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说的主题切入与展开呈“口子小”。

  《海神》开篇先以婴儿来反映杨刚和黄娟娟自由恋爱的遭遇。并以此来作为长篇小说的切口。其意义在于追求小说的深邃。这个深邃如一口井,口子小,但一眼望下去,深不可测。比如《海神》是以凌晨开篇,口子小在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要送人了。小说所提供的时代背景是在上世纪的1975年。追求自由恋爱的杨刚和还在读高中的黄娟娟,因爱怀孕,同时也因爱,违反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就是所谓因爱生祸的例子。像这样的开头,从展开的小说细节来看,人性中的欲望,特别是爱欲,不会因政治环境如何的复杂而变得漠视或平淡。恰恰相反,处在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当中的男女,所谓偷吃禁果的事实,以无法压制来传递出人性和政治之间毫不相通之处。也就是说,如果把我行我素来作为人性欲望的本能来看待的话,就会发现对欲望追求的形式和结果处理,会变得更加隐蔽。比如,黄和杨偷偷将孩子送给南汇嘴南街口85号这户人家。是杨刚凭自己的社会经验得出来的,这种经验,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极其要求,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杨刚知道这家人家的男人,每天要在早晨六点钟准时赶班车的习惯。于是不顾女友黄对孩子的爱恋之情,终将孩子放在那家门口后,藏在暗处偷偷观察。没有想到的是,时间过了六点,那家大门还是紧闭,没有人出来。正巧,一个男清洁工拉着一辆黄鱼车经过那里,看到婴儿,便清洗了手,然后将孩子抱走,走时还大呼其地址,让人听到,以存此据。然后,小说分别按黄、杨两家,叙说家境,特征是按章节来展开的。这个特征,也有借鉴作用。

  另外,具有借鉴作用的还有小说的倒叙手法。比如,杨、黄两人恋爱的经过以及包括怀孕。这是小说在用倒叙手法,把小说故事进行展开,其表现形式就像一棵树的枝枝叶叶向外伸展。于是,我们逐步认识了书中的其他几个人物,一个是黄娟娟的小姨,牧场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宋小妹,她想法保护外甥女,和前来兴师问罪的大麦湾计生委主任秦溪,展开激烈冲突。

  这时候,小说里的人物以组划分的痕迹逐渐清晰。首先是具有良知、人性刚毅、智慧型的一组,如虞无畏、宋秀珍(宋小妹,)杨仁民(杨刚的父亲,医生);杨刚的小姨妈、清洁所里的大刘和唐所长。一组是中性人物,如秦怡芳(杨刚的备胎);中锋许永凯(秦怡芳的男友);宋秀珍的女儿和儿子:静芳和方根。包括虞后来工作的清洁所的宋书记。还有一组是缺乏良知和心术不正的,如大麦湾计生委主任秦溪;在黄娟娟梦中出现的女巫婆(小说第24页);带薪干部代训的学生吴伟;大学系主任。这是小说所铺开的面上情况。

  但从第六章“忍痛割爱”开始,小说一转锋芒,直接写秦溪派人跟踪黄娟娟,并以钓鱼手法想把杨刚抓住。这个时候,小说已经展开了68页。然而,当小说发展到了第75页,又描写征兵工作开始了。这个时候的小说处理,能够把征兵和黄娟娟的肚子痛怀孕等一并展开。从创作小说的手法来认识,这是小说处理故事矛盾的设置法。

  于是小说情节出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态势,比如围绕黄娟娟的肚子痛,小说又把秦怡芳重新拉入进来。这是叙述故事调度人物的手法,也就是在创作中,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随时随地把有关人物拉入其中,或踢出局外,从而满足小说的主题需要。再比如,黄娟娟肚子痛的随机性,也助推了情节发展,如在第77页,黄已进入临产状态,然后又把幼儿园看门的老孙大爷也结构进小说里来。这样处理是体现了小说节奏的“疾势”状态。这是属于小说在发展进程中的节奏。在情节当中的节奏处理非常重要。

