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三式,藏于小说中,从第一章贯彻到最后,其中小琼最为突出,在第一章就被呼之欲出,其方法先是用了跳跃结构法。也就是在章节上以自然段来作为内涵的逐步递增和加深,比如从江苏扬州的地域历史的宽,逐步缩小到探花村的小。而这个小却五脏齐全。小说立足于从小事上去着笔,由此来反映大社会的现实,于是小琼作为三代名医的杨家代表人物登场了。第一章一共用了二十三页来对主要人物,事件等进行介绍。在介绍中,以自然段来突出其跳跃手法的熟练运用。

  小说的复式手法是指在同一个章节里面,采取了时空感思维方式,将两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文字的模糊来突出其清晰,这个清晰是通过读者对阅读自然段的的理解,以及包括在一个章节里面所关注的空行特征。比如第十二页的倒数第二段“在上海安家后,每次听进这个哗哗声,她都有点脸红,男女方便这点事在上海弄堂里太不雅了,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日数次都会觉得别扭,板壁不隔音,板缝透光,男女洗澡,夫妻房事都缺乏安全感,她不止一次和居委会和上级反映了。”

  在一个章节里面,使用这种技法的本身,就是复式法。它是相对于小说在叙述当中容易跑单边的现象而作区分的。跑单边,就是在小说一个章节里面显示不出时空变化,只是围绕一件事或某个人,一路叙述到底,给读者的印象,认为故事发展线索不宽泛,太细,这个细就是叙述故事的狭窄。现在采取对比的手法来观察小说第一章的结构分布,当然都是以自然段的形式来体现的,比如,从小说的第一章的第一页至第二十三页,小说一共叙述了杨州、探花村、苏北河口、苏南江阴长江段、江阴龙凤旅馆、上海黄浦江东泾港、上海凤翔里等。在人物介绍上,着重了用铺开形式,有纷纷登场之感觉。也可以这样认为,凡是登场的人物都有故事。小说就是要在故事的基础上注重去刻划人物,比如第一章里出现的人物有教书匠赵先生、医世之家杨先生、杨家女小琼、胡衙内胡少爷、县长大人、小琼老公小董、小琼祖父,小琼父亲、海叔海婶等。

  同时小说也运用了点睛式结构,比如在第一章的第八页第四段“江水滔滔,春意绵绵,黄浦江东岸东泾港桃红柳绿。”以及第十二页的倒数第二段(略。)小说结构以点睛式来体现板块结构之前的镶嵌与展开。之所以在第一章里面有二十三个页码的篇幅的长度,能够避免行文拖沓和阅读乏味的问题,主要在于板块之间有点睛式的镶嵌发挥了作用。这个作用如果再进行细化的话就会发现,是通过小琼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节来进行搭建和连接的,由此来发展小说情节,在情节中再反映人物之间的矛盾,事件的性质等。这个时候所要关注的是小说主要人物小琼的活动轨迹。

  比如第九页至第十一页,小琼这个人物点子的起兴与铺垫用了八个自然段。从第十一页的第一自然段,才进入到实质性环节的只有两段,“江边码头工人的号子唤醒了小琼”这一段和“她对夜间任何声响都很过敏”这一段。然后从下面一段又回到了“祖父对他的小水枪却有另外一种称呼——小麻雀。”如果按照传统小说所讲的那个典型环境和典型细节来看,这本书里面到目前的章节里的细节,已经颠覆了传统技法。比如第一个颠覆了典型环境的范围要求,因为有很多小说都缺乏从关注人性和生命的欲望出发去选择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典型细节,而这个第一章的像这种颠覆是指关注的对象不同,小说所关的“小麻雀,”恰恰就是人性当中不可缺少和不能忽视的那种。

  这时候,在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向有可能发生变化,就是在所要描述的事件的对象上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一部长篇小说当中,你想描述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像这样的问题,在这部小说里面已经得到了明确,就是通过所描述的细节来反映对待生命质量的看法和操作方法。

  于是,也可以通过小琼所关注的事物现象来看她的专注程度。这个程度的过程就在于小说每个自然段的衔接、转折与展开。比如第十三页第二自然段,“小琼小解后返身上床,春雨催眠不觉晓,半睡半醒中看着两人床头的结婚照,心里甜蜜蜜,也有点酸溜。朦胧中一对红烛燃烧着,父亲点燃一炷香跪在神像前念念有词。”

  这是一个发展故事的情节的点子。是否会创作长篇的实力也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得出来,比如要看接下去的段落是怎么朝前发展的。在这篇小说中,接下去的段落就是又一个层面把小琼夫妻俩逃难的真相托出来。这个层面的插叙,一共占用了十三页至二十一页。

  紧接着,小说又利用空行来显示另一个层面的转换。于是,小说又回到小琼身上。这时候,小说该如何写下去的问题,在这里又得到了很老到的处理。这作为结构的又一个关键,也给有心想写长篇小说的作者提供了经验。就在于第二十一页最后一段,“窗外红霞微露,小琼脑海里他撒尿比赛的彩虹绚丽,江涛溪水奔涌。”是否注意到了小说叙述的故事点还是落在了丈夫小董身上。由此所反映的是小说在结构上的严谨。叙述的点子始终没有游移小倩所想的中心题。于是小说的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出来了,因为小说只是从小处着想和写起。这个特征,这篇小说已经满足了这个条件。

  又接着,小说用了两页来结束第一个章节的故事。这两页所描写的是小倩的丈夫小董下夜班回到家。值得关注的是小说在叙述事实方面作了选择,继续用跳跃的手法来作选择叙述体的原材料,特别是在自然段之间的连接,用了跳跃手法来处理。如选场景的面广与面窄相结合,从第二十二页七个自然段的摆法的顺序来看,能够显示出其条理性强。强在“先面后点”。然后在第二十三页的最后一段,也需要读者稍加注意,章节的结尾处理,如“她不再发声,隔壁那个陌生奇怪的撒尿声顽强地在他脑海里旋。”小说的叙述点子始终没有变化。作为一个创作手法来看,每个读者和作者都不大一样。但是从套路上来看,这篇小说有独树一帜的地方就在于,对题材的灵活处理能力,可以讲堪称一流。这个一流是指对题材的处理与摆布的灵活,各种技巧的互用效果的立足在细腻这一头。

  这就是要对该书中的某一章作详尽的欣赏阅读,目的是在于利用这样的方法,同时可以参考小说的其它章节,用对比的方法,从中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小说的第二章是以一场暴风雨切入的。作为故事场景是人物活动的主要条件来看,是为了让主人公小琼继续担当主角的重任。这时候就需要为这个主要人物配置对手与事件。于是阿六出现了。在处理主线和旁线时,小说有个把握度,比如表现在第二十六页第五段,而且在处理上不拖沓的标志是在该页的第六段“娇娇”出现了。这是长篇小说线索发展的节奏,在这个细节上,也是用段落方式来进行区别的。读者只能从中去感悟和领会其中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题材的道理。比如人物出场采取了“搭线法,”就是由人物甲,引出人物乙,然后再由乙引出丙。这和第一章的人物出场区别在于前者是依靠叙述人的语言来布置人物出场的先后程序,而后者在人物出场安排上是依靠人物自身的活动来安排的。如第二十八页第三自然段,“雨中花伞在居委会干部韩大姐家门口收拢了,韩大姐微笑着从小琼手里接过雨伞。”像这种细节处理,可以借鉴。借鉴这样的叙述结构所具有的语言张力。

  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观照小说的其它章节,或许会获得比我更好的阅读效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