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82岁了,她身体硬朗,耳聪目明,黑头发比白头发都多,看她精神矍铄的样子,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也是做儿女们的福气。

    几年前,父亲的不幸过世,“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刻骨铭心,而“孝心不能等待”使姊妹兄弟们对母亲的爱愈加急迫,我也时常有写写母亲的冲动。

    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家务,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孝敬爷爷奶奶、操心父亲饮食起居和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孩子的成长上,她还照看大了孙子、孙女和两个外孙。

    母亲在家事无巨细、事事包办,以至于父亲在世时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甚至在吃水煮鸡蛋时也要等着母亲把鸡蛋皮剥掉。我们都说是母亲弱化了父亲的动手能力,母亲总是替父亲开脱,父亲则像占了便宜的孩子般,对我们只是抱以微笑,并不理会我们对他的“声讨”。

    母亲年轻时会裁剪的手艺,全村老少基本上都穿过她缝制的衣服。母亲会做衣服属于自学成才,没有拜过师,更没有出去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她心灵手巧,如果谁穿了新款的衣服,她只要看一眼,回到家就能做出一模一样款式的衣服来,因此慕名到家找母亲做衣服的人很多。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会裁剪衣服是一件受人尊重而又辛苦的工作。因为只有在过年时,人们才舍得扯上几尺布,做一件新衣服,而且不管谁都想穿上新衣服过年。这样一来,母亲的工作量就很大,时间要求上很紧,往往大年三十的上午家里还有排队等候取走新衣服的街坊邻居。母亲要面子,更是说话算数,答应人家的事儿,哪怕是不睡觉、不吃饭也要做完做好,以至于现在我想起小时候对母亲的印象,就是她彻夜伏在缝纫机上、头也不抬地做衣服的身影。

     母亲虽说会做衣服,但我们小时候身上的衣服并不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过老二穿”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时社会上这种情况也非常的普遍,我们穿在身上都很习惯,绝无攀比和嫌弃。衣服不多,母亲对我们穿着要求却很严格,只要出门必须穿戴干净整齐,绝不允许掉个钮扣或是胸前有什么油渍和污迹。母亲告诉我们“人靠衣服马配鞍”,衣服是人的门面,人可以穿旧衣服,但不能穿脏衣服。穿利索了,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别人的尊重。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是从不洗衣服的,真的难为了母亲。

    母亲虽在农村长大,但受姥娘家世代中医的影响,自小养成了很好的饮食习惯,比如饭前先喝汤,没有汤要喝白开水,不生吃黄瓜,吃西红柿时要用开水把皮烫掉等,我们都说她太讲究。去年春天,妻子见到以前的医院同事,同事说给某某某做肠镜时,发现胃里有几天前没有消化的西红柿皮的残留,我们感叹祖辈传下来的做法不无道理。

    母亲供着观音菩萨,那是家里的神圣所在。逢农历初一、十五必须上香,看着她静默的神情和虔诚的动作,上香结束后的释然,谁都不敢过去打扰她。

    母亲没有读过也不知道《心经》《华严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不知道佛与菩萨的区别,不知道供花与供水那个用来礼佛更为合适,她信佛完全是从奶奶、姥姥以及老奶奶、太姥姥们等身上遗传下来的,懵懵懂懂深信不疑。家里有人远行、考试,小孩子生病等母亲要上香,远行归来、考试结果公布、小孩子病好要上香,遇到什么难事更是上香,在她的心里只有菩萨才能化解一切的纠结和不安。她的信仰虔诚而又充满寄托,原始而又近乎本能。从小母亲就告诉我们,菩萨保佑好心人、外财不富穷命人、行下春风望夏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母亲的记性很好,她记得家里十几口人的生日,包括儿媳与女婿、孙子与外甥甚至侄子与侄女,在她的主导下,家人的生日过得简朴而又充满仪式,温馨难忘。9d5a3a3a100b4045d2a54fe9e68ea17a_t0197b8f85c8cade55f.jpg

    母亲有个习惯,无论是谁过生日,家里都要包饺子,包饺子有时是需要提前一两天筹划准备的,而准备过生日则成了母亲的重点工作。因为子女们在不同城市生活的原因,有时候母亲把饺子端上桌了,“寿星”却不在家的事也是常有。我和大姐通话时经常调侃,咱娘想吃饺子了,还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说是给我们过生日。而母亲无论是过生日的人在不在身边,都依然照常包饺子,平淡的生活中,因为谁的生日而让家中充满了惊喜,家人们在饱餐的欢乐与惦念中,相互尊重和热爱,洋溢出浓浓的祝福、温暖与美好。

      我从军28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探亲和无数次的离别,欢喜的是相聚,伤心的是离别。年轻时意气风发,有用不尽的闯劲和豪气,每次离家时头都不回。有一天,二姐告诉我,每次离家母亲都在背后看着我走很远,回到家里还在抹眼泪……我惊谔!我自责每一次的来去匆匆,自以为“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壮举,却忽略了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受,当我离家转身的瞬间,母亲那送子远行的凄楚,母亲那注目的深情以及那割舍不断的牵挂,时常萦绕在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加喜欢到母亲的住处,那怕是在她身边待上一两分钟,也能释怀几天不见的牵挂,走出去似乎有了新的力量一般。好在依赖科技的发展,无论在哪里,通过视频我们都能随时掌握母亲的作息,看她的影、听她的音,知道她的一举一动……这个年龄了,还有比母亲更需要关心的人吗?

    每次见到母亲,她说她很忙,甚至都没有看电视的时间。母亲去年学会了用微信,天气不好时在室内瑜伽垫上进行微信运动,还随着下载的音乐唱《渴望》、唱《小草》。

有一次她给我说,《小草》这歌词写得多好呀: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

    是啊,82岁的母亲都在感叹《小草》,在她面前我们只能是棵小小草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