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积极开展“阅知行”读书教育活动,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师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读书。

        读书已成为我校的特色,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利用校园和教室的墙壁和空间,用经典的诗文书画装点,张贴学生读书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创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走进校园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给师生提供了充足的图书,为广大师生的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有自己的图书馆,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读书角,更可喜的是,市新华书店已入驻我校,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书籍,更加激发了师生读书的兴趣。

        我校还通过阅读课来推动阅读。在阅读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健康阅读,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和篇幅推荐给学生,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课上教师适时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使学生养成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学校扎扎实实地实施课前读书活动。上午、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教师陪同读书,巡视指导,做到专时专用。课前读书时间,朗朗的读书声传出了教室,飘扬在整个校园。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积极开展读书之星评比、经典诵读和读书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各种读书活动,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宣传读书的意义、宣传好书,培养广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气氛。11月19日,我校学生录制了视频节目《金色花》和《土地的誓言》,参加了沙河市教育局组织的读书汇报会活动。11月27日,我校学生到沙河市电视台录制了《祝福你 我的祖国》现场读书视频,学生的出色表现,受到电视台节目组的一致好评。

        本学期还开展了大型亲子经典诵读活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朗诵,引导家长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学生和家长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文的音律和意境,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被展现的惟妙惟肖。祖国的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朗诵者和听众都收到了情的感染、美的熏陶。这次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忱。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是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校师生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纪实,共写悼文,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公祭仪式开始了,全体师生肃立、默哀,无比悲痛,寂静的操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噎声,中华儿女的力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懈奋斗。

      “阅知行”读书活动像春风吹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像春雨滋润了师生的心田。现在,读书已经成为学校的常态,成为师生的习惯,成为师生生活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我也切实体会到了读书的益处,收获颇丰。

        读书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潜心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懈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语言、行为稍不留意,就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要加倍关爱,精心呵护,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茁壮成长,让每个家庭都能舒心欣慰。

        读书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这里的“一桶水”便是教师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老师要不断阅读最新的专业书籍,刻苦钻研,与时俱进。教师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吃透课标,吃透课程,吃透学情,才能抓住要领,运用自如,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永葆鲜活,精彩纷呈。

        读书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读书能提升管理学生的能力,读书能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说到管理学生,就想起初为人师时,不会妥善处理学生问题,每天都觉得身心疲惫,有时彻夜难眠,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学生管理好。后来逐渐阅读了很多管理班级的书籍,例如《透视名师课堂管理》一书中就有很多管理学生的经典案例,每当教学管理中遇到问题,我就会从书中学习治班经验,寻找管理学生的办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只要在教育中多了解学生,关爱鼓励学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有个学生叫杨嘉,很内向,字写得工整,但作业总是完不成,任课老师说了多次还是老样子。我先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他因为学习不好,感觉所有人看不起自己,已经不想上学了,所以对作业消极应对。这时我想起朴贤秀在《让孩子成功的秘诀》一书中指出:“不断地鼓励、赞扬孩子,能让孩子走向成功”,我就有了解决办法。上课了,课代表说杨嘉没有交作业本,我让杨嘉下课到办公室,所有学生都认为我会批评他。下课了,杨嘉噙着泪水来到办公室,我翻着他的作业本,先表扬了他字写得工整,又鼓励他要争取完成作业。他意外地看着我,很感动地使劲点了点头。后来,我又时不时地激励他,现在他已经重拾自信,逐渐改掉了坏习惯。做学生工作有时一次不行,要反复多次进行,才能长久见效。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就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

        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教学中播放幻灯片和视频,能达到直观、形象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做课件、录微课等现代技术都已成为备课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读书能够涵养心态,强化素养。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处处都要起到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人。作为教师,必须在待人处事上高姿态,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会遇到烦心事,读书就是灵丹妙药。《改变,从心态开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如此美好,一旦自己生气了,就必须学着宽恕和放下。《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意识到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坚持,必定成功。季羡林的《一花一世界》指出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魏书生老师总结出涵养性格的一条法则是“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每次读书都是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分享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逐渐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升华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素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活动提高了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现在,“阅知行”读书活动已在我校落地生根,读书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弥漫着书香的校园到处充满了智慧和生机。

       “阅知行”读书活动,让师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思想道德品质,激发了爱国情怀。“阅知行”读书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师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继续“阅知行”,实现中国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