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著名剧作家、诗人、小说家白桦先生于今日凌晨 2 时 15 分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心头一阵唏嘘......


       白桦原名陈佑华,上世纪 1947 年参军,1952 年开始创作,看似瘦弱的身躯里一直有着非同常人的傲骨, 这也是他 1957 年被打成右派、1980年受举国批判、本世纪 2017 年获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跌宕人生的命运成因。

 

       晚年白桦定居上海,成为妹妹牵头的文豪老人群里的骨灰级人物,常聚的有老艺术家秦怡、《梁祝》作者陈钢等,还有白桦的夫人王蓓老师,闲来诗词歌赋,你唱我和,颇有情致。按说,享年 八十有九已属高寿,但对这样一个一生坎坷、心仍在飞的人,还是觉得可惜了,飞走得早了些。

 

     记得最后一次与白桦先生相聚,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当时先生带着已罹患失忆症的夫人王蓓老师一起参加聚餐会,看上去要比以前苍老了不少。作为晚辈,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拍着我的手背轻声地说: “别担心,心在飞”。

 

       白桦文才盖世,笔下生辉,却不苟言笑,聊天中,他多半只是专注地倾听,没有一点文坛泰斗的架子,身上散发着一种独有的安静和自尊的气息,更像是邻家大叔。不过偶尔说上一句,却常常会闪现出哲理的光芒和诗意的浪漫,让平淡的对话顿时灵动起来,转而使人心生敬意。

微信图片_20190115223748.jpg
       在人们熟知的当代大文豪中,白桦应是倍受争议、大起大落的一位了。1957年,身为右派的他从部队被赶到工厂当工人,剥夺了写作权。文革晚期复出创作话剧《曙光》又引起风波。1980 年,他的电影《今夜星光灿烂》被斥为渲染战争残酷,遭来真伪之争。其后,创作的电影剧本《苦恋》更是引发了一场文革后最为激烈的全国性震荡。在政治运动的汹涌波涛中,白桦就像一叶孤舟,用他单薄的船板,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巨浪拍击。

 

      评为谈话间,当有人称赞他的勇气时,他沉吟了一下后用诗一般的语言回应:“我不过总是和众多的沉默者站在一起,身不由己地哼几声歌谱。有时,还会发出一声长叹,没想到,叹息也有风暴般的回声!”说完,他淡淡地一笑。可谁都知道,这一声叹息里面的代价是什么。

 

      据说后来面对国家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他也只是淡淡地表示:“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大劫难,都会痛定思痛,何况有责任感的作家,都不能因为怯弱而去迁就因循守旧的观念,放弃已经认识到的沉痛教训。文艺不应该从属于政治,作家有独立思考的权利。”不难看出,白桦眼里永远是良知和责任,没有鲜花和荣誉。

 

       白桦倔犟不屈性格的形成,可追溯到日寇铁蹄践踏的年代,在经历了父亲被日本宪兵活埋的人间惨剧后,恨与爱的根基扎在了白桦的心里,从此就再也不曾动摇。他小学二年级辍学,14 岁开始发表诗作,17 岁走向战场,用诗歌发出了“暴雨是我们的嚎啕/是我们的狂啸/五千里狂澜梳理着三千丈白发/激昂慷慨而悲歌”的雄壮呐喊。他一生都是战士,只不过手中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一支铁笔。

 

       难忘的时光总是短暂,分手时,先生送了我一本他的诗集——《长歌和短歌》,并郑重签上了名字。“《蓝铃姑娘》下次送你吧”,我知道他微信图片_20190115222517.jpg指的是自己著名的小说集。万没想到,这本诗集竟成了先生的遗物,而签名小说集只能是此生抱憾了。

 

       驱车送先生回家时,我特意播放了他老人家亲自朗诵的诗歌 CD,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一个阅尽人间沧桑的男中音在车厢里缓缓回荡,令人沉醉。下车时地滑,我不由自主搀了先生一把,小心叮嘱:“慢走”。他甩开我的手,迈出一大步,回眸颔首:“我还行”。

 

       过不多久,妹妹传来一张白桦近照,这时先生已经不能走路了。看着老人坐在轮椅上神采奕奕朗诵诗作,我仿佛听到他从容淡定地声音:“心还在飞!”白桦那种自我坚守、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热爱人生、不舍飞翔的诗人情怀,在时下被世人嘲之为全民腐败的浑浊环境里,确如一缕清风,显得十分难得与清爽。

 

       今晨,先生静静地走了,见证和亲历了中华民族最铿锵的一段历史。在我心中,白桦将永远是一杆飞扬的旗,旗上写着纯粹与正直二字。在一些人认为不说谎成不了大事的年代,白桦却努力活得真实,爱得真诚,写得真切。他为春天书写恋歌,为冬日书写苦歌,为英雄书写赞歌,却从不为权贵书写颂歌。最后他用生命证实了承诺:“在我这根衰老的枯藤上,宁肯黄叶落尽,也不会再开一朵谎花了。”


      愿老先生一路走好,天堂之上仍然需要白桦,需要白桦这样讴歌光明美好的诗人、体恤民间疾苦的作家、纪录时代风云的编剧、拥有诚实良心的长者。

 

 微信图片_20190115222539.jpg

    【白桦小传】

      原名陈佑华,1947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1952 年开始写作,任昆明军区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1958 年被划为右派。1964 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创作组。1985 年转业上海作协,曾任上海作协副主席。其代表作品有:长诗《从秋瑾到林昭》《孔雀》《追赶太阳的人》等; 长篇小说《妈妈呀,妈妈!》《哀莫大于心死》《远方有个女儿国》等;话剧《曙光》《吴王金戈越王剑》《杜十娘》等;电影剧本《山间玲响马帮来》《今夜星光灿烂》《最后的贵族》《苦恋》等。出版有《白桦文集(四卷》《长歌与短歌》等。2017 年获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

 

     写于201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