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甄士隐雪中送炭。

       评价贾雨村,不能不提甄士隐,这是《红楼梦》中一对不可疏离的人物。贾雨村性格的基本特色是假,甄士隐的做人态度是真。书中介绍,生活在葫芦庙旁边的甄士隐是个家境小康的乡宦,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而且与幻化入世的一僧一道颇有仙缘。

       葫芦,在神话传说中,一向是道家施行法术的神奇之物。太上老君的金丹就用葫芦储藏。葫芦庙一开始就出现在读者视野里,给小说增加了悬疑色彩。葫芦与糊涂谐音,既给小说贴上一层保护膜(免遭文字狱),又使人产生浓厚兴趣——对书中一些迷惑不解之处,一定要有打破“闷葫芦”的精神去钻研。

       从书中描述可以看出,葫芦庙规模不大,僧众不多。但它是座香火不断的古庙。既然是古庙,就一定很有来历。随即有三个人物出现:与僧道有缘的乡宦甄士隐住在庙旁,痴心功名富贵的穷儒贾雨村住在庙内,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和尚。

       书中说:贾雨村,是寄居于葫芦庙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此时的贾雨村穷困到卖字为生,如果离开了葫芦庙,都无处安身。可以说,在他潦倒困顿时,葫芦庙为他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读者是否注意到,《红楼梦》中出现的男人,除了贾宝玉外,很少对其他人进行外貌描写(对北静王做过简单描写)。但对贾雨村,作者通过甄家丫鬟娇杏的观察,进行了描述: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说明贾雨村虽衣衫褴褛,但颜值很高,是个健壮的美男子。

       贾雨村的名字——姓贾名化,表字时飞,有两层含义:一、假话实非;二、待时而飞。概括了此人未来两大特点:假;善于投机。

       贾雨村满腹才学志向高远, 在中秋之夜,高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抒发自己对功名的渴望和想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

       宅心仁厚诚笃善良的甄士隐对落魄潦倒的贾雨村十分同情,结为谈友。甄士隐欣赏贾雨村的抱负和才华,预见到才华不凡的贾雨村科举一定得中、仕途上必有一番作为,资助他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供他赴京赶考时使用。

       五十两白银,对寒士贾雨村是很厚重的馈赠,放在现在不止一万元钱。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说过:“二十多两银子,阿尼托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可是接受馈赠的贾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更令人意外的是,解决了盘缠问题的他竟然没有向施惠者辞行,当天夜里就急匆匆走了。

       对贾雨村不合常情的举动,有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贾雨村崇尚的是君子之交。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任何时代的人都要有颗感恩的心,生活困窘的人接受帮助的第一反应,应该而且必须向施惠者表达感激之情,哪怕是口头上的,因为这是良心要求你必须做的。要知道,甄士隐是贾雨村穷困潦倒时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没有甄士隐的乐善好施慷慨资助,就没有贾雨村日后的飞黄腾达。虽古代流行一种说法:“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但这里指的是“大行”和“大礼”;贾雨村赴京赶考,日期并不紧张,也不是生死攸关的非常事件。面对并非亲厚故交之人的丰厚馈赠,表现得不甚为意,夜间卷起行李一走了之,实在有违礼数。

       曹雪芹刻画人物,极其讨厌脸谱化;但对贾雨村是个例外。贾雨村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外貌不俗,十分孤傲的狂士形象。通过其接受赠银的一系列表现,揭示了他性格上的致命弱点:自私冷血、寡情薄义。为其日后宦海沉浮,做尽坏事,逐步蜕变成巨奸恶棍埋下了有才无德的伏笔。

       造化弄人,贾雨村中秋之夜走后,甄士隐厄运连连。次年元宵节甄士隐丢失了爱女,不久葫芦庙遭火灾,祸延甄家,被烧得片瓦无存。极短时间内,人祸、天灾一齐袭来,甄士隐瞬间变穷,在精神、物质双重打击下,他迅速变老,唱着“好了歌”追随一僧一道遁离红尘。

       与之相反,贾雨村接受甄士隐馈赠后,好运连连。他一路风光进京,凭过人才学考中进士;官运亨通,做了县官。功成名就后,唯一念念不忘的是当初对他多看了几眼的甄府丫鬟,而不是甄士隐。天缘巧合,在他赴任路上,娇杏再次出现,于是成就一段奇缘。贾雨村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赠百金与封肃,格外送甄家娘子许多礼物。贾雨村用彩礼钱答谢了甄士隐馈赠,可谓一举两得——既抱得美人归,又偿还了对施惠人的心理愧疚。

