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一辈子的教育,自认为有了一定的教育思想,可昨天网上的一篇文章,几乎摧毁了我几十年来所构建的教育思想。关闭电脑,凝神静思,感觉作者的教育思考还是很有道理的,最起码对今天的教育还是很有启发的。

  文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把人分为了三个阶层,即平民阶层、中产阶层、富裕阶层,按照福布斯2015年的白皮书界定,中产阶层的家庭收入为60万人民币至600万人民币之间;《经济学人》杂志认为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定10.6万—22.9万元人民币之间。虽说各研究机构对中产阶层的家庭收入的标的不一,但从身边的实际情况来看麦肯锡的界定还是比较实际的。相对应中国的教育也就出现了三种模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精英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知识为主、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的教育,往往采取机械重复的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并非绝对的对立概念。精英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受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一般是适龄人口入学率的15%以下。

  长期以来,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否定应试教育,肯定素质教育的,可几十年来政府三令五申,学校也大喊大叫,可应试教育还是大行其道。家长们一边大骂应试教育,一边还要把孩子送进应试教育比较好的学校;专家们一边大批应试教育,一边还要利用自己的身份,把孩子送进应试教育好的学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白了应试教育还是平民阶层最需要的教育方式,即通过孩子自身的努力、耗费最小的代价,考上大学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像全国有名的衡水中学、毛坦学校等,就是应试教育最好的代表。

  记得前几年杭州出了一个15岁的哈佛女孩郭文静,弄得虎爸虎妈们想纷纷效仿,媒体也千方百计想取得众人可以复制的经验,可随着采访的深入,结果却令人惊愕,这15岁的女孩本身就不是中国的国籍,是美国国籍,父亲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母亲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还有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香港歌手陈美玲,其本身就是斯坦福的教育博士,还拥有教育家、作家、慈善家的多重身份。

  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就在当地的贵族国际学校上学,每年都要到美国、英国等名校进行交流学习,经常参加一些的国际性的研讨比赛,这不仅让孩子提前感受到了西方教育的氛围,也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最起码有了英语学习的环境。但这些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所需要的费用,普通的家庭是承担不了的。现在中国的普通学校也在进行素质教育,而这些素质大多只是一些简单而低级的小技术而已,是素质教育的皮毛,达不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可见遗传和优渥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可小觑的。

  当然中国阶层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家庭收入也不是唯一的条件,还牵扯到家庭成员的人文素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不是互不相容的,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区别。不过文章的观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