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廊桥遗梦》这部电影,这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该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一部十分引人注目的影片。看过之后,我想以三个字来概括看后之感受:真、善、美!

《廊桥遗梦》该片的真表现在:电影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驱车路过弗朗西斯卡的家门口,向她打听了曼迪逊桥的地址,弗朗西斯卡为他带路,两人一起走到了桥头,金凯送给她一枝野菊以示谢意,而心里泛起波澜的弗朗西斯卡也邀请金凯到家中小坐。罗伯特·金凯个性温和细腻,两人从寒暄到畅谈,相处甚欢,短短四天的相处,两人彼此爱恋,难舍难分。

正像罗伯特对弗朗西斯卡说的那样:“我游遍世界各地,作为一名摄影师,就是为了来到这里,为了与你相遇!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前的漂泊就是为了向你靠近。”

在1982年3月,她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并收到了他寄给她的手镯、信件、摄影集,还有当年她送给他的项链。她把它们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1989年弗朗西斯卡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而生前她把爱给了家人,死后把身体给了他。她要求火葬后的骨灰撒在那廊桥边,那是见证他们短暂却又绚烂爱情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真情的流露,真挚热烈的感人的爱情?我知道故事可以虚构,但我确信它是真实的,就像我确信人间有真爱!

《廊桥遗梦》该片的善表现在:她知道自己心里深深地爱着罗伯特,但她没有舍弃家庭与罗伯特走。她想过要和他一起私奔,因为就像罗伯特说的那样:“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可是临走之时,她却迟疑了,她想到并没有做错事的丈夫,和她离不开的一对儿女,想到了小镇上人们的流言蜚语,想到她走之后留下的人该如何度日?他不是为自己考虑,她想得更多的是家人。

影片最感人之处是:暮雨的十字路口,红灯时刻地等待。弗兰西斯坐在丈夫的车里,看着罗伯特站在雨中,被雨水淋着,他在雨中等待,等待她做出决定,他多么期盼她能下车跟随他一起走。罗伯特在雨中默默地等待着。弗朗西斯紧紧地抓着车门把手,她多想打开车门与他一起走,可是她那一刻还是为了家庭,为了责任,没有打开车门,双眼凝望着前面罗伯特的车子,她看着自己送给罗伯特的项链挂在车窗上。她泪眼婆娑手在车门把边徘徊了很久,终究还是没有结果。

而他和她那雨中泣别的红灯60秒,他用一生等待了她。

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她终究还是让理性做主,选择了后者。表面看来她佯装无事,照样做着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孩子,可是当她在大雨中看到罗伯特凝视她的眼神,踟躇的脚步和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她还是无法自控地痛哭了起来,因为她心里再清楚不过,此去一别经年,再无相见的可能。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也注定要被她深深掩埋在心底深处了。

《廊桥遗梦》该片的美表现在弗兰西斯卡给他的儿女留下一封信,正当儿女在面临感情纠纷时,儿女通过这封长信,从而了解了深埋在母亲心底的感情秘密,他被母亲的责任心深深感动,同时也开始珍视自己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弗朗西斯卡拯救了儿女两家的婚姻。

“爱情是美好纯洁的,但是放弃了责任的爱是会有污点的!放弃责任就会给爱蒙上阴影。”弗朗西斯卡只好把对罗伯特的这份爱深深的藏在心里,

弗朗西斯卡清楚地知道责任对于自己的意义,在那段让自己永世难忘的情缘和家庭中,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家庭,给自己留下了遗憾,却让那段感情毫无遗憾。

《廊桥遗梦》里所要表现的爱情是清醒的、十分理智的。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在再三决择之后还是选择了家庭,其对家庭的责任感占了上风,而影片结尾也以女主人公的两位儿女受到感动重视家庭为结束,这些都是正统的道德观念的体现。

《廊桥遗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场曼妙的相遇、抉择的苦痛、但却也教会了我们阅读审视生命的质量。爱情与家庭婚姻、自由与责任、人性与理性,如何应对变化,有时候为家庭,为责任而放弃她自己内心真正所想,或许是给爱情的最美的诺言吧。这感情本身是一个伦理禁锢,却因为主角自我拷老的枷锁而格外美丽。      

这部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体现了导演出众的掌握能力和演员的深厚功底。影片并不仅仅是一场婚外恋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电影尽管有着细致入微的婚外恋情体现,其所表现出了仍然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