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星期日,晴转阴。

       从昨天开始,我们增加了一项內容,就是把骑行沿途的情况,通过手机向“陈鑫太极拳西藏行”微信群,随时随地的用语音播报。这个微信群是陈沛菊院长在我们从郑州出发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研修院的教练、学员以及家人和朋友们,及时了解我们骑行的情况,感受我们骑行中的过程,分享沿途的人文景观,从精神上给予我们鼓舞和支持。

1551101921759123.jpg      骑行开始头几天的情况,由陈沛菊院长转到山东临沂的传习馆,再由石群星馆长编发到群里,大家在全国各地关注着我们的藏地騎行。因为懂技术有经验会操作的年轻人,上班经常有各种活动和加班,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熬夜编发微信,其辛苦無以言表。我们在骑行途中,劳累和艰辛程度也可想而知,往往是到了驻地拿起手机,播着播着就睡着了,大家有时会接连几天看不到我们的消息。通过年轻人的遥控,教会了我如何操作,如何使用微信的语音进行播报,我也经过途中的随时播报锻炼了思维活力,提高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人生旅程,不管多大年龄,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境,太极拳亦同。       

        早餐后,站在小饭店门外,首次用語音在微信群里作了出发前的简单的播报,然后出发。

       为了绕开修路的路段,我们向一条省级公路上的麻家坡骑去。

       麻家坡与华家岭不同,没有那么陡,但很长。我们奋力蹬了两个多小时,才骑上了麻家坡。看来昨天要赶到兰州是根本不可能的,除了修路骑不了,就是绕道,光麻家坡这个难度,也能把我们累趴下的。

       进入甘肃以來,随着地形的变化,我們的骑行也随之充满了黄土高坡的情調。我一边蹬车一边揣摩着:不到甘肃不知垄,上下起伏浪翻腾。滴水如油尽黄土,酷日当头无阴影 。华岭高耸麻坡累,左右搖摆竭力蹬。

      自古人说蜀道难,怎比陇东踏车行。1551102043765320.jpg        从中原向西,途径的河南、陕西、甘肃,隨着地势的爬升,山越來越高,坡越來越陡,難度越来越大。对于我们两个连业余也算不上的骑行者来說,从体力上和心理上都是很大的考验。我们俩一路骑着,一路适应着,一路摸索着,结合平时习练太极拳的要領,调整着全身的运动姿态,从自然的关节状态到合理的用力方式,也逐渐摸索了一些基本的经验來:

       躬腰提臀中劲领,松肩搭臂腿放松,       

       腰胯送力达脚尖,目测路况耳听风。

       还有一个規律,在山区骑行,凡是遇到较长距离的连续下坡时,说明城镇就要到了。距离越长城市越大,小的城镇在小的山洼里,县级以上的城市,或在两山之间沿河流而建,或在群山环抱的很大的盆地之中。这也是人类依山傍水、择地而居的自然規律。而骑行离开这个城市的時候,就要面对长距离的爬坡,尽力的登上最高点后,才能回首告別默默挽留你的那座城市或小城镇。

       兰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沖刷,在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了一些峡谷与盆地。兰州就在其中的一个盆地上,城市沿黃河而建,东西橫向狹长,因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

1551102268658300.jpg        小杨是浙江温岭人帶着全家在兰州經经商,他还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受其姐夫陈仙平的委托,几次三番的联系我们,又骑着自行车到15公里以外,在兰州市的远郊接到我们,领着路一直骑到市中心一家商场里他的门店。一家人热情的帮我们把行装卸下,搬来搬去的想办法安置,我们非常感动。

        午餐后,小杨陪我们沿着黄河两岸骑行,游览有黃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和黄河母亲雕塑,感受这条母亲河在上游蜿蜒齐聚,冲破重重大山流经兰州,滋养沿途的生灵的情怀。

        穿过了中山桥,到白塔山下向右骑行。这里的黄河水含沙量很小,自然也就碧绿清澈。两岸花草树木,林荫步道,古老的兰州处处都显得生机盎然。虽然是阴天,我们的心里却很敞亮。

        这是西行以来我们第一次踏着空车骑行。去掉了行装和装备,感觉车子就不用蹬似的,呼呼的直往前跑,太轻松了,以至于两手还得一直带着点儿刹车,以便控制着速度。

       晚宴很丰盛,气氛很热烈。和小杨约的几个朋友席间畅叙,从骑行到健康,从针灸到中医,朋友们的关注让很令人感动。虎成的银针和手法,除了给小杨的朋友和家人施治祛病外,还在患有严重痛风病的酒店老板身上,再次显现很好的效果。

