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第一次去云南,有人告诉我云南民间流传着“云南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湖泊都叫海”。拉市海距丽江市区十多公里,是一个四面被山包围的浅浅的湖泊湿地。远远望去,像一面硕大的镜子镶嵌在崇山峻岭中。这里植被丰茂,一群群的水鸟在碧空中时起时落,还有人撑着长篙,驾一叶扁舟在水中漂移,山的倒影随清波荡漾,缠绵着水草晃悠曼舞。
我拿着相机,在湖边的一个纳西族村庄东游西串。小小的村庄,都是些陈旧的老屋,但是古老的房屋结构尽显纳西族风情和韵味。因为六月份不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小村庄显得有些冷清,偶尔看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再就是家犬或在杂草丛中嬉戏或懒洋洋地卧躺着,人走过去,它们连打开眼皮的劲好像都没有。走着走着,还不时能看见脖子伸得长长的公鸡在打鸣,一阵阵的鸡叫声让这个偏僻的山乡显得格外宁静,恍若隔世。
在这样的村庄漫步,我好像回到了儿时,回到了故乡的小村庄。只是眼前的景象多了一份落寞和寂静。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依依不舍,我在这个纳西族村庄转了一圈又一圈。马厩,草垛,土坯房屋还有路上到处散落的马粪蛋蛋都是这里特有的乡容乡貌。
突然,一阵清脆的铃声在前方的巷子里叮叮当当,跃入了我的耳朵。接着一个个马队载着一队队的人走了过来,即刻让这个小村庄喧嚣了起来。我跟在尘土飞扬的马队和人群后面,一直往前走去。最后来到了一个马庄。看了这里的旅游项目推介,才知道这个小村庄位于茶马古道上。这里还有召集游客骑马走茶马古道的旅游项目。马庄前,有一家商店,门前聚集了一些游客在和马夫讨价还价。商店同样是一幢老旧的房子,墙上还能看到那个特殊年代的印迹,依稀还有褪了色的“毛主席语录”字样在门头上。这时,我与坐在店前的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聊起了天。我问,“这里交通这么不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日子一定不好吧?”“那可不!那时,非常穷,没有收入来源。现在,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旅游了,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就有赚钱的机会了。他们旅游旺季的时候做旅游,淡季的时候就出门打工,老弱病残就在家放马。反正一年都不歇。”
“大哥,骑马吗?骑马走茶马古道很有情趣的。”这时,一位晒得黝黑的小伙子走了过来,他是马夫。我问道,“古道那么窄,又陡峭,骑马不危险吗?”“做什么事都可能有危险,走路都可能摔跤。你们城市公园里那个大大的圆圈……不危险吗?”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原来他说的是城里的摩天轮。“大哥,好不容易来一次,体验一下茶马古道,骑马吧,可以去看五花海。”
经不住这样的劝说,我稀里糊涂就上了马。这时候,我发现这个小伙子不停地对马说英语,“Come on ,Let’s go, Stop…”这些马居然还能听懂英语,并且服从他的口令,我十分好奇。“你的马还懂英语?”“我们一直就这样训练的,马的智商很高呢,所以,很安全的,你放心吧。”
“山上的格桑花开的好美丽,我要摘一朵亲手送给你……”原来这个小伙子还有一副靓丽的嗓子,居然唱得山林都在回响。随着他嘹亮的歌声,我们跟着马队出发了。我曾到过青海和四川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古时候连接云南、四川、西藏及中原之间的贸易通道。由于用云南、四川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做交易,以马帮为运输工具,故得名“茶马古道”。
这是一条异常艰难崎岖的马道,又窄又陡,而且一路泥泞。就这样在山间的小路上,一队队的马一个紧挨着一个,首尾相连成一条直线,望不到前也看不到后。然而,这些马队却有节奏地行走着,不一会,渐渐地就将纳西族人的小村庄抛在了身后。古道,开始向山上延伸开来。马时常走在悬崖边上,驮着人似乎很吃力,一会儿,我能感觉到马流汗了。顿时,我心里开始惧怕起来,心想万一马一下子踏空了或者累倒了,那我就要滚到山下,粉身碎骨。但看到马夫小伙子乐呵呵地哼着小曲,看到四周如画般的景色,我的情绪也就缓和了下来。坐在马背上,居然能感觉到一阵阵从西面吹来的山风,更增添了一分闲情逸致的快慰和惬意。马鞍上随风叮咚作响的铃声着实让人体验到那种“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往日岁月。仔细看着,这些马并非膘肥马壮,有的甚至很瘦弱的,然而它们却稳步行走,一躬一曲缓缓向前,而马夫在一旁用时而用丽江方言,时而用英语不停吆喝着,还有他们清脆嘹亮的歌声一路相伴,这些来自大山深处不同民族的汉子,给人以北方豪侠般的粗犷与爽朗,同时又显现出南方男人特有的棉柔与谦和。
“马儿啊,你慢些走来慢些走,我要把这壮丽的景色看个够……”前面骑马的一位女士居然唱起了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歌声在山岳间不停回荡。此时此刻,这歌声,这歌词还真是应和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和壮美,一种不经意的感动涌上心头,居然就这样豪迈地骑行在脚下凹凸不平的千年茶马古道。自我感觉我是风景中的另一道风景。
就这样,经过三个多小时来回颠簸,我又回到了拉市海畔的纳西族村庄。我在内蒙草原上曾听那些马夫说,马跑的快的时候,人在马上的节奏相对缓慢,就比较舒适,而当马在崎岖的小道上踢踢踏踏行走时,人在马上就有一种晃晃悠悠的快节奏,反而不舒坦。事实果然是这样,下了马后,全身阵阵酸痛,由于在骑马的过程中,人是跟着马摇晃颠簸的节奏而摇摆,屁股就磨得疼痛,为了保持平衡,腰肢也撑得疼痛难忍。
在前往拉市海边的路上,我才知道,刚才那段茶马古道曾经有游客从马上摔下来,残废了。回头想想那险峻的山道,不禁捏了一把汗。
……
此刻,一叶小舟载着我轻轻划过水面,在夕阳中激起一层金色的浪花,船帮下可以清晰看见许多小鱼在水草之间穿梭。微风一过,水草就像无数根黑色的飘带在水中招摇,夕阳的余韵也被摇晃成一湖细碎的金子。船越行越远,水面也越来越静,越来越不见底,船夫卷了卷袖子,然后使劲力气地把长长的竹竿朝水底扎去,并快速撑开划动,船瞬间轻盈地驶向“海”的中心。
一切仿佛都像静止了一样,一种稳稳当当的幸福,充盈定格在我的胸臆。这时,一只木船渐渐划了过来,只见船上盘腿坐着一位正在钓鱼的大爷,他拿着长长钓竿的身影在夕阳的逆光下像一轮幻影,他的船上还有一个烧烤架,架子上的几条鱼已经烤得金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味。不远处,一群群野鸭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寻觅着食物。天空中有一只鸬鹚飞过,闪光的翅膀真的像一只精灵。看着它飞翔的模样,我真的感觉人类没有翅膀是多么遗憾。
转眼间太阳已经被山峦阻挡,暮霭袅袅的河滩上三三两两的马在缓缓食草前行,偶有水鸟停落水草上。远处,层层叠叠的青山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天的那边。山谷里响起了一阵歌声,仿佛那声调自天而降,回荡在拉市海四周的天际间,那是纳西人暮归的牧歌。山路弯弯曲曲,歌声时而激越,时而婉转,空气中洋溢着田野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夹杂着各种花的气息。微风佛来,香飘四野。
此刻,我也想和上一曲,放歌一首,蜿蜒在这西风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