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传统文化“三”字在结构中运用

      小说一开始给主人公蒋栋梁设置了“三把钳子手”,一个是精明能干、察颜观色的贴身助理黄伟亮,一个是“发小”,也是在上学被人殴打,但由蒋出面相帮的、飞翔公司老板章志忠,还有一个是朝阳养老院院长李鸿鸪。这是一个已经把民政局四百五十万元下拨款挪入口袋之后,还要蒋栋梁追加第二次并购款,但迟迟不肯移交法人代表的阴险家伙。这三个人的想法和欲望的本身,就沟成了小集团,以吞并蒋栋梁财产为主,并非常有序地设置陷阱,一步步进行“空手套白狼”的“蚕食”计划。这是小说在利用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三”字,同时,也把它用在了小说结构上,这属于智慧。

       小说的智慧还在于用人本性上的善良来化解矛盾和结识同道之友。这里面也透出一个“三”字的运用。不论作者在创作时有无认识到这个事物的属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已经在书中把它表现了出来,其表现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事件来加以凸显。这种技巧是一种熟能生巧。这个“巧”的本身,也展现出一个善字。同时,以善始善终和善为善念来作为小说的主题来进行表现,实际上它所弘扬的是当代还在坚持的一种人格精神,并且由此也把小说的主题,能够用具体的事例来让读者触摸到,感受到,认识到,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做人必须服从自然,这个自然,就是人性中本应有的或者是应该坚持的东西,爱!比如,爱社会,献爱心;爱家庭,推崇孝。

        而小说所讲的故事就是充满爱心和崇尚孝心的这么一个养老企业,却遭到了小人暗算,而且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充满凶险的,并且是置人于死地的这么一个个陷阱。这时候,就要涉及到小说如何处理这些题材的本事,是采用了“三个巧遇”的选择法。选择把有利于小说情节的细节和人物结构进去。

       比如第一个巧遇是在第一章,“女儿蒋利手拿着一盒由杨芝芳亲自掌勺的饭菜走进办公室,” 同时把杨如何来到蒋公司的简单经历介绍出来。“巧”在杨原是章的手下,是被蒋栋梁前去催账时发现杨工作认真挖过来的。这个“巧”同时也带有玄机。玄在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上。第二个巧遇是在第二章,“那天在回上海的路途上,蒋栋梁的车子差点撞向曲汇河的车。因曲汇河车技好,化险为夷。也正因为如此,曲汇河与蒋栋梁认识了。”

       后来,曲变为蒋的司机,顶替了黄的空缺。第三个巧遇是温柔在普陀山旅游和黄蓓蕾同住一个房间。还有一个也近似于巧遇的结构处理,比如,“许风萍一见到蒋利,就一把拖到一边,神秘兮兮地说,蒋利,我不想和他们一样,扩大声势。你是我儿子的女友,人不坑自己的人,是吧?”像这种“巧”在小说里面都是使故事能够发酵的“引子,”只不过,前面三个巧的明显,而最后一个巧的隐蔽些,都作为情节与矛盾冲突的导火线,对题材的调度和发挥,派上了用场。尤其在这个长篇小说里面,表现出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方面所具有的掌控力,比如,第一章和第二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如何“ 切”和如何“收”这两个关口上体验。这是从场面的分解和安排的角度来认识的。

 

      二、小说故事“核”的安放与掌握的时机

       作这样的分解是容易让读者在欣赏时,能够掌握小说的章节,它也有一个始终关系。比如看第一章的结尾是这样描写,“蒋栋梁停顿了片刻,缓和自己内心的情绪后,告诉章志忠,既然如此,他也答应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1%的利息。”这是第一章里面的矛盾冲突的“果。”这时候需要反观的是,不同的作者都会创作出不同的结果,针对第一章。但是,在这个第一章当中的故事“核”是“1%的利息,”是在原来基础上再加上去的。这也是一个暗示,暗示在第二章里面也可能是息事宁人的主要手段。