       一场大火,让古老的葫芦庙变成废墟,庙中的和尚去了哪里?人们已不关心。虽贾雨村想抛开对葫芦庙的一切回忆,但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表面无痕,暗中却藕断丝连!你越想忘记的,说不定什么时间会重新浮出来,让你不得不面对,还得打起精神来认真应付。

 

       二、自作聪明的“门子”——贾雨村为官的金钥匙。

       贾雨村初做官时,人还不太坏。第二回写道:今已升了本县太爷。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狥庇蠹役、交结乡绅之事,龙颜大怒,即命革职。部文一到,本府各官无不喜悦。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看到刚踏上仕途的贾雨村,不仅有才,还有与生俱来的傲骨,初做官时可能还做了一些正事。只是因为他不愿讨好上司,经常忤逆顶撞,才遭致被参革职。这时的他在官场上还是一只未成熟的青苹果,全凭一股刚做官的锐气率性而为,不善调整上下级和同寅关系,耿介刚愎占据主流。文中说他“未免贪酷”,贾雨村性格中的两大特点——贪婪和冷酷已现端倪。贪婪,让他失去民心和口碑;冷酷让他在同僚中关系失和,被参奏时让他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贾雨村短暂的第一任官,完全葬送在自己手里。

       被罢官的贾雨村是否就此厌倦仕途,归隐田园了呢?没有。书中写道:那雨村虽十分惭恨,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了公事,将历年所积的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了,却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可见贾雨村虽丢了官,却也在当官期间捞了不少实惠,不仅让家属回原籍享受富足生活,自己也有充足的旅游经费到处游览。他这一年的官没有白做。

       贾雨村没有因为丢官一蹶不振,受挫而退,这不是他的性格。经过一年历练,他明白了官场的险恶。他坦然面对挫折,总结教训,等待时机。他担风袖月,到处游览,一方面说明他生性放浪旷达,是真名士自风流,不为一时得失耿耿于怀;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善于自我调节,思想开放,胸怀宽广,借游览天下胜迹之机,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空间,广泛搜罗信息,为东山再起做准备。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颇有城府,思想渐趋成熟,积极面对人生,拥有过人智慧和胆识的官场枭雄即将诞生。

       不甘囿在家中的贾雨村四处逡巡,他物色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缺少西席,立即前往应聘,并取得成功,说明他有远见卓识——把林御史当作再做官的借力对象。他广泛结交、喜爱游历的性格,使他信息灵活,绝处逢生。他首先遇到了老朋友冷子兴,通过他打探到与自己同谱的豪门贾家情况;又遇到与自己一同被革职的同僚张如圭,得知了“起复”消息。对他来说,恰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出现,以才学赢得盐政信任的贾雨村,没用多费唇舌,就得到了林如海的保荐信,还让他亲自护送林黛玉到贾府,让他在京都很体面地见到了贾政。贾政见他相貌伟岸,言谈不俗,又有妹丈荐书,便极力帮助。题奏之时,谋了一个复职。不上两月,便选了金陵应天府。

       看看贾雨村复官之路:采纳冷子兴献计——近求林如海,远烦贾政;关键时刻委屈俯首,以宗侄身份拜见贾政,通过强有力的官亲保举,不仅复职,而且轻而易举地升了官。这次走后门成功的经历,与他经过多年寒窗苦读,考取进士,凭个人奋斗得来的曾丢弃的小官,是多么强烈的讽刺?投入少,产出多。巨大的反差让他在为自己苦心孤诣经营的成果沾沾自喜时,也刺激他刚愎的自尊,使他心理产生激变,认识到做官不能只凭进取心与才学,还有更深的道行在其中。

       贾雨村到应天府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薛蟠打死人命案。书中写道:彼时雨村即拘原告来审。那原告道:“……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有踪迹,只剩了几个局外的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

       贾雨村听了原告诉说,先是大怒,立即发签要捉人;见案旁站着的门子使眼色,便停手退堂;回密室与门子交谈。说明他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是想为民办事的,如果还是在初做官时的县太爷位上,可能不会听下人意见,这个签就发下去了。但这时的贾雨村已经不是原来的贾雨村了,他在官场上跌了跟头,交了学费,变得机敏而慎重;他见门子使眼色,立刻领会到这个案子可能另有蹊跷,于是立刻退堂,想打听周详再做决定。

       当门子讲出自己身份时,且看贾雨村表现: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贾雨村此时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给人印象十分念旧。门子受到感动,不仅给大老爷递上一张抄来的护官符,还向他详细介绍案情始末,并献上解决办法。这个门子真不简单!

