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站在太行山东麓的石岗岭上四处远眺,块块梯田变成了一层层金黄,低头弯腰成熟的谷子,在秋风的搀扶下,微微舞动,掀起微涌旳金波,谷叶和谷穗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它们在笑,它们在唱,金黄色的田野里散发出一股股小米的芳香。

       石岗岭地处太行山东麓,处于华北平原和山区之间,沟坡相映,梯田相连,通风透光,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凉爽,土质属红胶泥和细白土地,是谷子和小杂粮种植生长的极好地理环境。近几年,太行山区的沙河市刘石岗、册井、柴关等乡镇建起了面积达40000多亩的小杂粮种植基地,仅红谷子一项就达1600多亩,年产值5000万元。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沙河中部丘陵一带生产的红谷子小米被誉为太行山“金色珍珠”,它以色泽金黄,晶莹明亮,粘糯芳香,绵软可口著称。传说,清嘉庆年间皇帝的一位龙妃曹妃回沙河西部丘陵省亲,吃了几顿自家做的小米粥,觉得非常的好吃,回宫的时候,带上一些当地产的小米给皇上,皇上尝后赞不绝口,后被御赐为“天下第一香”。 

       石岗岭生产优质小米已有很久的历史,听老人们说,解放前,地主家的小米大盹满小囤流,给穷人放高利贷一斗放,两斗还,过秋天、五月的大忙季节,也舍不得让长工、短工们吃一顿小米干饭,都是把谷子碾成面,连米带糠蒸成窝头给打工的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持抗战,石岗岭人民把谷子碾成小米送到前线。为躲避御路、功德汪村庄炮楼上的敌人搜查,把小米磨成面摊成煎饼,用破衣服包好绕道从八里庙村北山上摸黑送到安河、王垴、绿水池战地指挥部和医院驻地,有的伤员靠喝太行山产的小米粥和老乡送的煎饼养好了伤重返抗战前线。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中国人民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石岗岭的小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民公社要求各村种植高产量,亩产要“过黄河”、“跨长江”(600斤和800斤),生产队每年要拿出近一半的粮食交公粮和留作种子和牲口饲料。丘陵地区由于干旱,每年夏季麦子没收成,主要靠秋季粮食,那时各生产队一多半土地种植的是谷子、红薯,谷子虽然产量略低一些,谷子营养高,食用广泛,是国家征收公粮的主要品种,另外,生产队喂养着上百头牲畜,谷子的秸秆(干草)是牲畜一年四季的主要“口粮”。

       小米之所以身段那样鲜艳,那么好吃,它除了气候、环境、土壤因素影响外,另外和农民的精耕细作是分不开的,常言说,芳香的小米是农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在翻土地时要把土翻深翻透,耕犁前要上足底肥,把地耙平整。在选种子时,根据丘陵特点,要选耐寒、抗倒、早熟的品种。在管理上农民们更是费尽心机,不惜汗洒田间。谷子(刚出土称为小苗)透头刚长出两三个小嫩叶就开始下锄,谷子粒小,在播种时撒的种子多,长出的小苗稠密,在密密麻麻似绿毯的垄行中要精挑细选,苗距前后25公分一堆,一堆数量不超过2-3株,每株相间要散开,苗的体型要竖直、健壮、旺盛,农民们把腰弯成九十度,双手握紧锄把,眼睛瞪的溜圆,前腿弓,后腿蹬,像画家画画一样,起笔、落笔,哪里该重,哪里应轻,把心劲儿全使在锄头上。锄谷子是要技术的,没有锄过谷子的人一看密密麻麻的苗垄没法子下锄,锄起来又费力又分不开草苗,老农们干活干净利索,先用锄尖选准一堆小苗定两三株后,把多余的草苗挖掉,再把前面碍事的草苗推去,这样一堆一挖一锄撵一锄地向前劳作,锄出来的苗垄都是三角形的小坑,幼苗旺盛,垄行干净,均散清晰,红土地,绿小苗,看似一幅画。

       伏天正是锄小苗的炎热季节,头上焦阳毒晒,地下热气笼蒸,脸上的汗水扑嗒扑嗒往下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大诗人李绅的诗句是对农民兄弟最好的褒奖。我记得有一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生产队承包给社员的小苗锄不出来,为了给老天爷夺粮,社员们头上戴着草帽,背上披着塑料布,锄头粘着雨水,雨帘中一个个身影在移动,硬是把全队几百亩谷子锄了出来,那年夏天人没少受罪,到秋后获得了好收成。“头遍瞎䅭瞎留,二遍定准稀稠,三遍壮苗拥土,四边顺着垄搂”。这是农民多年总结出来的锄小苗农谚。小米要想好吃,锄的遍数越多,苗越旺盛,谷粒越饱满。常言说:“锄头三分火,锄下三分水”,干旱年头,多锄上几遍,活土保墒,阴土活苗,谷穗大,挂籽重,颗粒饱满。在雨水大的涝年头,多锄几遍,让泥土多通风透光,多晾晒,土地干得快些,这样生长的小米,不腐烂,不雾霉,生产出的小米色泽滋润,味道香甜。

