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红色基因,排练歌剧《张思德》

  仪陇是红色之乡,两德故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推广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需要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仪陇县深刻认识到,做强做大“德”文章、打造“德乡”品牌是弘扬“两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抓手。

  南充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鼓励仪陇建设红色旅游示范县。中共仪陇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对照此目标进一步深化,要求坚持“培游”一体发展,建设红色景区、办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依托红色资源,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全省红色教育基地,做大做强仪陇红色品牌。

  为深入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仪陇县先后成立仪陇县红色文化研究会、诗词学会等社会团体,成立张思德培训学院,举办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论坛,以及张思德精神专题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2018年9月5日是张思德同志牺牲74周年纪念日,作为张思德的故乡,仪陇能否打造一台由本土演员出演、融入本土文化的歌剧并长期驻场演出?2018年8月初,仪陇作出排练歌剧《张思德》的决定。

  ◎  40余名“草根”演员27天成就经典

  仪陇县文化馆副馆长李晓燕接到这个任务时感觉很突然,“只给了27天时间,要排练一台90分钟的大型歌剧”,这让她感到“鸭梨山大”。但同时,李晓燕认为,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是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
  “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排练这台歌剧需要40余名演员,人从哪里找?李晓燕首先想到了仪陇县东方红歌舞团的演职人员邓云。“他有舞台经验,是最合适扮演张思德的人选。”邓云工作繁忙,接到邀请后他立即推掉其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中。同时,来自张思德纪念馆、公安局、学校、社区等单位的40余名“草根”演员也很快到位。

  每天上午9时上班,下午6时30分才下班,中午吃了盒饭,休息40分钟接着排练。
  “每天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都不想动。睡觉时梦里都是排练的情景。”李晓燕说,这27天里,所有演职人员都不喊苦不叫累,刻苦排练。“正是有这样的团队,我们才能在短短27天内顺利完成任务。”

  作为主演,邓云接到任务后,立即着手准备,看剧本、看歌谱,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张思德的一生,与导演沟通自己对张思德人物形象的理解。在他的床头,摆放着歌剧《张思德》的剧本和歌谱,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都要翻看,至少进行一次练唱。

  2018年9月11日晚,歌剧《张思德》首演结束后,李晓燕走上舞台,与演员们相拥而泣,“谢谢你们的付出,大家辛苦了!”

  “草根演员演出了专业水平。”这是观众对全体演职人员的评价。

  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精神激励党员干部

  首演取得了成功。9月12日,恰逢南充市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专题培训会在仪陇举行,当晚,歌剧《张思德》应邀再次上演。600多名第一书记观看了演出,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

  “歌剧《张思德》给我的启发深刻。张思德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作为第一书记,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我们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新政镇九道拐村第一书记青科宇说,除了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对待工作、对待同志认真负责的态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发扬好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展现更大作为。”

  仪陇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仪陇县还将继续对这部歌剧进行打磨、提升,将其打造成一部红色精品歌剧,并在仪陇长期驻场演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