       贾雨村表面不露声色,实际采取了门子意见,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看来贾雨村和葫芦庙真有扯不断的渊源。时过境迁,第一个雪中送炭的恩人甄士隐对他已经没多大意义了,对案中涉及的最可怜无助的恩人之女,他虽然表示出同情,听门子讲述英莲悲惨遭遇后,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但此时的他已经领悟到官场政治的深刻内涵,再也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锐气和勇气了,他不可能秉公断案,只能以虚幻的孽障情缘掩盖事实真相,为自己糊涂判案徇私舞弊盖脸。

       毫不夸张地说:葫芦庙的小和尚是贾雨村人生路上的第二个贵人。贾雨村很有时运,如果没有门子出现,他会因一时冲动陷入麻烦;当然即使他发签拿人,也一定虎头蛇尾,最终也不会秉公办案,否则一定再次丢官。但如果那样,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不如现在主动向贾、王两家(客观上还有薛家)送人情更为利好了。门子——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主动献计,让他解决了极为缠手的案件,并一举交好了“护官符”上的贾、王、薛三家。

       这个小和尚,在贾雨村仕途路上出现得及时而给力,他的献计让贾雨村了解了官场的复杂和深奥,使智力绝顶的贾雨村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为保全乌纱帽,不能只凭良心和律条办案,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官官相护的潜规则。

       说小和尚是贾雨村“官场政治学”的启蒙老师,一点都不过分。小和尚智商很高,只是没根基没文凭,否则一定又有一个贾雨村似的人物出现。小和尚是知府身边近侍仆役,在衙门浸淫多年,深知其中黑暗内幕,以前没有门路,只好老老实实充当门子。见新任知府是旧识,便拉上关系,想趁机改变地位。满以为献计有功,定会得到赏赐或提拔;不料所识非人,邀功不成反受其害。要知道,在葫芦庙寄居的一段时光,是贾雨村生命的最低潮。可以想见,他当时为了一顿饭、一张床,需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和劳碌?对甚为自恋的他来说,这是一段最自卑的历史,是他最难忘记,最不想让人知道的。他很庆幸发生一场大火,把一切烧得干干净净,自己完全可以重新塑造历史了。可眼前这个门子,当年葫芦庙中朝夕相伴的小和尚,偏偏这个时候出现,而且心机颇深,高招不少;令他芥蒂暗生,不能不防。

       小和尚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不知道,一个一心追逐功名富贵,极端自私的灵魂会有多可怕?昔日葫芦庙里的穷书生,昨天还平易近人,和他携手笑谈旧事,今天突然180度变脸,为保存个人的尊严地位,竟莫须有地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充发”相当于无期徒刑,贾雨村把启蒙恩人当成危险的眼中钉予以拔出,心肠之狠,手段之毒,令人毛骨悚然。在荒芜人烟、大漠边疆充军的小和尚,回想自己所作所为,恐怕肠子都悔青了!这也怪他凡心未泯,葫芦庙被烧之后,他完全可以另寻一处出家。即使还俗,也可做别的营生,为何偏偏到衙门这个是非之地蹚浑水?

       如果说贾雨村此前还想做一个好官,还有一点正义感的话,听了门子的一番点拨说教后,他的心理则开始完全扭曲。胡乱判案后,他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献媚表功。此时我们看到他原来固有的劣根性完全复活,而且蜕变、转型之快有如戏剧变脸。他完全认同小和尚的理论,开始巴结“护官符”上的豪门望族。这时我们已经看不到葫芦庙中那个吟诗阔论,风度倜傥的翩翩书生影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卸磨杀驴阴险狡诈的势利小人。在贾知府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前进路上,谁对他有利,他会挖空心思地寻觅门路阿谀逢迎;谁对他不利,他会不顾恩义,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

       “护官符”是民谣,经充当门子的小和尚之手抄来,转递给贾雨村。“门子”——通往仕途的“门径”、“钥匙”也。已经化作一片废墟的葫芦庙,莫非还潜藏一个神妙的力量场?

