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不离不弃的“植物人”丈夫邢海彬奇迹苏醒,陵城区糜镇吉祥社区平凡妻子杨玉梅用爱唤醒了丈夫,八年前,丈夫因脑出血不省人事,她不离不弃,精心照料,让丈夫转危为安;八年来,她每天俯身在丈夫床边,呵护丈夫的一食一饭、一点一滴,用柔软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多年守护下,植物人丈夫邢海彬终于开口说了话,八年,不抛弃,不放弃,坚信丈夫总有一天会醒来,用信心守望着未来,爱终于有了回报,如今丈夫邢海彬已经能够照顾自己,能交流能走动,爱创造了一个医学上的奇迹,杨玉梅用点点滴滴的爱和实际行动见证了婚姻誓言,“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健康与疾病,都要共同面对,不离不弃……”这句在婚姻殿堂上立下的誓言,被她演绎的如此让人动情。

        幸福家庭飞来横祸

        1997年,经人介绍,糜镇街的邢海彬和邻村的杨玉梅相恋了,邢海彬当时是国营谷神集团的正式职工,杨玉梅尽管是农村人,有缝纫的手艺,开了家窗帘店,为人们做衣服按窗帘,一年后他们结了婚,邢海彬上班,杨玉梅在家经营窗帘店,小日子温馨而又幸福,第二年,小男孩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美满快乐。杨玉梅专心经营店铺,老人照顾孩子,小日子尽管不怎么富裕,但是他们过得很充实。

        2010年5月23日是一个晦涩的日子,那一天对于妻子杨玉梅一生都难忘记,那天晚上,她接到了谷神厂里的电话,海彬出事了!

        邢海彬那晚刚刚下了班,和往常一样,准备去浴池洗澡,刚走到浴池门口,他感觉到天旋地转,人一下失去了直觉,瘫倒在地上,同事们赶紧拨打了120,等杨玉梅赶到医院,邢海彬满身都插上管子,他是脑充血,必须立刻手术,否则就有生命的危险!

        手术尽管很成功,可是邢海彬却成了植物人,在重症监护室待了22天,总算保住了生命,可是人没有清醒过来,在医院治疗了两个月后,状态没有明显的好转,医生建议回家保守治疗,杨玉梅还要坚持住院,医生说回去好好养着吧,如果没有奇迹,病人也许一辈子会躺在床上。

        每餐喂食要一个多小时

        邢海彬被接回了家,看着昔日活蹦乱跳的丈夫一下成了植物人,杨玉梅就是不甘心,她看了很多医学书籍,坚信丈夫一定会醒来,爱能创造奇迹,她默念这个信条,精心呵护,从此她扮演了妻子、护士和保姆三种角色。早上六七点钟,丈夫还在酣睡,她已从田里干活回来,做好早饭后,再帮丈夫穿衣、洗漱、喂他吃早饭。饭后,杨玉梅帮助丈夫做康复训练。

        邢海彬在家中,大小便不能自理,连翻身都要杨玉梅帮忙。身体孱弱的杨玉梅慢慢竟然能翻动了比他沉八十多斤的丈夫的身体,丈夫丧失了语言交流能力,这些年来,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杨玉梅,慢慢地总结出了一套护理经验。哪怕丈夫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杨玉梅都能看出他是否身体不适。

        回家的最初几年,杨玉梅每天就坐在丈夫身边帮他捏捏手,揉揉脚,捶捶背,抬抬胳膊,伸伸腿。每隔一两个小时就给丈夫翻翻身,防止生褥疮。每天还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丈夫,不让他有一丝不高兴。她时常整夜不眠不休,为丈夫按摩,和他聊天。“不按摩肌肉会萎缩,丈夫全身就会麻痹,会感到不舒服,人也会烦躁起来。”杨玉梅说。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伺候,她常累得大汗淋漓。这样一个毫无知觉、躺了好几年之久的邢海彬,虽然长年坐卧,大小便失禁,但是在妻子的细心呵护下,全身没有一丝异味,也从没发生过一次褥疮。

        为了照顾丈夫,她十年来没有出远门,几乎与外界断绝来往。除了照料丈夫外,杨玉梅每天维持窗帘店,为人定做衣服,尤其到了春节期间,她常常一个人加班到了深夜,丈夫倒下后,她成了家里的脊梁,全家全靠她一个人来支撑,八年来,她从没有抱怨过一句,这让婆婆公公感动的热泪盈眶。