  又如招兵的杜团长看中了杨刚。但是在这里,小说把秦溪在党委办公室里盘问杨刚的事件,同征兵工作又结合在一起写,于是矛盾变得尖锐起来。这种创作手法也是根据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审美角度出发来考虑的。也就是说,把已经想到和看到的事件与问题,能够恰当的文学创作手法对它进行表现。这尤其是创作长篇的难度所在,也就是说,在何处设扣与解扣,它都有一个“火候”的掌握。当小说一直在把矛盾推进激化的时候,又不能把它推向无限高,因此,如有一个从激化到缓冲这样一个度,来表现一个阶段的矛盾转化。比如在第81页,镇党委副书记让杨刚把孩子送掉才可以当兵就是一例。

  这是小说的第一个层次。


  二、小说层次划分和主题关系的重合。

  第二个层次是从第六章舍生取义(第83页)围绕虞无畏领养婴儿开始的。这时候,不但小说的主题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小说所要反映的小人物的浩气长存,也将伴之以小说的展开而展开。小说一共437页。小说写到这里已经占了全篇的五分之一。小说只剩下了五分之四的容量。这对作者和读者都有一个疑问。比如对作者来说,接下去的小说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而对读者而言,这部小说接下去还将会写点什么。

  比如围绕婴儿这个大的主题还没有结束,第六章则是另外一条线也正在开辟中。另外一条线是属于交替法创作。它的根据是从小说刚开始出场的虞无畏那里来的。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伏笔处理。其中跨度为80个页码。

  小说第二个层面从第六章一开始的推进速度比较快,这是相对于第一章的速度而言。快是指情节的跳跃处理,比如从第85页的婴儿有奶吃了,到第87页已经介绍虞在毕业分配前夕被系主任叫去,谈其父亲的与情妇偷渡香港,只用了两页。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助于可读性。于是又涉及到了作者在编织情节,和组织矛盾冲突上,设计与安排必须有板有眼。比如注意和克服了人物单线叙述的薄弱,能注意在介绍虞在系主任面前尴尬的同时,又把虞同学王正良一起“陪绑,”一起接受系主任的奚落。然后,虞、王以绝食抗争。像这种细节安排,主要是在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上富有新意是指人物的多线编织。如在临分配前夕,这多线发展的人物有虞、王、大学班长、系主任、周颖英(虞女友)、刘小红(王女友)。其中刘小红以身相许系主任,为男友争取到了工作分配单。但周颖英在不从系主任同时,却又遭到了带薪代训学生吴伟的骚扰。

  这时候,也有必要从小说的道具使用。能够在小说中充分得到发挥是一本虞写的诗集里的一首诗,“读骆宾王狱中咏蝉。”这是促使吴和系主任两人加码陷害虞的工具。另外,小说倒叙大三时候的诗歌辩论会的正方与反方。讲述虞无畏救有病乞丐。同时又把南汇嘴清洁所所长唐国平、书记宋秀娟结构进小说。这是小说筛选素材后的结果。任何素材都可以摆进小说里面,但关键要符合主题需要。

  小说发展到第二个层次时,小说主题又发生了变化是以性质来予以划分。比如受打压主题,其中就包括虞无畏和周颖英;杨刚和黄娟娟。这是被压制和抗压制的一组概况。从中让读者所能感受到的是其中的气场效果。比如小说的大气,和对弱势群体所寄语的人文关怀。可以把这样的情况看作是这篇小说的思想基础。

  再看小说的地域特色,比如“蟠龙街。”小说如果把一个地名结构进去的意义,是在于能够加厚小说的质感。一个是通常讲的场景,另一个可以借场景深挖其中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质地。一条街,一幢房,一只碗,一辆车,其中都有写不完的内容。关键在于如何移用。

