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6064281127894.jpg纪念红色经典,传承红色文化,这是我们的使命。当红色经典新版《青春之歌》拿在我的手中时,有关《青春之歌》的记忆又一次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题图为作者张玉凤〔左〕与林道静饰演者谢芳〔右〕)

岁月的河流在静静地流淌60年后,珍藏在我心灵的《青春之歌》又一次被唤醒,在青春的维度上多了几分韶华易逝的感慨。

如叶芝说:“穿过我青春的所有幻觉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树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也有人说:“坚硬的心游走在岁月纷杂的刀光剑影里,是耗尽我们一生的泅渡。”人的肉身与灵魂始终是要分开存活于世,前者是世俗的生活部分,后者才是作者在世间行走了一次的见证。《青春之歌》就是杨沫先生的见证。

家喻户晓的《青春之歌》,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那是一代人砥砺前行的标榜,无论是谈到《青春之歌》、想到《青春之歌》,读到《青春之歌》,看到电影《青春之歌》,人们的头脑里、心海里定会出现三位女人,不能不说的三位了不起的女人,三个女人的命运和对于时代的贡献 。

杨沫先生《青春之歌》的缔造者;谢芳老师《青春之歌》的扮演者;林道静《青春之歌》的主人公。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情用来成长的,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是青春的文学、是成长的文学,是革命的文学,是经典的红色文学,是经久不衰的青春赞歌。


一、《青春之歌》诞生在60年前

甲子一循环,60年前的今天,杨沫先生的长篇巨著《青春之歌》出版发行了。这注定是伟大的作品,注定被世人传颂。那是凝聚着杨沫先生心血和历史故事的经典之作。文学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努力、执着、天资和灵性,需要情感和知识的积累。天才的人都是勤奋的,都是别人在喝咖啡、玩乐时你却在苦读耕耘。作家的名称是勤奋的汗水和倾其心血的结晶,是才华和灵魂的颂歌、是激情澎湃的产物,任何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个写作者,内心有多丰盛便会写出多么饱满的文字,文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自然也包括生命中最朴素的理想与人类本质上的孤独,其实每一代的青春都这样走过。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曰:“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者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欲废焉而不能……”

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堪称“孤行”者,卓然自成一家,成其伟之业绩,此殊堪称道者一也。1546064355287581.jpg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相比杨沫先生富于魅力的文字表达,那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燃烧自己,在那个大时代的洪流中锤炼自己,匠心成就经典的历程。

(银河悦读中文网与会人员与杨沫小儿子马波〔老鬼,右二〕在“纪念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出版60周年、庆祝杨沫文艺工作委员会成立座谈会暨‘永恒的青春之歌’征文”启动仪式合影留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但文学传统的巨大力量仍以惯性的方式在承传和延续。

杨沫先生的一生,想要在繁纷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做到一尘不染是何等的不容易。先生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文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我们的使命是面向大众、面向人民,这一点杨沫先生了做到了,且做的很好。她的眼里有爱、有星辰,愿意去看到别人的优点,去体察民间的疾苦,去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她热爱这熙熙攘攘布满尘灰尘土的世界,也热爱这或者疲惫或者雀跃面孔下演绎的人生。

她的身边就聚拢了各种朋友,有人依靠在他的身边休息、有人在她身边避雨、有人飞来与她聊天、也有人和她站成了另一棵树,与她相伴,站在时间的荒野上用文学的艺术,抵挡无涯的岁月。

杨沫先生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光芒。正如有人评价她:“像火炬指引前方,但不灼人,像烛光照亮黑暗,但不冷清。就是那种火炬和烛光结合的恰到好处的那种光,给人温暖。”

谁的人生没有风雨、谁的人生没淋过雨呢?对抗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暴,杨沫先生有一种深沉的力,这力,绵长而厚重,深深地植根在大地之上。

杨沫先生就是那束光,照在很多人的生命里。杨沫先生也从朋友身上汲取力量燃烧自己。

写作不是为抵挡遗忘,其实是编织记忆——无论是那些未能亲历的故事、亦或是确凿经验走过自己生命的年少时光。

贾平凹说:“作为一个作家,做时代的记录者是我的使命。”作家杨沫做到了,她记录时代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她对这个时代生活的情感和立场。1546064406602272.jpg