        果然不出所料,在第二章里的场面是采用了一个“对等法”,用地点的固定性和游动性来分别进行描述。地点的固定性是继续以三十岁的蒋利“冲锋陷阵,”“上海龙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部人山人海。蒋利被人拥来推去,不知道该先回答谁的问题。”地点的游动性,如“而蒋栋梁还在路上,迟迟未到场,一味在电话里向蒋利发出命令,稳住会员的心是关键,其它等他到了公司后再说。”而且能够把这种对等关系的语句组织在一个自然段里,这其中又体现出结构句式的功底,比如,凝练与张力,都能够从中窥之一斑。这一段的描写而是体现的恰到好处,意思是没有“过。”如果太“过,”容易使小说的理性思维加重,而会冲淡和影响形象思维的创造。因为小说作为文学来讲,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在这一章节里,“1%的利息”在蒋栋梁赶到现场稳定人心发挥了作用,“而且每年递增。”这个作用又使得许风萍“忽而看看蒋利,忽而瞧瞧蒋栋梁,又忽而窥视边上其他会员的神态,但经不起在原来的基础上涨1%的诱惑,最终举起双手,闭住双眼,一口气使出,我不退出,我坚决拥护蒋总光荣事业。”

      许的带头也可以证明蒋栋梁的这一个危机的凶险暂时转化。 而人物关系的深入也按照“揉面式”在操作,特征是“向内。”比如,蒋利是许风萍儿子的女朋友。曲汇河也从早年游荡在崇明而“无家”变得“有家,”小说这时候给曲汇河回家的一个“道具”“一盒蛋糕。”小说人物在一定的场景中表演,必须要配有“道具。”还要随时增加或减少对手。在蒋栋梁心中卷款逃跑的黄伟亮却向公安举报其非法集资,并且已经立案。这是小说在为蒋栋梁增加对手的做法。

 

        三、小说情节设计中的玄机表现在于“悬”

        而郁向阳作为介绍一百多个会员入会的重量级人物,她在小说中的出场排序是在曲汇河之后,但作为和卷款逃跑的黄伟亮一起来到公司的同伴来说,她的位置的要害是在于调度和监事,同时也是蒋的左右手之一。于是,显现的是在蒋栋梁周围是处于一个“险圈”的雏形,已经可见。小说在这第二章里也有意识把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横向上予以关注和连接,比如,许风萍和郁向阳同时对蒋栋梁用于心计和争风吃醋的举止,随着“捐款”事件也随之浮出水面。

       但是,小说中的第三个女人杨芝芳在“捐款”事件当中失踪是在执行蒋栋梁一项“密令。”内容是“原来龙泉的办公大楼是一幢居民楼,因有人举报而被封查。为了不把事情扩散出去,据说杨芝芳四处寻找商务楼,在短期内很快找到。那天,借了一个场地招集大家募捐之际,杨芝芳正好在网上订购了一批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而无法赶到募捐现场。”这作为对许风萍的怀疑、猜忌的人物性格塑造,形成了对比。

       对比许以蒋栋梁为“未来的亲家”的心计,对比黄伟亮曾向郁向阳传授的心腹之言“蒋栋梁混在老人堆里这条路走对了。”而郁向阳的为人则由其躺在病床上的老公所言能够作证,“郁向阳的丈夫听到郁向阳自圆其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但愿如此,但一个碗是敲不响的。”三个女人三条心,其中还不包括伏笔蒋利与广西的亲生母亲卫红这条滋生是非的故事线。但是,杨家后又遭窃又与黄伟亮有关。

 

        四、小说“道具”的选用和故事的“多头线索”

        小说的故事线在发展沿着“道具”这个特性去把握,容易富有条理性。这表现在第三章里由曲汇河拎着蛋糕前去讨好老婆温柔。这是一个在小说里面有配角逐渐走向主角的人物。

      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当中,这种“铺线”有个好处就在于“多头。”“多头放线”容易使小说的宽度和厚度显示出适当的比例。这个适当,就是小说作者所掌握的“力把。”比如,描写蒋栋梁和崇明某家具厂乔老板,在曲汇河心中之比,从而突出曲汇河听命于蒋栋梁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蒋栋梁收买人心的诀窍就在于四个字:以善待善。

      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黄伟亮没有领情,而且还卷款逃跑,这不是由善良所引出来的恶果。在小说中,并还一再强调蒋栋梁的善良之心始终没有变,就是因为品质与人格精神的塑造,就是借蒋栋梁这个人物体现出来,目的就是起到弘扬一种豁达与宽厚的人性魅力。小说的其中个主题也是这个。当然,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存在多个的,在内文当中的主题转换也有很多,比如,以人物、以物种等,都可以拿来用以主题的说法,这方面的思路是开拓的,是宽敞的,是多义的。