  比如小说第九章“天上人间”的结构手法和前面几个章节有相似之处,一个是虞和周喝酒定终身;另一个是周离开虞,回到了大麦湾老家。这时候就要注意大麦湾这个地域名称,因为它和那里的计生委主秦溪是在同一个地方。如果把秦溪用上海方言说,它和寻西(死)音相通。这是小说在创作途中对起人名的问题上所表示出的用心。在小说的叙述上,同样采取了章回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技巧。在刻画周颖英父亲周根宝微妙的情感过程也突出了一波三折,比如周根宝接到学校党委的信件赶回家里对女儿不满,这是一怒,二怒是责怪女儿和反革命子女虞相爱,三怒是对女儿实行关在家里不许出门。但他也为虞的才华所折腰,可是权衡再三,还是要求女儿和虞断绝来往。这种迫不得已,实在是出于无奈,而不是真心所为。这个事例,把一个更加大的空间所描绘出来,那就是大环境的不利因素,一不小心也很能够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逐渐发展与尖锐。

  小说第十章描写虞无畏的“忍痛隔爱,”同样作为第十章的题目。这时候所要欣赏的是小说的结构手法发生了变化,它向内,而不是向外扩散。比如第十一章的“桃代李僵”就是一个例子。小说写到一个乡长的儿子吴伟也大学毕业了,他闻讯周遭至逼婚而退出和虞的来往之后主动追求周。而周发现自己的例假不来了。在第140页,“天神的一个警示”在周的心里萌生,她决定怀着虞的孩子“移花接木”于吴伟。紧接着,在141页,吴伟出现了。这其中所要认识的是一个对小说情节安排处理的提示,就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么一个道理,能否也在小说里面得到及时处理,这也衡量一个长篇小说质量的一个标志。处理得好,小说的可读性显得更浓。小说与小说之间相比的话,其中也比较可读性与否。小说塑造和刻画人物,它和可读性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接着,小说用了7个页码来描写周颖英和吴伟两人的情感发展,主要是用对话形式来处理的。同样,在这部长篇小说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对话也占了一部分。而长篇创作,离不开对话技巧。比如,影视剧本创作,其中对话成分几乎占到了百分之九十。


  三、小说叙述线索的“多头”发展。

  从小说第十二章“卖身投靠”开始,又显示出这是小说处理的第三个层次,预示着以“吴伟”为主题的又一根线索开始了。这也是描写周颖英情感细微变化的过程。核心是围绕如何保护虞无畏的种子在展开情节。从149页开始。叙述手法和前面两个层次的手法一样。

  针对周颖英和吴伟“热恋”的时候,又把吴伟父亲吴建中也要为儿子介绍对象的情节穿插进来,这属于小说在编织矛盾过程中的经验用法,非常老到。其情节的发展,也主要依靠人物对话进行。小说从150页开始,由吴伟对三个女性的筛选,同时也把其好友金海生,以及金的好友阿六,一起结构进了小说。这预示着一场新的矛盾冲突即将开始。比如三人一起喝酒,一番交谈,就占了小说14个页面。当故事发展到165页,欢喜侦探行业的金已把三个女人的调查资料放在了吴的办公桌上。

  接着,吴对三个女人分别采取步骤,后来又多了一个女人季艳春,吴在四个女人当中周旋和淘汰对方。后来吴决定“敲定公主。”这个公主是季艳春。吴母许岚风心里也非常开心。吴领季到金店正好遇上了四个女人其中一个杨玲。(179页)。体现出小说发展的节奏处在跳跃中,能够引起读者的快感和兴奋。因为在情节的编织上没有出现拖沓。这属于小说创作的节奏感。把握好它内在具有的张弛度,小说容易写得出彩。

  当小说发展到190页,季女和吴作欢之后,周颖英登场了,原因就是肚子越来越大了。发展到223页,小说结构了周颖英落水,让不会游泳的吴伟在岸上大喊,然后再由路过的虞无畏下水营救。周学校的康书记到病房看到虞,提醒周母“阶级斗争,千万注意。”书记还算网开一面。这是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按照分组需要,也写出了人性向善的火花特征。

