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塘沽在严寒中骑自行车探秘临汾王曲和东阳村的元代戏台之后,向我提出要求,想邀我引路、夏日清荷摄影,一起探访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我满心欢喜,爽快答应,根据他的工作日程,安排了走访时间。一来我是魏村人,魏村可是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大将魏雠封地于此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北临洪洞舜耕历山、西靠天寿青龙双顶,南牵羊舍玄帝古楼、东临汾河百里粮川”的牛王庙与我家又只隔一条马路,要不是侧路堵上,2分钟就可以进庙。我却因为敬畏,因为之前无心过问,没有仔细了解过牛王庙和元代戏台,现在想起来心里感觉无颜见家乡父老,这次一起走访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失;二是他和我弟弟是高中同学,关系还不一般;三是我们现在有共同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被他冒严寒骑单车独自走访元代戏台的精神所打动。

  2018年12月18日,我联系了二人,安排好第二天行走的时间,会面的地点,照例购买好看望母亲的牛奶、水果、糕点、肉类等,因顾虑母亲年迈(85岁),接待我的朋友有心无力,我各样东西多买了之后,并购买了菜花、鲜百合等,为接待二人做好准备。

  2018年12月19日9点30分,我和夏日清荷如约在古城路南见了面,乘101公交一路向家而去。回到家母亲见我带了客人,热情友好的习惯又一次被激发。我告知母亲还有朋友来,是看牛王庙为咱们村做宣传的。母亲说你们在逢庙会时候来更好,那会有热闹,有戏看。她一边督促我准备饭菜,一边把我前面买的鸡、鱼、牛肉等都从冰箱里拿了出来。我和夏日清荷准备好面菜,等待情系塘沽自驾到洪洞火车站送走孩子后,从洪洞龙马赶来。

  电话响了,结果情系塘沽已经驱车直接去了牛王庙。我和夏日清荷随即向牛王庙奔去。走到大半坡,上了39级青石台阶,进了大门,情系塘沽正和看门的樊宁奎大叔聊得火热,看见我们进来,情系塘沽和大叔从门房迎了出来。热情招呼后,大叔就去打开平时禁开的殿堂门,对我说:“去看吧”。原来情系塘沽进门时,说他认识我,还让大叔看了我们一起活动的照片,大叔一看笑了,说“行啦!”就让他进来,并且和他聊起了牛王庙和元代戏台的内容,还给了他相关的资料。

  我欣慰,我是魏村人,这份割不断的乡土亲情是我永久的魂,也是我不能舍弃的根。

1546845929119959.jpg

  我告诉二人,庙的大门原来在南边,我还清楚记得小时候随父母自带板凳进出南门看戏的情形。现在的东门是文革时作为公社五七加工厂时大门的位置,坡的两边当时到处倒得是铁渣,我曾经在这里捡拾过铁。只是当时是两扇大铁门,现在是后来修缮时改建的庄严肃穆的红漆庙门。门前两边黑木柱上镶嵌着著名书法家樊习一的金黄对联:

  三王泽九州  报应世上忠奸善恶

      一台名四海  演绎天下离合悲欢,

   横批        紫气腾辉

  上联概括了元代戏台的历史悠久,名扬四海的巨大影响。下联总结了牛王庙内供奉对象和扬善惩恶的卓著功德。

  走近院内,我还没开口,就听情系塘沽压抑着兴奋说:“这南面是元代戏台,你们看姿态俏丽。北面相对的是松柏掩映,古朴端庄的牛王庙。这二者在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动静有致,遥相呼应。”

  我们二人的情绪被情系塘沽又一次点燃,三人一起毕恭毕敬穿过献亭,走到殿堂前,看到门前两边对应,各立三块石碑,东边从色泽、文字看,知是后人功德表彰。我们便专注西边,一边拍照,一边仔细端详辨认着较为模糊的记载建庙和逢庙会历史的三块碑文。