        这时候,小说如何有序的控制和发展故事线索,克服与减少叙事的拖沓,假如从有意而为之的角度去看,就会容易发现还是在“道具”的变化上,则通过人物的对话与描写,把它烘托出来,那就是用黄伟亮的“照片”来连贯和结构故事线索。首先在怎样连起来的方式上,小说在第三章里是利用了蒋栋梁交给曲汇河去寻找黄伟亮的下落引出的,随着“照片”跟着曲汇河的行动,在家里也自然与温柔联系起来,从而,发展了“只不过隔壁张阿姨家开了棋牌室”这条线索。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巧,”而这个“巧”和前面说的“巧,”不同在事件的属性上,前者是人物,而后者是事件。

 

       五、小说章节的结构与节奏的变化凸显其转折

       “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老电影咖啡馆喝咖啡时,”温柔由曲汇河陪着却意外遇见了黄伟亮。这段寻找的“因果”关系在小说中没有用过多的篇幅来延伸和渲染,而是用了一页文字的间距就结束。这种“力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小说线索发展的控制节奏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结构的认识方法,来与未来发展的章节描写形成新的对比,比如,对比其组合方式和形式等。又如,从小说的“道具”来看,通过曲汇河和黄伟亮之间的对话,由“蛋糕”变成了“协议,”同时,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形式,由黄供出了郁向阳也在其中。

        这样一来,小说以故事为主要元素这个要求就符合了。如果换个思路来看,把“道具”当作小说故事的“点”来对待,又会发现它存在着一个“点”与“点”之间的链接和跳跃。对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可以换角度思考。这就说明,小说在构思和发挥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活跃度,包括对题材处理的方法和协调。方法是指详略处理,而协调是指题材的如何摆布为最佳组合与搭配。

       比如对第三章的处理也存在一个围绕曲与温柔看到黄伟亮之后的题材“两分法。”这就涉及到故事如何发展了,这也是很考验作者的一个问题,在该章中缓冲的手段是在于蒋栋梁让曲汇河跟他一起到新疆去出差。又于是,温柔也报名参加了一个旅游团外出。于是,小说线索又朝前发展与推进了。“而这个时候,蒋利正好把募捐得来的3万元亲手交到郁向阳手中的时候,公安局有关人员来上海龙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小说接着就开始转折。这个作用是想让小说的情节达到跌宕迭起的作用。于是,小说的发展方向又具有了“多头。”其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作者对小说题材的调度能力。能力的高下,也决定了小说的可读性是多少。尤其是长篇。于是,小说设计了蒋利和曾经的同事小凤之间的房屋买卖假合同的纠葛。小说在这里所用的重笔是公安介入。由此从蒋利的视角,从唤起注意的方式来对父母离婚事件的重新认识。这种通过视角描写来介绍人物的做法,要比直接用叙述手法来介绍人物婉转和耐读,其特征在于丰富。

 

       六、小说人物的设计层次与章节的“板块”效应

       如果从小说人物系列来看,在设计上是按照年龄段来划分和处理,体现层次感,或者是被叫做一组人物关系。在黄伟亮这一组人物当中,黄的离间计故意造成曲和郁之间的不和目的已经达到,其场景布置在蒋利生日宴会上,曲当着蒋栋梁面逼着郁承认协议为与黄合谋之事,但被郁拒绝后也就决定了她与曲势不两立,由此也作为小说的伏笔摆在那里。

       那么再看小说的第四章,是用一个侧面的“春风”洗浴房,来作为副线进行展开的。像这样的铺开设计,其实暗示着有更多的人物将要登场,比如,“其中有一位名叫强草鹤的少妇,涂脂沫粉,穿着一条超短的白色裙子、露着肚脐的白色T恤和趿一双红色的高跟鞋,站在门角边上,好像在等着一个人。”接着,黄伟亮就出现了。

        于是,她和黄之间的故事又将展开。同时,也将加粗故事线索。但是,这些人物的出现,又和主人公蒋栋梁之间,既有横向关系,又发生纵向联系。假如用坐标系来分解与说明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话,在叙述层面上也有一个分解与分布。分解是指“块状,”就是每一个故事发生地的场景布置。因为人物活动需要场所,需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搭配,又于是小说在黄伟亮、强草鹤、章志忠之间,着重在横向上予以展开。


