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到公司报社学习。当时的副总编问我多大了,我回答21岁,老师点点头:“嗯,21岁,正是人生当中最好的年华呀!”

      5年前,部门来了新领导,问每个人的年纪。当得知我刚满36岁的时候,他不无羡慕地说:“哦,36岁,人生最好的年华!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抛物线的话,你现在正处在左侧上端的曲线部分。”

      只有自己知道,21岁那年,因为不得不在车间滚油桶,我对生活感到无比沮丧和失望;36岁,因为孩子升学、工作调动不顺利,我时时感到纠结与压力。哪有感到当时的年华是人生最好的呀!

      转眼,度过了40岁的生日。进入不惑之年,看过人间风光,历经世事沧桑,心境、心态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小的变化。40岁生日前后,一直想写一篇《人生从40岁开始》,表达一下进入这个整数关口年龄的心情与感受,然而几番动笔,都没有成篇。

      到底哪个年龄段才是人生最好的年华呢?恰在这时,看到了一篇文章——《莫负年少莫负年老》,说的是作者同一天收到了17岁的少女李兮和80岁的老人刘建勋先生的著作,前者出书之际,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者则将自己的书作为80岁生日大礼赠予亲朋。作者感叹:一个是少小敬学,不负年少,一个是老来重学,没负年老。于这两位出书的少女和老人而言,青春年少是最美的年华,耄耋之年也弹奏出了最美的乐章,皆因他们不因少而疏了学道,不因老而荒芜心智。

       联想到前不久看的一篇报道,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编剧并主演了电影《青海湖畔》,这位德高望重、获奖无数且已92岁高龄的“女超人”,再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秦怡一生塑造了不少经典银幕形象,年轻时的貌美如花曾经让不少观众记忆深刻,历经时代变迁,9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大银幕上,还转型为编剧,并担任了该影片的出品人,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秦怡在接受采访时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最要紧的东西是价值。”也正因为此,她的美丽穿越了时光,横跨了世纪,最好的年华似乎一直在延续。”

       著名的经济学家成思危46岁时在化工界已经小有名气,但他毅然赴美国学习经济管理,临近60岁退休之时又走上了从政的道路。一生经历三次转折终成大家,成思危用自身的经历告诉世人,最好的年华是可以被延长的,关键在于你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初到美国留学时,他股票没见过,计算机没摸过,上课面临着重重困难。美国学生用两个小时看完的资料,他得抱着字典花几天功夫。凭着一股韧劲和勇气,年近五旬的他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担任民建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每一个长假,当人们休闲旅游时,都被他当作宝贵的时间集中用来做专业研究、写学术论文。60多岁以后,他先后出版及发表关于中国经济及风险投资的10多部专著及300多篇理论文章,被誉为中国的“风险投资之父”。

      年岁渐长的日子里,逐渐消除了对年龄的排斥和恐惧,慢慢积累了对岁月的宽容与挚爱。驻足回首,人生的长卷上,镌刻着多少悲欢离合,留下了多少酸甜苦辣,是它们,构筑起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我”。每一章,都刻画下时光的影子;每一步,都浸染过笑和泪。

       在时光的记忆里倘佯,我忽然明白,如果没有当初滚油桶的那份独特的阅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许不会是当初的成色;如果没有经历过调动工作时的种种挫折,可能现在的自己便少了一份感恩的心。

      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十八岁还是四十岁,我不再费力气去思考这个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四十不惑,不过是人生一个特殊的年份,但也终归是一个平常的年纪。人生路上,你可以偶尔虚掷大把的光阴,但终究要懂得时间的珍贵;你可以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但终归要学会脚踏实地;可以偶尔对生活发发脾气,但最终还是会明白乐天知命奋发进取的意义。

       如果愿意,如果对生活始终保有爱和热情,任何时候都是人生新的起点,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是人生最美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