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6日,由于某种机缘,我和薛姐、李叔夫妇、胡兄夫妇一行六人乘车前往河南林州的红旗渠。汽车上了京珠高速,一路向南进发,经安阳绕城高速公路向西,到达红旗渠风景区。

        天气并不炎热,天色稍微有点阴沉,红旗渠风景区依地势而建,随高就低,有山,却并不巍峨,有水,却并无急湍,是一处休闲的好去处。一池睡莲,在路边的水池中延伸,一团团小巧细致的叶子簇拥着,散落着,平铺在水面上,水中莲花朵朵,粉色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叶片中间,煞是好看。

        柳树婆娑,桃树也正长得喜人,远山近树,郁郁葱葱,随山势蜿蜒,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路边杂植各种各样的花,紫色、黄色,各有不同;兼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松柏、竹槐、桐杨等不一而足,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我们先去了位于景区的红旗渠纪念馆新馆,纪念馆下有一条清渠静静地流过,这该不会就是红旗渠的一条支流吧。

        纪念馆上有赵朴初题写的“红旗渠纪念馆”六个大字。进得门去,看到纪念馆里分为:序厅、第一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第二部分:红旗引领 创造奇迹;第三部分:英雄人民 太行丰碑;第四部分:山河巨变 实现梦想;第五部分: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等六大版块。这几个版块完整的介绍了红旗渠的建设经过,在建设过程中人民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建成后给当地百姓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按照展厅的的次序边走边看,有很多图片,展示的是水旱灾害带给百姓的痛苦不堪的生活,“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就是当时的写照;有的展厅则展示了林州人民在开凿红旗渠的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柳条帽、大铁锤、钢钎等,此外还有一些生动形象的雕塑,几个民工有的抡锤,有的扶钎,修渠场面十分形象生动。还有一些文字,介绍民工自己动手解决住宿问题,“有的住山崖,宿石缝,有的垒石庵、挖窑洞、搭席棚。几块篷布搭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锅就是大伙房”,生活之艰苦,困难之巨大,难以想象。

        一块大屏幕正在播放电影纪录片《红旗渠》,民工们吊在山腰上开凿炮眼,场面之壮观,画面之惊险,让人望而生畏,进而赞叹钦佩。这些可爱的人们,甘于奉献的精神,让人深深地感动;这些可敬的人们,勇于牺牲的精神,更让人肃然起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一代林州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换来了世界奇迹红旗渠的出现。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风景区还有一个旧馆,三大间的房屋建在水渠之上,石砌的沟渠,深3、4米,宽度大约也有3、4米,因有水闸控制,所见沟渠里只有少许清水。两边沿沟渠种植一些松树,都有碗口粗细,离两岸边不远各建有一些房间,原来都是展厅,现在已经空阒无人,新馆建成后,这里便空置了。沿渠道下行,有几处关于中国古代水利事迹的雕塑:鱼鳞大石塘、坎儿井、西门豹治邺、李冰凿离堆、孙叔敖开芍陂等历史故事,为景区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走出红旗渠纪念馆,仍然为红旗渠的许多故事感慨不已,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红旗渠风景区的青年洞。  

        莽莽的群山之中,峰峦叠嶂,横峰侧岭远近不同,“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搀天长”,山上树木非常茂盛,跟山上的水渠有关吧,山上有了水,就增加了山的灵性。半山腰的峭壁之上,一条亮亮的水渠似一条迎风飞舞的飘带,在云雾间翻腾、穿梭,穿山而来,绕山而去。

        青年洞是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主干渠咽喉工程之一,从石质坚硬的太行山山腰穿过,洞长616米,由于建设时期,恰逢1960年的自然灾害,主干渠被迫停工,但是当地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他们从全县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人们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我们沿着建于半山腰的水渠,一路走过去,宽阔的水渠碧波荡漾,水流缓慢,似乎在诉说着昨日的辉煌。水渠左侧绿荫浓密,山上的植被非常好,一路行去,凉意袭人,十分舒畅;右侧则是高山悬崖,高高的崖壁直上云霄,“连峰去天不盈尺”水绕山转,山带水行,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蔚为壮观。

        沿着水渠前行,脚下的水渠边缘隔一段便刻有一个人的名字,这是当年修渠时责任到人的证据,这里修筑的堤坝坚固结实,经久耐用。在建设过程中人们穿山越涧,造渡槽,凿石壁,如今的水渠正是林州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而这些刻在水渠边沿的名字就是我们心中的一座座丰碑。

        崖壁上有崖刻“红旗渠太行天河”等字,临近青年洞,有李先念同志题写的“山碑”二字,耀眼醒目;青年洞旁石壁上有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引人注目,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在物质匮乏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资料相对落后,修建的红旗渠却十分坚固耐用,红旗渠建成之后,解决了数十万百姓的饮水与工业用水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进一步发展的旅游业,使得当地百姓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红旗渠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这条“人工天河”更让人们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