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旬的资深作家倪辉祥最近又出版了散文集《悠悠浦东情》,情于童趣,于记忆里的美好,和对现实的某些生活现象的思考。比如追忆童趣的第一辑“桑梓恋情”、在全书的289页中占了92页,可以说,页页生情,篇篇唤情。比如第一篇“浦东恋。”“小时候常常瞪着眼睛问父亲:‘浦东有多大?’”父亲说:“你问这干啥?”“母亲为了不使我失望,告诉我,我们这里住的地方就是浦东。”“上了小学,”“我问包老师:‘为什么黄浦江那边异常繁荣、热闹?而江这边却这么冷落?’”包老师怔了怔,摸着我的头,含混地笑了笑说:“这个嘛……将来你会了解的。”进了中学,“在我具有了一些分析能力的头脑里又融进了新的问题:‘上海为什么单边发展?’”

      开篇就以这样的形式,就能够把读者吸引过去。因为浦东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就是到现在为止,有的人还是了解的不全面。散文的思想性就是通过描景状物中逐渐反映出来,这是散文同样能把深邃的道理,通过散文的结构,能够把它表达出来。通过传递,把回忆中的所谓精华表现出来,比如这篇散文所透出的从小立志的理念。这和常立志、常无志的某些存在相悖。在这个时候,就要思考这部散文集对当下的生活现状会不会发生影响,哪怕是一点点也好,这个影响就在于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于是散文集的影响也已经有了。可以说,影响着三代人的情感生活的现状与走势。从整部作品的设计上看,第一辑的第一篇一下子就把这部散文集的品味提高了,而且在同类作品中也显出了它的层次感,比如,今非昔比;重在珍惜。这是阅读这部散文集应该会产生的效果。这是从这部作品的意义角度来认识的。也可以把它作为第一个认识。

      第二个认识是第二辑“故里深情”。主要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发展中的一切,散文的定位还是以“小事情”说起,定位还在家庭生活和亲戚旁邻之间。从中看出的是写散文的方法,可以写家庭、写景物、写与社会的人际关系等。只要抱着有感而发和坚持正面描写,都可以写。散文集以“与真情有约”开篇,这时候继续可以发现创作这篇散文集的指导思想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善良、坚持善道,主要在这一辑里显出了它的分量。从思想深度上,已经和第一辑相比,有了更进一步的表达思想的自由及理性意识上趋向成熟。因此,这一篇“与真情有约,”不仅仅是人与人的交往,它而是已经扩展到了现实生活中整个领域。其中,贵在一个“真。”比如,真“在农家”(第98页);真在“特殊之缘”的住在乡下陋室的市教局沈处长,在作者离职时委托高校审计事务所,对其的客观公正的“九分成绩,一分缺点”的审计报告(第103页)等。可谓情真意切大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写散文,如果情这一关控制不住的话,散文容易走偏,不是偏在思想上,就是偏在艺术结构上。于是,“深情”也好,还是情真也罢,它所处的一个焦点就是人的德性。又于是,能够贯穿这部散文集的情感特征,一旦被确定下来之后,这部散文集在艺术上就容易定位,在创作过程中也不大会跑偏。这是由于真所产生的效果。比如,由于真,才会在“执着追求”方面也不大可能失偏,(第107页)。文中提到《浦东文学》办刊的艰辛时,文章流露出一种肃然起敬,文章写道,“更让人感动的是编委会好多成员纷纷自掏腰包凑了份子,才得以实现了出版的愿望”时,就会意识到作者在认识事物的能力上,表现出了大爱。

      这种爱恰恰就和作者所持有的情真和善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么,读者也会思考像这样的散文谋篇,就有了一个指导思想。这也是散文的灵魂。作这样的认识,一方面善于总结经验,而经验则提供了读者和其他作者。它的作用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才能够产生效益,比如会构思了,会将思想如何体现在散文的意象上了等等,说明这部散文集甚至还有教育功能,这个教育仅仅停留在创作能力的提高上。如果有人想从思想上去认识其作用,只能说明散文集内在所蕴藏的思想水平,不但客观存在,而且还会因人的不同而变幻。既然已经谈到了这一步,接着把一些散文集里面的“活性”摆出来。比如“活”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上做到了“以文会友”和以诚相待。诚来自于真,而真就会显出亲切之感。因此,在这本散文集里所感悟到的就是亲切。比如112页的“老来青”传奇这一篇。这篇散文能够从谦卑的角度,记录了浦东另一位资深作家姚海洪先生。文章透露出同辈、同感和同道,作者和姚先生都是性情中人。假如要沿着人生轨迹这条线索去探讨的话,就会发现浦东的老作家所具有的年轻心态。这种心态的形成与培养,在普通人的成长道路上,这几位均属于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无疑,他们都为浦东新区的文学创作争了光,起到了带头作用,其中还包括书中提到的宗廷沼先生,“宗老兄难抑激动地连夸着此人了不起,紧接着告诉我,你说巧不巧,这为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称得上文学痴人者,没想到竟然是我20世纪70年代参加由出版社组织的赴山西采风时的同行者。”这也是第二辑“故里深情”的一个细节。

      散文创作同样需要细节编织。这是第三辑“热土豪情”的一个特征。同样,“豪”也来自于真。因为真实,作品才能够感受到亲切,这是相辅相成的。接着,就可以把真和亲切联系起来,同时思考这部散文集的价值取向。第三辑从185页至289页,其中是100多页的跨度。蕴含了37篇文章和四个附录。能够着眼于自然,体现豁达的胸襟和作家的职业操守,还是立足于从平常事写起,包括“长寿树”下,“明月”,“人与花心”和“老阿奶,”能够写出平常人平常事和平常情,这就是作者不寻常的地方。关于它的由头,正如“附录”里峻青拟的小标题那样,“朴实自然  真实之美。”而著名作家叶辛的标题是,“内心感情的率真流露。”季振邦写道,“梦想▪现实及两种素质。”姚克明写,“感悟倪辉祥”等。

      说实话,当下缺乏的和需要培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真情。说白了,就是心性。这本散文集就是一本心性集,看了这本书有一种想倾诉,感熟悉,曾相识等,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点,即亲切产生“和”力。这个“和”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和。”而和为贵,也便是这本书的宗旨与目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