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年”其实是一种怪物,进入腊月,它经常出来祸害人,于是,聪明的古人就设置了两个节点——小年和大年,用来驱赶“年”兽。

小年,是第一道坎,也就是第一道防线。南北略有不同,北方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要迟一天。估计“年”行走的路径,应该是由北而南——它也许是怕冷,想往南方取暖,就像现在好多人跑去海南、三亚过冬一样。

    那小年日,人们怎么来驱赶“年”兽呢?在我的记忆中,除尘、祭灶王这两项必不可少。先说“除尘”,“年”喜欢污秽之地,于是人们便打扫庭院、清洗家具、漿洗衣物,泡个热水澡、理个吉祥发,总而言之,把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年”自然就会敬而远之了。再说“祭灶王”,传说灶王爷的前身是平民张生,他是个浪荡子弟,整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将原本富裕的家庭,弄得家徒四壁。老婆也被他休了,子女也卖了,最后,沦落成了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了一户人家,开门施舍的是他的前妻,张生顿时羞愧难当,赶忙往灶膛里一钻,被烧死了。玉帝见张生尚余良知,否则他也不会羞愧寻死,于是,玉帝就封他为灶王爷,并且规定他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要骑上坐骑,上天面君,汇报工作。为何要选择在这一天去呢,也是了“年”兽作祟这件事情,请求玉帝想个法子,约束一下,当然也有“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的任务。所以,人们对于灶王爷,是格外尊重的,三牲祭祀,毕恭毕敬!

    “年”兽还不死心,时不时地,还会出来骚扰。然而,“年”最怕热闹,于是,便有了“大年”,也即“春节”,这是第二道防线。

    大年的上午,首先,是到先人的墓地上坟,给先人们,奉上肉酒饭,点上三柱香,烧些许纸钱,燃一挂炮仗,在香烟袅袅中,作上三个揖。然后,是贴春联,红纸黑字,喜庆庄严。再就是吃年夜饭了。吃年夜饭的时间,较之平时,要早得多,往往在下午三点左右。吃饭前,要先敬祖宗,在厅堂的条桌上,摆上三牲和酒肉斋饭,再在香炉上点燃三只香。礼毕,在大门外的大坪里,放一挂大炮仗,然后一家人围坐于八仙桌,觥筹交错,笑语欢声,吃“长晨晚饭”。“长晨晚饭”的意思,大约是“良辰美景”永永远远,有祝愿,也有期待。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在灶坑里,架上木柴,烧一膛火,再燉一根大树兜,最好是蓟柴兜,它耐熬。火烧的越旺,越长久,便代表来年越红火,越兴旺,因此便有了“三十晚上的火,十五夜里的灯”的说法。当然,“年”兽自然也逃之夭夭了。

    三十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那就是发压岁钱。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家之长的父亲,会准备一些小红包,里面包上一些角票,最好是崭新的,分发给孩子们,当然,作为贤内助的母亲,也会得到一个稍微大点的红包。睡觉前,红包需压在枕头下,这叫“枕钱”入睡,来年大发,很吉利。

    现在,过年已经成为阖家团圆的日子了。至于“年”兽,早已成为了一种传说。少了些神秘,多了些喜庆和期盼。但不管怎样,“年”作为亲情的载体,其文化内涵必将越来越丰富。

    君不见,年前还信誓旦旦地说,今年不回去过年,可到了临近过年,还是抑制不住内心深处的呼唤,奔着老家而去。

    年的魅力,其实是一种家乡的情结,是释放乡愁的出口,谁说不是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