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桥

        邯郸的古桥挺多,挺有名的有学步桥、弘济桥等。

        随团去邯郸,当地的导游带我们去了学步桥,也带了我们去了弘济桥。

        弘济桥,在邯郸市郊的滏阳河。它不象其他的古桥被装修的很齐整,而是一体古迹应有的沧桑。

        我们的导游对学步桥没做太多的解说(或许是大家对邯郸学步这个典故太熟悉了),但却仔细的向我们介绍了弘济桥,并且让我们仔细的观察用石块铺就的桥面,这自然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与关注,原来用石料铺就的桥面,在石块与石块之间是用铁制的双燕尾榫(也有称呼蝴蝶榫的,因为两片对称的榫象蝴蝶的翅膀)连接在一起的。用榫连接的物件我知道的不少,可用铁制榫将石块连接我确实第一回亲眼目睹。那个年代肯定没有水泥,为了使桥面平整牢固,我们的先辈用这种实实在在的费力、费时、费工但却十分巧妙的方法去做桥面,您会觉得我们的老辈工匠对于工作的讲究;仿佛,他们不是在铺桥,而是在做工艺品。想着漫长的岁月,看着历经沧桑的桥面两块连接异常紧密的铺桥石,我深深地被震撼住了。

        同时,导游还告知我们在看不到的基石下石料之间亦是榫卯连接。拱石之间是用铁制的锔子连接。

        把工作做好,得到世人的赏识,这叫敬业;把工作做的更好,留给后世,并得到后人的赏识,这又应该叫什么。

        邯郸学步自然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这个寓言告知我们无论怎样,都不要忘掉自家的原本的传统步调;我把这故事与铺桥的铁制的双燕尾榫放在一起说,未免有点牵强;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一点:我们的老祖宗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做工有那么多好的传统教导,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掉。

 

                                                                 眉山猴


        老早就听大西南的一座名山有一群野生的猴,活泼且乖巧,然而当我真实的看到时,却多少有点失望。

       上山通向猴区的路上,沿途全是卖猴子食品的摊点,食品档次挺高、但价位也不菲。

      我看到猴了,它们有点缺少我想象的那种猴子所应有的灵活,不是相互嬉戏,而是在路边慢慢徘徊着。看到满地洒落的瓜果,可以想见:绝对的衣食无忧。看到游客们携带的各类食品,宠物们已不是憨模憨样的向你讨要,而大部分都是突然袭击——冷不防的一下子跳到您的肩或背,且熟练的用两“手”解开背包所有的扣与拉链;不是找食品,而翻找各类皮夹、纸片……

       “注意,小心钱包。”我身旁的一个游客赶忙说。“到底是名山的猴,进化的就是快,都认识……”我调侃的说。“哪里,或许是有人调教的。”我身后边的一位游客冷冷地说。几位女游客赶忙做好防备状,并将用于喂猴的食品抛掉,疾步绕行。

        过了猴区,回头望了一眼,众猴都已消失,是回到林中自己的巢穴,还是另有住处?是野生、还是圈养?不清楚。

       “听说以前,这些猴子还是挺守规矩的,可现在......”我身后边的那位游客不无忧虑的说。

        对于动物而言,其行为是受环境制约的,但,环境是人造就的。

        听说有我们不少的动物园的飞禽走兽也都认识了人民币,甚至还分辨出面值的大小;当然,单单用来表演,倒也罢了,如果还有其他用途,那实在是不敢恭维。

        我不敢妄评动物是否应当有道德观,但我听说,对于家养的宠物而言,有怎样的主人,就有怎样的宠物。

        说到底,还是人的道德观。

        我们的一个邻国,在他们的旅游区——高崎山亦有一群猴子。进了猴区,游人与猴相拒咫尺,相安无事。

        我还听说:有一些国家,努力地维持动物活动界的原始状态,甚至将曾经圈养的动物,也实施强化的野生训练,目的是让它们可以回归大自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