  之前我只知道牛王庙和戏台建于元代,但具体时间并不清楚,各部分的名称也是一知半解。这时我才确切知道“鸡鸣闻三县,庙荣泽四海”的牛王庙始建于1280年,即至元十七年。由献亭、广禅侯殿、东西配殿三部分构成。大殿上的“广禅侯庙”门匾,为清代康熙五十九年题匾。根据1898年重刻元碑《牛王庙元时碑记》:宋真宗到山西荣河县祭祀汾阴后土,夜宿孤山店,众马病,祷于当地小神通圣郎君,马立愈,遂封之“广禅侯”。更让我羞愧的是虽然小时候时不时来庙上,这些年逢庙会时也陪母亲到庙上祭拜,捐赠。也许是敬畏庙宇神灵,我对所有庙宇都敬畏有加,亲近不够。也许是因为自己觉得离庙咫尺,拥有方便机会,啥时候想看都可以来,才没有及时了解。并一直主观以为牛王庙里就住着牛王,从没有认真仔细的看过石碑和楹联。现在看了碑文,看了有关牛王庙的十大传奇,看了门上“牛耕田,马戍边,药治病,三王济世;田粮足,边关安,病康复,四海升平”的对联和“三王济世”的横批,才如梦方醒。原来庙里不只住着牛王,还有马王和药王。还了解到关于牛王庙的由来,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宋金时期,金国南侵,当时秋播在即,平阳地界却有大量牲畜染病。阵前军情告急,田野庄稼无法耕种,官员只得报知朝廷。当时在位的宋真宗降旨,命蔡、张两位大臣及一位神医前往平阳救急。虽然找到了医疗办法,无奈地域广大,无法全部医治,于是三人计议,将大量草药倒入汾河上游,河水经过浸泡自然成了药剂,后命沿河居民将牲畜战马赶到河边饮水,三日后,果然牲畜痊愈。当地百姓无不感激三人,遂建庙祭祀,三位大臣分别被供奉为牛王、马王、药王,因此,牛王庙也被人称为“三王庙”。难怪全村人,方圆几个县的人都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到四月初十逢庙会时缭绕香烟、顶礼膜拜,捐资赠物,有三王为人们保驾护航,报应善恶,人们可以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平安健康,国家安定啊!

1546845980184089.jpg

  走进殿里,我们看到彩绘三王背靠屏障,神态各异,端坐木椅,一身凛然正气。膝前分列四个小童,或举砚台,握毛笔,捧书卷,或身挎布袋,随时准备得令出发,个个一脸真诚和朝气。石砌香案上花卉、果品摆放整齐,香炉似乎缭绕着清气。屋顶木质檩梁彩绘,以前的壁画墙壁现在是一片洁白,给人圣洁肃穆之感。

  回想起“文革”时虽然被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但院内土炉炼铁,焦炭、木材、炼出的铁,各种材料堆放满地,声音嘈杂,殿里还被当做公社五七加工厂的木工房,我看到过几个小童当时是站在地上的,有一个小童的头当时也不知去了哪里,身上搭着当时木工干活热脱下的衣服,木工们就在里面拉锯,推刨子,做着各种用具。

  现在殿内殿外的样子是“文革”后,我四爷樊思贤老人拄着拐杖、背着挎包,举乡化募,彩绘了三王塑像。村民樊甲元、樊铁成自告奋勇,攀崖寻树,五月活柏,才使殿前增色的。

  说起四爷樊思贤,他可是我村文化的大功臣,每逢过年闹红火,逢庙会祭祀,或者其他文化活动,他都是总策划,总导演。还有四爷的外甥我的表叔蔡临生,是我们镇上的老师,承袭了舅舅的才能,音乐、美术,样样在行。凡是这些活动,只要经他指导,我村每年都是全镇第一。可惜四爷年逾九十,离世而去,表叔七十抑郁而亡。这两个人的离世,是我村牛王庙文化的巨大损失。

