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香格里拉》
作者:周贤望
从横断山的褶皱抵达蓝月山谷
我看着岁月横流,怆然而下
以一路的禅唱浸润众生,终于
叩开那一扇蓝色的门
香格里拉,我回来了
这就是香格里拉
莲花之蕊。每一个生命的最初的家乡
扎西的山,卓玛的海子,牦牛的草甸
我同每一个生灵亲亲拥吻
幸福就像覆盖着高原的格桑花
弥漫在身内,弥漫到天涯
父亲的神在金黄的莲台上召唤
岁月横流,而父亲“适度”的原旨
却在自由地飞翔
我的母亲头戴雪莲花,身披云霞
走过长满森林、青稞和杜鹃的高原
天上恒在的日月星辰,照耀着
她天籁的禅唱
弹拨我胸前的地平线,一朵朵酥油花
手拉手,涌起滔滔的“锅庄”
把浑厚的尘土,舞得白雪无瑕
这就是香格里拉,我生根开花的
神性的,母性的香格里拉,我的香格里拉
我是她的孩子
生命总是百转千回。我又要出发
以匍匐的姿式再次穿越横断山
去叩开那一扇蓝色莲花
去找寻永远的生命中,永远的
香格里拉
江苏作协会员周贤望创作的《回到香格里拉》,这首诗的特色注重了以弛为度的风格。比如驰表现在第一段第二行的“横流”;第二段第六行的“弥漫”;第三段第二行的“父亲‘适度’”;第四段第二行的“母性”;第五段第二行的“匍匐”等。
诗歌的度与节制大都在这几个地方得到显示。同时也和其它几首描写相同题材的诗歌张扬的特征,正好“向背”而不是相悖。如果说具有相悖的意义,可能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表现在与当下的尘世相比,于是又有了“我又要出发”的动机(详见第四段第一行)。从这一点来认识,说明诗歌又具有了轮回的意识。这层含义相当广,而这个广,在这首诗歌当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五段当中,都能够和体现出像这样的广度,如按段落程序来进行欣赏,“月”和“山谷”;“山”与“草甸”;“莲台”和“云霞”;“根”与“花”;“百战千回”和“匍匐”等,都具有这样广度的象征义。同时,折射出的也是诗歌人物所具有的磨砺之气的环境布置。
像这样的诗歌布局与设计,不是单单凭技巧就能结构出来的,它而是更需要的是诗歌人物的精神气这三方面的综合素养,才能得以来支撑诗歌人物的再次发力,即,“我又要出发”。于是,诗歌在题材处理上的稳健特征表现了出来。它体现在第一段第二行的“横流”,第三段第二行的“父亲‘适度’”。-虽然像这样的意象在评论中反复出现,原因在于欣赏诗歌的制衡特征。
像这类题材的处理,从过程而言,它先存在一个攀顶峰上扬的态势。然后在这首诗歌当中所出现的是一个“匍匐”。在这两者之间必须要具备一个制衡的过渡,那就是这首诗歌的题目《回到香格里拉》。而这四个字所包含的是宁静、和平、洁净等。这几个要素,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良好条件与生态环境,尤其在当下存在的意义是伟大和深刻的。
能够认识这些道理的究竟有多少等,这一些都变成了诗歌里面关于轮回主题要求的思考。于是,这首诗歌的内涵也在这个时候,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个“颖”是指思路的清晰、行动的有力,以及情感的真实。而这一些,诗歌人物做到了,其标志就在于,能够认识到”生命总是百转千回。我又要出发“的意义所在。这首诗歌意义的多指性,值得关注与思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