 

        七、小说题材“横铺”和故事主题要求相关。

        第五章注重了故事节奏的加快。相对于1-4章而言。比如在章节一开始,就已经把章志忠布置在蒋栋梁的身后,同时推出报纸内容是该公司非法集资消息,于是蒋与章围绕民政局下拨的450万成了两人对话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个章节的故事线索在发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此,故事的核心还是回到了养老院开发事业的分歧上。这是故事的主要线索。由它来统领其它副线的发展或崛起。

        值得欣赏的是,作者在这个章节里所采取的技法是传统的章回小说技巧,“花开两头,各表一枝。”比如,章离开了蒋,蒋打电话找曲,这时候的曲却在寻找老婆温柔,但是温柔已经外出旅游了。于是,以此为由,小说势必要用一些章节来描绘温柔。果然,在第六章推出了外出正在旅游的温柔。

       而之前,还有一个小高潮的切点,是在于曲汇河延迟向蒋栋梁报告黄伟亮出现的消息。这是个被动。而蒋却向曲道出黄要加害其女儿的信息。如果把这两个“点”结合起来思考,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关系变化,比如,一个是曲汇报的时间滞后;另一个是蒋认真地对待曲发现黄行踪的惊奇和气愤。看得出小说在这个细节上的处理,是在于“做实”人物刻画的细致精雕,它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人物的语气、神情和个性来揣摩的。

       当故事发展到了第六章,主要描述了温柔在外旅游结识了一个叫黄蓓蕾的女人。情节在这里也有一个转折,温柔将出任院长监事一职。从小说的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能够带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又一个核心人物即将登场的预示。 文章为了突出富有变化的特色,用时空跨越的结构手法,把不同地点的不同人物联系起来,还是在围绕小说所要表达的养老事业主题展开。

       这时候的小说故事层面还是以横向为主进行叙述,这样做是为了让后面章节的发展,有一个扎实的铺垫,而铺垫的手法是沿用了“迂回”处理。比如,由黄蓓蕾与李鸿鸪的对话来引出李在民政局任科长的哥哥。表现出来的是官商勾结的深度。这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在当下,都是不能容忍的现象。此时,小说中如何认识这些事理的内涵,也正在通过不同人物的介绍,逐渐公布于天下,这个天下在小说当中有局限,是涉及到养老事业这个层面的人。

 

          八、用小说“支点”“撬动”故事发展的手法是善于联系。

         在第七章里的小说支点、典型细节、两个巧遇和章节转换的内在关联点。支点是李鸿鸪甩在桌上的一沓现金,足以能够满足黄蓓蕾认识他如何赚钱的好奇心。典型细节是温柔有意录下了自己和黄蓓蕾的谈话,突出温柔想助蒋栋梁一臂之力的意愿。对故事线索发展起到了推动。同时也显示出描写人物在力度与重心上,也将会发生在文化馆工作的温柔身上,其中书里的引导的思路是在于“渐渐”两字。

        第一个巧遇是指温柔接受采访公安英模季波折,然后又被季送到地铁口正好和穿戴大红大绿的许风萍相遇,并被叫住。第二个巧遇是温柔从公安局采访回来经过“Dior品牌店,正好遇见黄蓓蕾从店门内出来。”像这种对题材安排处理的手法,容易使小说的结构变得紧凑。另外,章节之间的场面连接是指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转换什么场景和转换的度数,是依靠第七章节尾的心理效应,“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声”来影响第八章的开始,如“春风洗浴房。”这种场所也是所谓良家妇女最忌讳和痛恨的地方,因为,那里存在“争夫。”

       如果从小说写实的角度看“争夫”,蒋栋梁的原配卫红是因为其做生意不顺入狱,于是对丈夫主动放弃。但是令卫红没有想到蒋栋梁会东山再起,可是,当养老企业集资风波一起之后,小说没有对卫红进行过多的描写,而是却把蒋利从幕后推到幕前,由她来主动帮助父亲一道承担风险。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对蒋利进行描写,实质上,除了血缘关系以外,更多的是蒋利对父亲的好感,所以,蒋利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敢为父亲辩护,这是蒋利“勇”的一面。