二、《青春之歌》电影上映在59年前

《青春之歌》电影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的佳作之一,谢芳老师的表演无疑是最能表达小说作品中人物林道静需要的一切条件:清纯、文雅,秀丽,有一点青涩的学生气。

(作者与林道静饰演者谢芳夫妇在《青春之歌》出版60周年座谈会上合影)

比起那些坎坷的前辈,谢芳老师的演艺事业无疑是幸运的。从影的道路也是一帆风顺,《青春之歌》的出演更奠定了经典的必然,谢芳老师一直在感谢杨沫先生:“我谢谢杨沫先生,她是了不起的作家,小说和电影剧本都是杨沫先生写的,小说的开头是林道静坐在火车上,文静的女学生被书和乐器包围着,整洁的穿戴、这是去寻找新生活的方向带给的愉悦,

电影的开头是林道静一步步走在海滩上,正准备去投身大海结束生命,心情是悲凉的……谢芳老师深情地告白中饱含着对杨沫先生深深的敬仰和感激的同时,也看到在谢芳老师娇小的身躯蕴藏着着巨大的能量。

谢芳老师在《青春之歌》电影角色里演绎的林道静很美、很女性、很清纯、很坚强。由温润、可人、理想、抒情到磅礴大气。观谢芳老师不同时期的电影《早春二月》《冰上姐妹》,谢芳老师的演艺事业从青涩逐渐成熟,进入了一位艺术家高深思想境界的自在的维度。

谢芳老师年过80岁,迈上高龄的她,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热情参加各种宣传红色经典的活动,在活动中与现场的朋友、观众真诚交流合影,一点架子也没有,还常常和老伴张目老师高唱青春之歌。阅尽世事“相由心生”,她的艺术也登上了精神性的高地。


三、主人公林道静

我喜欢在静谧的夜晚、室内静悄悄的一个人走进《青春之歌》,去和林道静对话,去体味那个时代的感动,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看林道静来了,穿着丹士林旗袍、齐耳短发、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闪烁着寻求光明和理想的光,卢嘉川来了、余永泽走了、还有江华,王晓燕、林红……杨沫先生写了他们青春的故事,他们的成长、奋斗、牺牲,一个时代的辉煌的赞歌。1546064480754002.jpg

林道静成长中的故事可以从三位男主人公:余永泽、卢嘉川、江华说起。

(银河悦读中文网与会人员与与林道静饰演者谢芳〔前中〕在“纪念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出版60周年座谈会暨‘永恒的青春之歌’征文”启动仪式上合影留念)

余永泽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有分量的人物,北大的高材生,一个曾经善良正义的青年,在社会发展的革命进程中大浪淘沙,许多青年在彷徨、徘徊在革命队伍的边缘,更多的是在积极寻找革命方向,大浪淘尽。不支持革命,反对革命的必将被历史淘汰。从开始余永泽希望林道静也顺从他去过平静的生活开始到最后的分离也是必然的。人们常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应该沉默。林道静和余永泽不同的世界观,走向分裂是必然的。

林道静嫁给余永泽时有很多因素,余永泽是北大的学生,也“对人生、艺术有许多见解”。婚后一段也是甜蜜的,不久两人产生矛盾,根本分歧在于:一者要革命,一者不愿革命, 导致两人分手的不是卢嘉川。卢嘉川是个革命者,是林的引路人。随着和卢嘉川接触逐渐增多,道静对卢的感情也由原来的崇敬变为爱慕,记得书中卢嘉川有这样一句话:“林道静就是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让和她接触的人都感受到巨大的热情。”

书中一个情节,卢嘉川被特务盯上,来到林道静家,请林道静给秘密联络员送个口信,并叫余永泽晚点回来。两件事林道静都照做了。但林道静没有说服余永泽,醋意的余永泽:“原来你的男朋友在等你!” 回到家,愤然指责卢嘉川,卢嘉川只好离开,出门后旋即被捕,最后被拷打致死在狱中。

一天,余永泽瞪着小眼睛,一丝含着讽刺和轻蔑的笑容浮现在他的嘴角:“又是为贵友卢先生吗?……那么,我劝你还是死了心吧!像这种铤而走险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真的?你怎么知道他?……他被捕了吗?“林道静问。

余永泽带着骄傲的自信的神气点点头

林道静终于明白:“不是走一条道路的伴侣,是没法生活在一 起的。永泽;我走了。不再回来了。你要保重。把心胸放宽!祝你幸福。”