       小米除食用价值高贵之外,谷子的秸秆(干草)丘陵山区还有一种情有独钟的用途,我国北方农村大部分家里睡的是土炕,土炕上铺的就是谷子秸秆(干草),它冬暖夏凉,不污霉,厚实喧腾柔软,不生蚊虫,铺一次能用几年,“金丝罗缎,不如干草铺垫”,这就是北方农村对干草铺炕的实用价值。还有一种儿女尽孝的古传统。谁家老人去世了,首先找来干草铺在门板上,把尸体放在干草上,地上铺上干草,儿女们身穿孝衣跪在干草窝里面朝棺材豪声痛苦,在干草窝里为老人守灵,一直到埋葬,以报答感谢父母生育养育之恩。“干草窝”的意思是:母亲生于儿女时,是在炕上铺的干草窝生养自己的,父母死后也要在“干草窝”里为父母守灵尽孝,所以,谷子秸秆也有孝道之说。

        由于小米谷穗、谷皮包的严实,不受污染和农药侵害,食者放心,特别是近几年,为了增加小米的口感和营养,除上农家肥外,还专门买来芝麻、花籽仁饼子清水泡后灌浇在谷子地里,长出的小米香甜可口另有一番风味。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维生素B1含量是大米的几倍,矿物质的含量也高于大米,小米还含有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含铁量突出,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其磷含量也很高,是大米的2——3倍,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小米含钾高含钠低,含量比为66:1,膳食纤维是大米的4倍,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物。

        小米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保健治疗作用效果也非常明显。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五谷当中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同时小米汤可以养心安神,增强小肠功能。小米还可作为镇静安眠的食疗保健品来食用,对于那些因胃肠不好导致的失眠,其疗效非安眠药可比。所以有的老人说了,早上一碗小米粥——精神焕发,晚上一碗小米粥——睡觉香甜。另外小米对抗泻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病,脚气病,神经炎和癞皮病,失眠、头疼、精神倦怠、皮肤“出油”、头皮屑增多等病状都有一定的疗效。

        金黄的小米浓香四溢。

       小米它又是一种“万能”食物,既能在糠菜半年粮的艰苦日子里当粗粮填饱肚子,又能在富裕的日子里上宴会大餐。在困难时期,将谷子上石碾轧出的谷糠,和红薯片掺和到一起,碾成红薯糠面蒸成窝头,又沙又甜,一天三顿吃的挺香,现在高级大饭店用小米面摊的煎饼、米面窝头、小米肉米汤深受顾客欢迎。从古到今,石岗岭人把小米的食用价值使用的淋漓尽致。小米在做工上可做成多种饭食,如:小米粥、小米捞饭、小米杂面汤、小米煎饼、小米窝头、小米肉米汤、小米面茶饭、小米面麻糖等等。

       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小而光滑,也是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极好原材料,在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困难,技术落后,工厂、农村做的宣传画、标语牌上面图案毛主席头像、党徽、向日葵、大海浪花、太阳等图案都是用金黄色的小米作原料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图案凸起,立体感强,效果很好。

        小米还能美容,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等功效。石岗岭出美女。原因是什么,就是与吃小米有关。小米滋润皮肤,养颜美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心健康,老年人常用增寿,青年人食用健壮美丽。传说从前有两个外地小伙到石岗丘陵一带做生意,两人行走在石岗通往栾卸村的路上,两人边走边聊,其中一个说:“栾卸配石岗,俊美好姑娘,有心回家带一个,就怕路上砸饥光”(找腻歪)。正在路边锄地的一位大叔听到后,抡起锄跑到两个小伙面前,质问小伙刚才说的啥,见大叔恼怒,小伙忙改口道:“栾卸配石岗,到处好疆良(一种很硬的白色小石头,它可过滤杂质,净化水源),有心回家挑一担,怕到路上压肩膀”。“要不是你孩子改口快,我挥锄捋你两锄桨”。从此,栾卸和石岗岭一带吃小米饭生长俊美姑娘言语故事一直流传下来。

860761562730302246.png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小米的名誉和价值越来越高,经过加工包装远销国内外市场,星期天节假日前来石岗丘陵旅游观光的客人人流不断,临别时总要购买石岗岭的土特产--“金色贡米”作为送亲戚朋友的礼物。前几年小贩们哄价,一市斤小米卖到七、八元钱,憨厚善良的丘陵人自己拿手种的粮食值多少钱心里有数,积极主动抵制不切实际的高粮价,本年产的新小米只卖四、五元钱一斤,多给者不卖,小商小贩们说他们傻,他们说:俺石岗丘陵人做事凭的是良心,是啥就是啥,不挣那种闷良心钱,不能哄骗顾客,宁可自己少挣钱也要保护石岗人的名声。从此,石岗丘陵“贡米”出了名,石岗岭人忠厚、善良、诚实的人气更加出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