        每天和丈夫聊天

        常常有这样的镜头凝滞,杨玉梅为了锻炼邢海彬的语言能力,让他学说话,从基本的字母开始,她端着饭碗,用小勺盛满饭,放在他嘴边,让他说“吃”、“饿”,开始邢海彬吐字不清晰,杨玉梅就让他重来,说不清楚就不喂,坚持了一年之后,丈夫居然能说出简单的汉字了,这让杨玉梅更加增强了信心,“快点好,好了去赚钱,孩子还小,没有钱读书,知不知道!”向丈夫诉说自己的心事,已经成了杨玉梅的一个习惯。儿子学习上的事情,村里发生的事情,她都要跟丈夫说一说。她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丈夫有一天清醒过来。“有时候还给他讲讲故事,讲点脑筋急转弯,那都是他以前讲给我听的。”杨玉梅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丈夫慢慢地有些意识了,有时还会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更为神奇的是,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丈夫能简单交流了,而且,能够站起来了!尽管迈出了一小步,但是这足以让杨玉梅惊喜不已,她看到了希望,丈夫一定会能好起来!

        没回娘家吃过一顿饭

        杨玉梅离娘家徐庙只有四里路。自从丈夫患病以后,八年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好多次父母亲过生日,其他兄妹都到齐了,唯独她或托人带点东西回来,或匆忙来一下,然后就掉头走人。“有时候父母亲生病,她也是来去匆匆”。杨红梅的姐姐说。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拜年,杨红梅却无法这样做。她只能打发孩子去外公、外婆家拜个空手年。每年的正月初四,娘家的兄弟姐妹借拜年的机会,集中来杨玉梅家小聚,寂静的农家小园这一天也会充满难得的生机。正是浓浓亲情,更加坚定了她照顾好丈夫的信心。

        公公邢建华说,儿子当初那个样子,我心里都没底,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多亏媳妇精心照顾,如果不是她,儿子也许早就不在了,我们这个家就散了。

        过去我们家日子还行,孩子出事的前一年,我心脏不好,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花去了积蓄十多万,这不,海彬又出事了,前后花去了三十多万,为了给海彬看病,媳妇起早贪黑,靠给人家做衣服挣点钱,攒起来就去给海彬看病,这几年去了济南空军四五六医院,残联康复中心,只要能治病,花钱她一点也不心疼。邢建华老人叹了口气,“我们老了,不中用了,老伴脑血栓后遗症,我也常年吃药,真是难为媳妇了,一家人的花销全靠她一个人忙活”。

        再苦也要让孩子上大学

        父亲出事时,儿子才11岁,2013年,儿子初中毕业后,向母亲提出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杨玉梅却大发脾气。她多次在儿子面前说,“照顾你父亲是我的事,你们的任务是要好好上学,不能分心。”

        2016年秋,儿子考入县一中,杨玉梅顶着外债,四处借钱,硬是让女儿顺利入学。第一学期儿子考试不理想有了辍学为父亲看病的想法,杨玉梅及时打消儿子外出打工的念头,让他安心读书。她说:“丈夫没出事前常说,一定要把儿子培养读大学。再苦再累,我也要让孩子上大学。”

        在这八年时间里,杨玉梅每天5时许就起床。把丈夫料理妥当后,赶紧扒几口饭,下地干活。凡是男人干的活,她都能干。杨玉梅人在田里干活,每隔两个小时就回家一趟,她担心丈夫漏尿,更担心他掉下床摔伤。

        杨玉梅的两层小楼在路边,虽然建得早,但在村里一点也不显得逊色。她说,这多亏了丈夫的聪明设计。院子里春色满园,种满了月季花、夜来香、桔子树等花木,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出家里有常年卧床的病人。

        不离不弃用爱去相守一生

        邢海彬出事的那一年,王爱菊才35岁。这些年来,看到杨玉梅被丈夫拖累得身陷困境时,一些亲朋好友曾动员杨玉梅离婚算了。可杨玉梅却总是说:人要讲良心的,他成这个样子我怎么会忍心离开他呢。他现在正逐年康复,儿子也渐渐长大了,我相信我们一家人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对媳妇深有歉疚的公公邢建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道:“如果没有儿媳这么好的人,我们这个家就完了,真的,很感谢她。”

        杨玉梅的爱心不仅感动着丈夫,也感动了许多人。他们一家不仅是陵城区残联特别关注的对象,家所在的吉祥社区还为杨玉梅家按最高标准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党委政府每月拿出一千元作为他的生活补贴,说到这一切,公公邢建华感动的有些呜咽,说多亏了党和政府,有党和国家的照顾,好心人的帮助支持,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儿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

        政府的关怀和热心人的帮助给了杨玉梅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对记者道:“不管以后的日子多么艰难,我相信在政府的关怀下,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八年的风风雨雨,三千个日日夜夜,她默默地坚守着对丈夫的爱,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植物人丈夫。她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用慈爱忠孝演绎着人间真情大爱。

        杨玉梅,一个值得骄傲和尊敬的人,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