林道静确实爱上了卢嘉川,“呵,他是多么勇敢,多么能干!“林道静想到卢嘉川,心中的感觉就是这样。而卢嘉川自己也知道,但均只停留在精神层面。

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罗大方问:“老卢,想什么哪?“

卢嘉川忽然低声自语道:“已经好久不见了!“

“是不是为她——为林道静苦恼起来啦?“罗问

可见卢嘉川和林道静的爱慕是在革命的斗争,逐步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当林道静接过刘大姐递过来卢嘉川那几张用铅笔写下的小块纸的遗书,像筛糠,双手簌簌地抖着,还没看,眼泪就滴到纸上。

卢嘉川:“亲爱的小林,也许过不多久这个日子就要轮到我的头上了——上断头台。”

“你的情况我是听到过一点点,你的信我也看到了,可惜我们已经不能再在一起工作了。在这最后的时刻,我很想把我的心情告诉你……”

“小林,更加努力向前吧! 你忠实的朋友热烈地为你祝福……“

她曾爱过吗?当她真正碰到了值得深深热爱的人,当她正准备用她那温柔、热情的情感——只有成熟了的,经过了爱情的辛酸的女人才有的那种真挚炽烈的情感去爱卢嘉川的时候,他被捕了。

“他已经牺牲了,我早已丧身雨花台了……“林道静心痛苦的燃烧起来,她要报仇。

林道静的革命思想逐渐成熟,她成长了。直到江华的出现。

与江华的相识是组织的安排,他俩的结合则是命运的安排。初遇时,他稳重老练,她却安静娴雅,江华来到定县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位化名江华的北大表兄李孟瑜在林道静的心里也埋下爱的种子。此时的道静已可以独当一面安排好各种事情了,此时两人都是最好的自己,他们的结合也是对最好自己的嘉奖。三段爱情见证林道静的成长,使这个人物有血有肉。


很值得庆幸的是,小说《青春之歌》讲述了青春的故事,是在浪漫主义凋零的时代,它将微茫的诗意幻化为一股潜流在小说里涓涓流淌。描写的青春岁月里美好纯洁的爱情,是由道静的一步步走向成熟这条主线和革命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青春之歌》是很有时代意义,可读性很强的珍品。青春之歌,成长之路上的奋斗之歌。

1546064617389652.jpg(银河悦读中文网与会人员与杨沫之子马青柯〔右四〕在“纪念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出版60周年座谈会暨‘永恒的青春之歌’征文”启动仪式上合影)

杨沫先生创作了这部永垂青史的《青春之歌》、谢芳老师演绎了这部《青春之歌》,二位女人成就了林道静,而林道静的成长过程,最初的迷茫、彷徨、历练,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著名的作家杨沫先生、表演艺术家谢芳老师的人生。

赞杨沫先生文学造诣的深厚的极致。

赞谢芳老师表演艺术顶级的轻盈。

赞林道静青春之歌中成长的历练。

能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安放这样一颗心?相信文学艺术能带来特殊的感动。

提到青春,我往往想到青春的颜色,青春有颜色吗?其实因该是有颜色的。是绿色的清爽、亦或是粉色的娇艳、我却把青春定为红色的。在这部《青春之歌》里,无论是作者、扮演者、主人公。她们共同的铁血生涯的磨难、成长是鲜活生命里血色的红。

小说《青春之歌》。电影《青春之歌》于我最大的意义,大概在终于能够回望自己“青春期”。对于创作者、阅读者、观看者、欣赏者,的作品。社会作为整体来说,重归生命的本真,杨沫先生把自己融入小说中,把感情注入小说中的变幻莫测和古朴苍劲中。先生的作品能反映出一位作家的人生态度。是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心灵的回应。是一种震撼。

品读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欣赏谢芳老师的电影《青春之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感谢《青春之歌》小说、电影作品带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的记忆和铭久的感动。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中,充满着无限的深情。好好珍惜、好好生活。

人是需要文字的,你是书写者,你的使命便是写作,有同样柔美之心的人去慢慢贴近你的文字的温度,去看到文章里有血有肉的人物。

“心有柔美,字有所归,岁月是山河。但愿我们都是静谧的守护人……”

物质语言与精神世界相撞击,奏鸣出强有力的宇宙生命的赞歌、青春的赞歌——《青春之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