 

       三、“护官符”,贾雨村夤缘法宝。

       此后贾雨村与贾府过从甚密,牢牢攀附在四大家族关系网上。第十六回,贾琏与黛玉去扬州处理林如海丧事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了。”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也进京引见,——皆由王子腾累上荐本,此来候补京缺。

       第四十八回,贾赦想买石头呆子的旧扇子,花多少钱,石头呆子也不卖。贾琏因办事不利,被贾赦打了,平儿咬牙骂道:“谁知那雨村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了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做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贾雨村已经彻底脱骨换胎,为讨好贾赦,强取豪夺,草菅人命,丧尽天良,简直变成一个超级无赖!

       第五十三回,随着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果真实现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高官梦,可见“护官符”功效之大。

       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说道:“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何事,只怕未必真。”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未必保得长。只怕将来有事,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从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通过林之孝和贾琏的对话,反映了宦海沉浮的贾雨村一直和贾府保持密切往来,因为他知道,只要抓住“护官符”,就不怕官场起伏不定。

       贾政与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两个重点着墨的做官的人,可以说是一正一邪,对比着写的。贾政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孝顺母亲,严管子女;他想作好官,但为人古板,思想僵化,不谙世故,不善调整关系,经常受同僚和下人欺骗,弄得声名狼藉。可见正面人物贾政,做官很失败(这也说明当时官风不正)。

       贾政和贾雨村本是两个思想及品德差异很大的人,但他们的关系却融合得很和谐,这是为什么?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贾雨村太善于伪装了。贾雨村有学问、有才华、有颜值、善言谈,给人第一印象很好;第十七回,大观园题对额,贾政与众清客议论时说:“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便用;若不妥,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可见贾政对贾雨村才学很欣赏。而且贾雨村善于揣摩人的心理,精通夤缘之术,能屈能伸;特别是在官场上几上几下,遇挫反强,不屈不挠的拼搏能力更令人钦佩。贾政看重的正是这些表象。其实贾雨村根本没把贾政看在眼里,之所以与他交往,是因为他有利用价值。他肯徇私枉法讹诈石头呆子古扇,以此讨好有爵位的贾赦,完全是为了进一步与贾家拉关系。其实在他心中,对贾赦、贾珍这些浮躁粗浅之徒早已嗤之以鼻,所以维持与贾家爷们的关系,是因为“护官符”对自己有用,是做官路上不可缺少的强大保护伞。

       当贾家被御史参奏,皇上让再次升为京兆尹的贾雨村查明实际再办。贾府被参奏前,已呈败象。第九十五回,贾元春病死,支撑贾家的内宫大树枯萎了;第九十六回,刚升为内阁大学士的一品大员王子腾于进京路上病故,四大家族最有实力的人物倒下了。史、薛两家早已衰落。“护官符”失去了作用,形同一张废纸。看风使舵的贾雨村此时立即变脸,不仅不给贾家以力所能及的维护,反而怕受牵连,狠狠地踢了一脚,导致贾府迅速被抄。贾家蒙难时,他落井下石、恩将仇报。完全是一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令人齿冷的市侩嘴脸!其丧失做人底线的狰狞面目令人恐怖。

       书中说孙绍祖是中山狼,仅就他施行家暴致迎春死亡的行为而言。应该说,贾雨村才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中山狼!

       贾雨村从一个穷书生,经过苦读考取功名,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县官、知府、大司马、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其间升升降降,一直做到京兆尹位置。最终还是因贪腐被革职。后遇大赦,递籍为民,被打回原形。作为《红楼梦》中刻苦钻营仕途经济的典型人物,贾雨村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叹。一个人性虽有缺陷,但本质基本善良、有学识有志向有骨气的青年才俊,从政以后,经过时间磨砺,本可以扬长避短自我完善,为国家、百姓做一些好事;但他生存时间不对头,在腐败肮脏的官场环境中,他不可能独善其身;为了在官场中生存,他必须丧失固有的向好的人格与人性,让自己在奸狡圆滑、残忍倾轧、结党营私、狼狈为奸的政治雾霾中被腐蚀,被同化,最终也把自己变成了良知泯灭、利令智昏、徇私枉法、寡廉鲜耻的官场鹰隼、政治流氓,一个危害社会的毒瘤。多少历史事实证明:一个人不管原来多么优秀,当他时时处处以自我为核心实现人生价值时,地位越高,对国家危害越大;一个野心与才干成正比的精英政治家,在给社会带来某些变革的同时,也注定要带来巨大的灾难。