       蒋栋梁为了完成母亲在梦中交代的夙愿,立志创办“候鸟式”养老企业,因此被卷入旋涡;这是小说所提供给读者的思考点,比如,究竟做善事是好还是不好?应该不应该做?回答肯定是,好的和应该做的。问题是为什么如果不做还好,什么问题都不会出,而是做了之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麻烦。怎么解释?这是小说留有的空白。

 

       九、小说在叙述故事时的机趣在于对题材的统筹。

       针对小说的养老题材和崇尚的善念意识,也决定了这个评论的表述方法是以浅显的理念展开,浅在老百姓看得懂,显于人情常理之中的事实,是一部经过加工之后和高于生活的再创造作品。合理组织矛盾冲突的设计,是小说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层面的要求。于是小说把蒋栋梁和李鸿鸪之间的冲突,结构了新疆苗祥和在上海开车与黄蓓蕾的车相撞事件,这种处理方式,要比直接叙述好,好在故事线索的层次上显而易见,比如多层次和多人物。层次感是指人物关系、冲突事件、历史原因和矛盾焦点通过梳理之后的“和盘托出”。

      比如,“辨别和田玉的真伪有法则,可是辨别人的虚实真没有法则。”“建地容易管人难,”这是蒋栋梁和苗祥和在处理与黄蓓蕾撞车之后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这种用传统技巧的对话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显示出快节奏。而在写实小说过程中的节奏,相对于描景状物的缓节奏而言,有些读者也能够接受,特别是对一些尽快想知道小说结果的读者来讲,更是如此。

       但是,小说发展到第九章,却又回到了郁向阳在医院里继续陪护其老公的场景。在这里所体现的是小说的“块状”处理手法。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读者在印象当中把前面所指章节作对应链接,比如,对应块与块之间的关系,由“块”来显出故事线索的相对独立性,然后,小说的综合性就是由这样的若干个独立性相拼而成。同时,也看得出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在以章节反映时,“块”与“块”之间的形式的距离保持有序。这个有序是指读者的印象和记忆还没有完全消退时又得到了加强。在第九章也要注意有一个伏笔,郁向阳的老公让她认自己的妹妹的细节也在第十二章里得到照应,其中跨度是三个章节。

      小说在第九章,也是一个逐渐让温柔“亮”起来的包装起始。特点是从“逆向”的一端来认识,比如给这个人物的出场布置了诸多不顺,如,开会被民政局的人赶出来,然后又遇到同学马晓青对自己的防备,声称上次不应该让公安做事的丈夫季波折送温柔到地铁站等。最主要的是作为监事,她与养老院长强草鹤发生“对垒”的第一件事,就是蒋栋梁过六十岁生日,强买云片糕和毛巾送老人留念的恶作剧,但是被温柔及时用买方便面送老人的做法而化解,表现出温柔主动、积极、自愿帮助蒋栋梁的态度和深度。态度只有一个字,柔。用柔化险,以柔克刚,其实属于智慧,那是天生的。于是小说在刻画强与温这两个人物上,采用的是对比手法。比如,对比神情、语言、动作等。这也是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法。

 

 

       十、小说合理编织故事矛盾,也讲究一个“节点”

       就在温柔出任养老院监事的时候,蒋利把母亲卫红带来了,并且出现在蒋栋梁的面前。这时候有两个难,一个出难题,另一个难堪。理由是广西阳朔有一所闲房,适合做养老院,卫红称自己是来报信的。在去和不去的问题上,蒋栋梁选择去,但在去时又把曲汇河带上。这也属于智慧。反映出小说在技巧上本着“边系扣、边解扣”的手法在结构。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也有“重扣,”比如,卫红出现之后,黄蓓蕾也出现了,而引起温柔惊慌,慌在以前曾和黄说起自己在文化馆工作。可是,笔锋一转,黄是来寻院长强。这是个“重扣。”而且,小说还继续在铺小说点子,如,百名将军书画展要在崇明养老度假村进行、修缮南汇会龙寺庙等。“铺点”的手法则多数体现在人物对话中。