  当虞无畏在果断接纳精神有点失常的周颖英时,镇里又为他安排了批斗会。可以看得出小说表现在第十六章时,情节发展的步子变得小而密,一环扣一环。故事的特征也展现出来。作者也做到了在叙述过程中的刻画主要是让细节说话。而细节又是依靠场景转换来衔接的,比如在227页至254页的第十六章,这一章就是描写了吴伟和季艳春在婚姻上的一劫。这个劫和虞无畏和周颖英在交往中的难,作者也是用交替法来进行的。这种交替写作技巧在一个章节里面所形成的是,能够让读者进行比较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姻缘所致。尤其是在场景转换中,可以看到转换的内在线索所依靠的是情节支撑。

  比如,当清洁所唐所长创造条件让虞无畏一天隔一天去照顾周颖英时,镇里却在海塘边办起了问题人员学习班。于是富有正义感的唐所长让镇长解围,使得虞达到照顾周的目的。但是专政队长却在村口守着不让虞出去。造成周神志不清。唐所长又从中帮虞解脱,让他回所修改材料,后来虞又送周到医院医治使其恢复回校上课。虞也收到周寄来的高中课本,虞每天坚持写教案,以梦想重拾教书老本行。同时也有人给吴伟的女友季艳春写信告吴伟状,引起季和吴来到学校找到周对质。吴一怒之下打了周,使周旧病复发。季女也扬长而去。老谋深算的吴伟父亲帮儿子出谋划策。季女知道自己怀了吴的孩子,委屈求全与吴结婚,不久也以离婚告终。


  四、小说的顶针与反转处理。

  第十六章在全篇中的分量比较重,它就像一个铁路中枢站的功能一样,结构呈现出散射状。凡是有关人物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章节里大多数得到了体现。

  第十七章的“神爱世人”有点像对第一章的顶针处理。用第一章的“女婴,”来作第十七章的开头“小宝宝女婴到来”。也就是256页,延续了第一章的女婴主题,并使之不断深化。深化是指围绕女婴这个主题所展开的善与恶的较量。描述了公安局钱局长为女婴上户口,周颖英为女儿起名虞美人。虞美人到了五岁那年,居委会的李副书记主动提出让虞美人上幼儿园,学杂费全免。这说明世道在变。从1975年婴儿推算到了五岁那年,应该是1980年,这时候,国家已经在1978年10月,已经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是小说在转势。

  第十九章写到杨刚在越南战场牺牲了。黄娟娟坚决要求当卫生兵获批准。这是对第二章的顶针处理。也有人把这种写法称作“接龙。”

  第二十章写到副县长、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吴伟,和地下轻人黎萍(中南戏校);吴正在追求的李雅婷(经营书店)之间的关系。季和吴离婚。吴的一个开码头、仓储的老板许兴中,和其助理蒋琼琼。许出资帮吴资助李雅婷读大学。吴想娶李为妻。

  第328页,虞无畏平反了,当了沧海县一中的校长。吴伟主动去找虞。这时候的小说描写到吴伟有一段独白(第327页最后一段。)还有一段写道同济大学读书的李雅婷有个同学欧阳月华的检察院姨夫,李从欧那里知道了吴伟的人品有问题(第342页。)然后欧帮李抓吴的现行。

  第二十三章“颖英醒来”(359页)。这是小说的反转处理。虞要和周颖英结婚,但是,虞又接到了援藏支教任务。在这里所要关注的还是情节所富有的节奏性。从节奏中看出小说创作的多主题远远不止三个,而是表现在每一个章节里都有主题,而且还不止一个。

  第383页写到暗恋虞无畏的刘晴老师在西藏地震时牺牲,在她口袋里发现一封写给虞的信。虞在西藏三年里建了五所学校,培训了两千多名老师。这是小说的主旋律所显的地方。

  同时也写到了支藏回来的虞无畏在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他的身体状况也出现了不好的变化。接着又起一章,第二十五章,黄娟娟认女开始了。由此体现出小说情节环环相扣的特征。