  1978年省文化局拨款修缮, 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经各级政府重视、拨款,村民、村委、镇上联合保护修缮。2009年,牛王庙会被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农耕民俗“鞭春牛”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验收。

  1546846142190071.jpg现在每年立春时节,牛王庙里还沿袭有“鞭春牛”民俗活动,包括:亲耕迎春、鞭牛打春、春柳童冠、牛王祭春、社火闹春、乡老议春、春事吃喝等内容, 既是传统农耕文化的遗存,也给后世安身治家予以启迪。

  从元朝至今,历经七百余年兴盛不衰的牛王古庙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四至初十进行。传说农历四月初十是牛王的生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魏村每年都要举办七天庙会。四月初十当天,全村老百姓还会在牛王庙内进行代代沿袭的古老祭祀习俗,用威风锣鼓,花鼓,舞狮子,踩高跷,舞蹈,唱大戏等多种形式,庆祝牛王诞辰。魏村古庙会是祭祀文化、农耕文化、戏曲文化、锣鼓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的共同融合、共同发展的盛会,更是千年民间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从殿里出来,经过献亭时,我告诉二人,献亭三边原来有栏杆,我影响中小时候看戏时,栏杆上,院里树杈上都是观众,可以想见当时戏曲文化繁荣的景象。

  走近元代戏台,乐楼之制,木构亭状,正方形平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还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三面敞开,观众可以从正面两侧观看。牛王庙戏台的这一特点与现代的T形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戏台顶部全是木质结构,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形似八卦,有极高的抗震功能,牛王庙戏台是国内现存8座元代戏台中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也是研究元代戏曲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还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46846090667810.jpg

  戏台台基有一米高,设有四根立柱,前台两根肉色粗石柱(同东羊戏台一样),上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次癸末季春竖"字样,即 1283年。魏村牛王庙戏台比尧都东羊村戏台建筑时间早六十二年,这更昭示今日临汾乃是我国古代戏曲的摇篮。所以牛王庙戏台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1986年第二次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在临汾召开时,牛王庙戏台吸引了日本和我国港台地区及北大、南开、复旦等上百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前来考查。临汾古城公园还做了仿制。

  站在舞台前面,我眼前又浮现出儿时在这里随父母看蒲剧《白毛女》的情景,仿佛听到喜儿唱着

  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

  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

  我要报仇,我要活!

  想起儿时看了《白毛女》在家里炕上学黄世仁母亲用簪子扎喜儿,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的情景。想起了文革中舞台前面站着一排挂着牌子,带着纸帽子挨批斗的“地富反坏右”,想起我的老师左效增曾经因为给苏联一所学校写过信被打成“反革命特务分子”挂着牌子站在台下受批判的情景。

  从庙里出来,我心里五味杂陈,真觉得“牛王庙宇  沧海世事千年画。元代戏台  风雨梨园一卷书。”

  舞台真是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呀。现在这座戏台终于向人们呈现着历史的文化繁荣,也呈现着受过的历史创伤。但愿我们的戏台永远演绎我们健康幸福,富强昌盛的文明生活!

  直到中午近2点,我们三人回到我家,母亲要求切肉炖煮,夏日清荷建议美味留给老母亲,就吃便饭。我炒了几个菜,她忙着下面,我们拌了鸡蛋西红柿。吃饭前后,母亲与二人聊着天。直到下午4点多,我要陪母亲留住,不能与二人同行,母亲拄着拐杖和我一起送走二人。

  地灵方建庙、有庙才有客,村凭庙势、庙赖人敬,以庙招商、凭庙兴市,有市成业、有业必富。但愿我们魏村的牛王庙,牛王庙会,鞭春牛活动,元代戏台乘着改革春风发挥它更大的历史作用,愿我的父老乡亲健康快乐,生活幸福,也愿我们此行收获满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