1551102355723493.jpg        晚饭后,小杨带我们去拜访了一位老道长。

       在下午沿河滨骑行路过白云观时,小杨给虎成谈起过,这四十多年前在兰州白云观修道的道长,他在道家的理论和修为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虽然离开白云观已经很多年了,至今还经常到国內外四处云游讲课。虎成对道教文化颇有兴致,经常在家里抱着经典藏书研读,与沛菊师妹粗茶淡饭简朴率性,但遇到难得的好书时,二人却是傾家底儿湊万元而不吝。所以虎成非常珍惜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对老道长十分的尊敬,非常认真的与老道长交谈,诚恳的聆听并印证关于道教支系的脉络,探讨功法交流所悟。从流派到传承,从外练到內修,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一直聊到深夜。满头銀发的老道长,虽已90岁高龄,身板还硬朗,精气神也不错。对我们的来访很是高兴,虎成也很兴奋,给人相见恨晚的感觉。为表诚意,我们特意请得老道长一些十分珍贵的体悟资料。两年以后,虎成师弟和陈沛菊院长又专程到兰州,拜访了这位老道长,从太极拳的內修方面和道家功法的修练,进行了交流学习和探讨。

       

1551147664135713.jpg        对兰州的记忆始於37年前。印象深刻的是站在皋兰山上往下看,兰州的上空笼罩着一层灰黑色的浓雾,所有的楼房建筑一点儿也看不到,用现在的话讲叫作雾霾PM2.5超标,空气重度污染。路上的行人都带着口罩,两个鼻孔周围都是黑灰色的印迹,女人们的头上裹着各种颜色的方头巾。

      (右图为本人1980年在兰州)

       那年代,我曾经出差到兰州,跑遍所有的乐器店,为我们团宣传队购买小号、长号、三弦等乐器。曾经从格尔木送到部队探望我的妻子回家时,在兰州火车站旅社的大房间住过。曾经在半个小时内,穿过中山铁桥,一口气跑上白塔山,在最后的一缕夕阳下山前,拍照留影。

       曾经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犹豫徘徊了半天,最终还是去下军帽,花一毛钱买了一串烤羊肉串并快速吃下,那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串。一团团浓烟里,一顶小白帽不停的移动着,一把破蒲扇扑拉扑拉的来回扇着,浓郁的烤羊肉味和孜然香,那场景那诱人,至今还在脑子里。

       曾经在寒风刺骨的路边,在四根木棍扯着一块篷布下,坐着长条凳,围着木头方桌,吃上一碗祖传多少多少代老汤的兰州拉面,也是我平生第一碗。那时便得知了兰州拉面其实拼的是老汤,那鲜香醇厚的老汤再加上点辣子红油,只吃的人是肠胃舒畅浑身通透。也见识了兰州拉面的多种拉法,圆的扁的三角的和空心的,截止到今天也没有再吃到过空心的兰州拉面。

       2000年西北行时在兰州停留一天,参观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并缅怀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勇惨烈的将士们。

       清晨起来,天晴了,朝阳让这座城市走出阴霾,远山近水高楼绿地,比昨天靓丽了许多。这次骑行是第四次到兰州,城市的变化很大,政通人和,井然有序,今非昔比,社会发展之必然。

1551102615123578.jpg       小杨陪着我们到一家车行,把虎成车子断的一根辐条换上,又顺便把我俩的车子简单的保养一下。小杨还在他经营的商品中,挑选了两个保温性能好的最新的水杯,让我们带到路上用。这样一来,我们每人光水杯就有了三个之多,加上还有一个大的戶外保温瓶,大大加強了路上饮用热水的保障。

       我们曾在网上看到过,有驴友说为了减轻骑行中的负重,恨不得把衬衣上的扣子都拽掉扔了!这样描述藏地骑行的艰辛程度,在后来我们的骑行征途中得到了印证。的确如此,在遇到一些极度困难的骑行条件时,你必須竭尽全力的蹬车,用尽一切办法和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周旋。过青海湖后黑马河到諾木洪途中強劲的逆风,海拔陡然而升至接近五千米的昆仑山口,冰雪中唐古喇山口的夜行,以及川藏线的叶拉山和七十二拐,我们面临的都是步步艰辛不进則退的境地。每到此时,便会想像若是骑着两辆空车该是多么的轻松啊!也不由得心生悔意,我们带的東西太多了!但我们每次都坚持下来了,从未低头过。

       用我们的行动向人们证明,山高风大,冰雹雨雪,高寒缺氧,路途遥远,在这些恶劣环境中,強大的內心和坚韧的毅力是必备的。有了強大的內心和坚韧的毅力,恶劣的环境便会成为美丽的风景,再大的困难再大的艰险,也阻挡不住积极向上砥砺向前的決心。

      十分感謝在兰州谋生的浙江温岭人小杨和他的姐夫哥陈仙平,在异乡真诚热情的接待我们两个骑行的异乡客。我们把小杨送的保溫杯连同所有的水杯水瓶全部装滿,帶上小杨的诚挚的祝福,一起骑行到中山桥。分别后顺黄河而上,离开了有着我的许多故事和回忆的兰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