  五、小说结构所体现的归拢法技巧。

  内文结构由原来的向外生发,现在逐步在向内进行“揉面”式处理。就是为了继续营造

  小说矛盾冲突而逐步引向高潮。比如县委副书记虞和投机取巧的再次当选的副县长吴伟,又同时从协管和分管教育而走到一起,具体就是考察谁来施工,结果,小说又吴伟的死党许兴中这个人物推了出来。从我们所看到的长篇小说结构是呈黄、杨、虞、周、吴等“五线并进”。而每条线都呈独立状态,并以章节出现,然后章节之间再作彼此交叉与重合等。这也属于多线结构的一个特征。结构变化所要关注的是从小说的开始至结束这么一个度数。也就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然后高潮过后就是结局。现在所看到的是小说已经发展到第386页了。小说至437页结束。还剩下约40多个页码就是高潮与结局的处理部分。但是这个高潮的设计,要点就在于把有关人员捏合在一起,设置一个矛盾冲突的场面,再转入结局。也就是说,还有三个章节,这部长篇就结束了。接着,将转入第三部《海恋》。

  比如第二十五章以黄寻女作题目。但这个题目是从结构矛盾出发,把他设计在虞和吴围绕理工大学的建设由哪家建筑公司施工问题上发生分歧为前提。这样处理的好处就在于情节递进快,矛盾显得跌宕起伏。矛盾集中是依靠情节来推动的。而推动也讲一个节奏。可以看到小说的节奏明显加快的特征,就在于唐所长出现了向虞报告黄来寻女一事。这反映了小说在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嫁接能力非常强。比如失女和寻女的事件和时间跨度正好是十六年。然而在章节里面又分层次,比如两大块是指虞和吴在承包问题上的冲突。而章节的重点是以黄来寻女,并从中再分解出若干个小层次,比如,先是唐所来找虞,以唐的口气来介绍黄;紧接着,虞和黄直接见面了;其中有一个细微之处就是这部小说从整体结构上是体现出首尾照应。比如,失女和寻女。而扩展其章节的手法都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又于是,结构对话虽然对发展长篇小说结构有帮助。关键是要控制对话的止。

  小说对话不能无休止写下去,这时候对话的程度与范围等非常需要有一个控制力,比如第395页第一自然段,虞说,“我要回去了,明天我尽量会来找你。”虞主动收住话头。接着就描写张书记要找虞,有事商洽。然后再描写虞进家门。这是“三级跳。”如仔细看虞回家后的层次划分是以吃饭、饭后、第二天等三个场景展开。比如虞分别和女儿、妻子周的对话。第二天黄母女俩相见等。这时候有一个问题反映出来,为什么要在黄寻女的过程中穿插虞的工作繁忙的具体事例。主要是突出虞积劳成疾这么一个暗示。也是小说的一个伏笔。

  第二十六章“公私分明,”是反映虞在建筑工程问题上坚持原则一个个块的详写。首先围绕吴的死党许兴中拉开帷幕。这一章的特征相比前面几章是场面切换快,呈小跳跃。比如,虞和张书记商谈工作、虞家房子返修被人送礼、被虞挽救的史伯良提礼前来谢罪、检察院钟检察长(原部队正师级)主动登门谈工作、航程公司的许兴中送礼等。在块与块之间,通用的也都是一些人物对话与细节描写,并由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到最高潮,这也就是第二十七章的“积劳成疾”。

  当小说发展到第二十八章节,说实话小说与现实的相悖意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个明显就是,好人虞病故;坏人吴却当上副县长兼副书记。这个大家不愿看到的结果,而在小说中却出现了,这说明了现实存在着非常严峻的一面。它所提出的思考和认识,也必将对现实中趋向好的一面,会形成强大的阻力。这就是小说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和故事创作,在原则上的区别就在于,故事以顺写为主。而小说以写与现实的相悖为主。当然小说也写故事,但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上的思考。

  

                                                                                    2018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