 

       四、至死不悟的官迷

       甄士隐家业凋零后,遭受岳丈白眼,后来看破红尘,跟随一僧一道出家。但他虽是世外高人,却一直没有离开红尘,因他还有一个牵挂——那就是唯一的爱女英莲。英莲幼时被人贩子拐走,失去父母之爱的她孤苦无依,十三岁时经历了贾雨村胡判的人命官司,被薛霸王强占为妾,后来受到夏金桂百般凌辱,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最不幸的女性。甄士隐尽管已经成仙,但爱心犹存,对自幼爱如掌上明珠的女儿的凄惨遭遇,充满了同情与怜爱,最后还要把她引渡超生,完成做父亲的义务。这是甄士隐的真性情。

       常言道: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当贾雨村在名利场中飞扬跋扈,翻云覆雨,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胡乱判案,残虐百姓,贪腐无度,为患国家时,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暗中盯着他——这个人就是甄士隐。隐者,隐而不发也。贾雨村在前台表演,甄士隐在幕后悄悄注视;贾雨村一言一行,都没逃过他的眼睛。通过结尾与贾雨村重聚,我们可以感到他无时不刻的存在。很难猜到,当他看到贾雨村判断葫芦案时,会是何种心情?

       第一百零三回,且说贾雨村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一日出都查勘开垦地亩,路过知机县,到了急流津。只见村旁有一座小庙,……只见一翠柏下荫着一间茅庐,庐中有一个道士合眼打坐。雨村走近看时,面貌甚熟,想着倒像在那里见来的,一时再想不出来……雨村长揖请问:“老道从何处修来,在此结庐?此庙何名?”那道人道:“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庙名久隐,断碣犹存。形影相随,何须修募。岂似那‘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辈耶!”

       此时贾雨村仍然为官。“形影相随”说的是甄贾二人,意即:人在做,天在看;你做什么我全知道;“岂似那‘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奩内待时飞’之辈耶?”更是对贾雨村为人之谴责与唾弃!

       第一百二十回,且说那贾雨村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今遇大赦,褫籍为民。雨村因叫家眷先行,自己带了一个小厮,一车行李,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只见一个道者从那渡头草棚里出来,执手相迎。雨村认得是甄士隐,也连忙打恭。士隐道:“贾先生别来无恙?”雨村道:“老仙长到底是甄老先生!何前次相逢觌面不认?后知火焚草亭,下鄙深为惶恐。今日幸得相逢,益叹老仙翁道德高深。奈鄙人下愚不移,致有今日。”

       这是书中最后一回,此时的贾雨村已经获罪在身,“遇大赦,递籍为民”。与甄士隐又一次在急流津觉迷渡口相遇,贾雨村向甄士隐请教“超尘始末”,求他指点迷津。两人促膝相谈时,甄士隐,这位冷眼向洋看世界,洞晓世情、慈爱宽宏的长者,对贾雨村以男一号参演的“官场现形记”,付以微微一笑;指明贾雨村蜕变滥觞:“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不知一生痴迷做官,被递籍后还存一丝幻想,“要问自己终身”的贾雨村听到这句话时,是否会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甄家丫鬟娇杏“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贾雨村原配死后,她华丽转身,做了正妻。娇杏命运实属“侥幸”,是《红楼梦》女人中最幸运的人物。当然这也说明了一点:热衷仕途的官迷贾雨村,对落魄时结识的娇杏很专情。这是贾府纵情声色的纨绔子弟贾赦、贾珍之流所不如的。但同为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无论是奸诈阴险的枭雄还是腐化堕落的寄生虫,都是人间败类!

       宦海沉浮,大起大落。智通寺门上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总结了一切贪官心理。 贾雨村看了,也知道“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透过贾雨村的人生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一幕封建王朝走向没落,吏治环境腐朽不堪的丑恶滥剧。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谓仕途经济的彻底否定。


       (本文讨论对象——2007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