       在第十一章“兴达”茶室老板叶兴达被李鸿鸪挑唆,至其打电话向蒋栋梁要房屋租金,被早有准备的蒋栋梁用养老企业的业务术语击退了不学无术的他,如,“那么他应该主动把整个养老院的设计图纸交到他手中,好让他这一方懂图纸的工程师摸索清养老院里的地理位置结构。”小说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描写,是想对比出在市场经济大潮当中,什么叫“天道酬勤”和不劳而获。这段描写带有警示意义,在第十二章里是以两个“点”的冲突而展开的,比如,强草鹤扣苛民政局为养老院老人每人发的一百元压岁钱而遭到查账,第二个是一场雨把临院的福建老板的电脑房淋浇了对方求索赔未果引起争论,蒋栋梁赶到,气恼之中手拍桌子而受伤,温柔为其包扎等。(已发陈)

 

 

       十一、小说立足于人性关爱上去结构,便显出了高度。

       在该长篇的第二个部分是按照“中1”开篇的。小说在一开头就把温柔与从轿车上下来的张惠结构在一起,是以同学相称。这两人和马晓青也是同学。温柔当院长,碰到第一个困难就是章志忠暗中将养老院护理工全部抽走,就在这时,张惠从中帮忙,如,“正当章志忠发愁如何在一天时间内把护理工全部搞定的时候,张惠第二天就把人送到朝阳养老院,亲自交给了温柔。”

       这是小说力求从正面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得道多助。”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就是给读者以信心和鼓舞。这种能量传递也有“链”的形式,潜藏在小说里面,比如,张惠的善念是受当年杨芝芳的影响。但怀有恶念的黄伟亮带着强草鹤到韩国去整容,然后以叶百合的的假名再去色诱蒋栋梁,而且地点被按排在会龙寺庙,道具是“一瓶未盖紧的矿泉水”(中2)。从小说的结构来看,这属于连环计。在传统的章回小说当中,也有这样的设计,但这种表现手法没有过时。

       小说当中也有一个对好有好报的质疑,是客观地描述郁向阳老公去世时蒋栋梁为其带头募捐,但郁私下里还是让许风萍充当卧底而被蒋利知情。可是蒋栋梁坚持好有好报的信念不动摇,用章曾向他透露黄要害死他,和张惠主动向养老院输送护工这两个事实,决定“两情并一情”还报,主动帮章堵挪用公款的窟窿,这种做法,如果没有一定根基的话,绝对是无法做到的。这时候,小说对刻画蒋栋梁这个人物的深度上,就具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是在于境界的与众不同。小说刻画人物的典型意义在于此。

       同时,在刻画温柔这个人物,小说这时候又给她设置第二个障碍是,带电的生活用具和钢琴,也是否能够带进养老院。作为小说的具体个指,用心看会发现,它和450万的民政局下拨款被人侵吞结构在一起叙述的目的,就是体现结构上的“以小见大。”比如,小到生活日常用品,大到政府拨款。养老企业也是一个“五脏齐全”的社会。在这个环境当中可以看到蒋栋梁在坚持这两个字上,差不多做到了极致。在坚持过程中体现出了“亏的叠加。”

       这时候,极致两个字就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温柔的同学在公安工作的季波折,出手相助合理合法抓住了上门来闹事的地痞叶兴达,季还向温透露了黄伟亮被抓的消息,起因是黄受叶百合之邀来到养老院被楼上下来的季波折识破。但一心像抓奸的叶百合又在门外听见季向温说黄伟亮被抓的消息,而就在叶百合无奈之时又被祁老伯认定其就是原来的强草鹤,于是故事的跌宕迭起便像风雨飘摇起来,小说的可读性由此增强。从中化险为夷的人正是季波折,马晓青的老公。但使得事件发酵的“引子”却是祁老伯的梦。

 

 

        十二、小说用动作连贯来表现故事“因果”机缘

       于是,小说的丰富性又体现出来,丰富在小说也结构了蒋栋梁一个梦境,梦到强草鹤就是现在的叶百合。又于是小说再发生转折,如,强草鹤在会龙寺庙里见着蒋栋梁立刻跪下,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黄的设计陷害阴谋。这是小说在创作当中与剧本创作共同的一个“反转”手法。小说这样描述,“如果黄伟亮不被抓,你是不是还想骗下去?蒋栋梁一边问着,一边却从包里取出一万元钱,扔给叶百合,说,回老家给你父母治病吧,”这个会龙寺门口的细节设计,就是想回答社会上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问题。其基础是建立在蒋栋梁是佛教徒上面,因此,对这种处理的方式就容易解释得通。

