2018年10月的一天,我们“探寻历史踪迹,传承优秀文化”小组一行4人从咸阳出发,自驾车到达位于咸阳城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向西顺坡朝小华山的最高峰驶去。据《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1990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有清代牌楼一座,面朝东方,我们下车后仔细观看,正面正中上有光绪三年陕西督学使吴大徽篆书“姜嫄圣母墓”的石匾,牌坊匾额字迹漫漶,两边对联模糊不清,无法认出字迹。左右对联上方横额分别镌刻:“厥初生民”,“炎黄巨尊”。从这里向西观看姜嫄墓,在一个高台上,墓地中高,两旁垂供如翼,故称“飞凤穴”。我们走到牌楼的后面,看到背面匾额上书“母仪邰城”,左右对联为:“益稷三章漆永明”,“大雅一歌山川秀”。

  《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从《诗经》与《史记的》神话记载可以看出,后稷时期处于“母系家族”的末期阶段。《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嫄祠。”《水经·渭水注》及《武功县志》所记略同。姜嫄,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姜嫄和后稷母子俩人,带领着有邰氏部落就生活在武功这块古老、神奇和富饶的土地上,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我们沿着新修建的司马道走到姜嫄墓前,墓前的石碑,为2010年马伯援书写的“姜嫄圣母之墓”,导游告诉我们;“据1956年文物普查登记:墓前有一砖砌牌坊,中门上有石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清代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清知县陈尔弗重修陵园围墙,方圆约三十亩之大,树大葱茏,罩尽整个山头,历代铭碑林立其间,远远望去,十分巍峨。牌坊后有石碑两块,前后竖立。另有石羊两尊,已散佚。”我们按照传统礼节,向姜嫄墓磕头三个,表示对圣母的尊敬。

  姜嫄墓前,向东远眺,千年古镇,进入眼底,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姜嫄教子,母仪邰城,后稷务农,农耕始祖。秋色草黄,漆水映带,蜿蜒向南。

  游先周姜嫄墓有感(古风)

  有邰氏女能牵众,

  散落民间受苦难。

  怀孕私生遭丢弃,

  神灵保护佑平安。

  引孩得法勤风美,

  树艺农耕品行冠。

  教育稼穑后稷创,

  母仪国土使人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