       这时候,李鸿鸪在民政局的哥哥也因车祸丧命。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物极必反的原理在产生作用。“叶百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再一次悄悄地离开了养老院,应该说蒋栋梁知道她的去向。”而作为这个阴谋小集团利益一份子的李鸿鸪却在飞机上意外地和蒋栋梁遭遇。于是,小说又预示了新一轮的矛盾冲突将再次发生。

       在小说叙述时注重用动作连贯和抓住敏感点来推进故事发展。比如,“蒋利看见父母亲两手碰到一起,喜出望外,放下手中的东西,将两手紧紧抓住他俩的手,说,女儿希望爸妈的手永远牵在一起。”而蒋栋梁则马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如,“你在瞎说什么?还不滚到一边去,快要嫁人了,还是这样疯疯癫癫。蒋栋梁抽出自己的手,重新端起卫红给他沏的茶,对蒋利说,但目光里还是充盈着喜悦。”其中一个“滚”字的双关语,应该说蒋栋梁说给卫红听的。因为,在小说(中6)所描绘的卫红,处处表现出的主动,其实,潜意识就是想“破镜重圆。”

      小说能够把“因果”机缘,放到特定的场景当中去渲染,又会产生故事的相悖意。还以(中6)为例,蒋利结婚那天,蒋栋梁接到电话不少,许风萍抢着要“当家,”温柔决定辞职,章志忠说黄伟亮被释放想重回公司,叶百合也称自己有意向到公司上班。卫红有意和蒋一起拍照等细节,细在动作上,神情中,心理上,如,“蒋栋梁心软了,心一软马上答应电话那头的章志忠,龙泉的门永远为所有诚意的人打开。”如果,这些人回公司,是否属于“放虎归山,”还是蒋栋梁“自食其果,”在这里,都表现出一个未知数,是福是祸,作为小说又将伏笔埋于此,于是,读者的情绪再一次被感染,阅读的愿望又变得强烈起来了。

      小说的(中7、8)章节,是用副线配置主线的方式,在人物结构和故事结构上,注重了事件的开挖。

 

       十三、小说的主题在于深刻揭示和展现社会生活的核心,“无常”

       假如按照“破镜重圆”的思路来揣摩小说思路的发展,在(中9)章节里,已经看到章志忠在蒋栋梁的公司里参加骨干会议。而温柔提出要离开公司,含有“破”意在内,但也有“圆”的成分,比如在(中10、11、12)章节里面,蒋栋梁已经宣布即将出狱的黄伟亮要重新回公司上班,但是,双腿致残的马晓青却被任老太失手将其轮椅车推至楼下,导致马死亡等。可以看出,小说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结构,是想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无常。”另外,从这些细节当中所能看到的,是蒋栋梁一直在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影响和带动大家,共同做好养老事业,这是小说主人公在精神和思想上具有核心的东西,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毫不动摇,坚持行善的理念,尤其在当下,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部长篇分三个部分,先后以上篇、中篇和下篇来进行结构,而在评论中,分别以“上、中、下”来予以区别。小说描写温柔又回到养老院当院长,许风萍脑梗丧失语言能力。实际上,小说还是在围绕“无常”结构故事。故事的特征是此消彼长,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就是这个样子。

       小说里还有一个金句,“疑人要用,用人也要疑,否则真没法继续前进,”这是蒋栋梁在东北伊春养生“垂钓馆施工现场”和张红峰之间的对话。但从养老基地铺开的具体情况来看,已经注重向全国发展,比如,广西有卫红打理,新疆有苗祥和管理。可以看出,蒋栋梁立志于创办养老与养生企业的目标都已成型,或者说,已经初见成效。

       这时候,这部小说所提供给读者思考的点,也就愈发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打造全国30家养老基地的规模与管理。

      “据说那天,30家养老基地都派了代表来到六周年庆祝大会的现场。那天,蒋栋梁举着红酒杯,朗诵了自己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我没有靠山,我就是一座山,头顶蓝天,我就是风景……任老太太为他钢琴伴奏时,也动情地流出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