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银河悦读有一位了不起的文友,他的网名叫“老班长”,他就是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疾病防疫 控制中心 主任,环境监测站站长,职业卫生办公司主任。一名退伍军人,返聘专家——赵越超。

  老班长,一个多么亲切而熟悉的字眼,俗话说“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一声老班长,不知会唤起多少人心中的暖,勾起多少难忘的回忆。找到了老班长,就仿佛找到了当年的军营和军营里亲如弟兄的战友,找到了老班长,就仿佛找到了当年一马当先的干劲,找到了铁血男儿的风采。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班长,他退伍后依然不改军人本色,干一行钻一行,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的大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他虽平凡,却不甘于平庸;他虽普通,却不甘于无为,他的事迹处处彰显着人性的伟大。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找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位置?或许从他身上,你会找到答案。


                                                 了不起的献血志愿者

  大家都知道鲜血的宝贵,在抗日战争年代,我们的军人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成为共和国的英雄。但你也许不知道,在和平年代,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把自己的热血献给了社会,献给了他人,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他就是我要讲的主人公——老班长,一位了不起的献血志愿者。


  认识老班长,是从他的那首诗开始的。女兵华珠为了举办老兵群线上诗歌朗诵会,发来《我是无偿献血者》这首小诗让我朗诵。我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诗中的故事所打动。“每当鲜红的血液流入血袋时/仿佛看到它缓缓的淌进患者的血管中/生命的希望之光被重新点燃/因此我一次又一次的站在献血者的行列之中/人们都说人类社会最亲的是血缘/当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时候/亲人们也只能流泪叹息/但是献血者却可以献出热血/赶走死神,挽救生命。”从1975年到2016年,他坚持无偿献血40余年,累计献血2万多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液被换了三遍。40年间,他用善良的生命之光不知挽救了多少死亡边缘的人,又给多少素昧平生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和温暖。他用鲜血延续着他人生命的长度,也书写着这个时代平凡人的伟大,用另一种方式证明着生命存在的价值。


  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人们都说,人类社会最亲的是血缘/当生命之花即将凋零,亲人们也只能流泪叹息/但献血者却可以驱赶死神,挽救生命/回首往事 我感到光荣/谁说离开军营不能立功/我曾两次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金奖/熠熠闪光的奖章、 囊括了金银铜/其实这些都不值得炫耀/反而觉得自己很平凡 很普通/每当想到我的血液在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血管中流淌/在那些生命之河里奔腾/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光荣”这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一次次感受到人间的大爱,这份爱如阳光普照大地,持久而温暖,它为濒临死亡的生命注入生机与活力,也为干涸的心田注入了清流与感动。


微信图片_20181127213646.jpg

   朗诵完这首小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小到大,我没献过一次血,比起老班长,我是多么的自私渺小,那一刻,我好想见见这位英雄,好想听他聊聊当年献血的经历和四十年来献血的感受。不久后,这个愿望就实现了,在华珠的引荐下,我亲耳聆听了他的故事。


  眼前的他,中等身材,不算魁梧,微胖的脸上始终带着谦和亲切的微笑。在我的要求下,他向我讲起了他第一次献血的经历。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刚入伍不久的战士,在一次地方的爆炸事故中,很多受伤人员被送进了他所在的医院。听说抢救急需新鲜的血浆,当时只有20岁的老班长一心想救人,竟忘了自己晕血,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当抽完400CC的鲜血,他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一下子晕倒在现场。然而,这次献血晕血的小插曲,并没有阻挡他献血的热情,反而成为他无偿献血故事的一个开始。此后他每年七一、八一、生日的时候都会去献血,并坚持每年无偿献血800毫升。他说:“我是无偿献血者,红色的渴望红色的情怀在我心中,每当鲜红的血液流入血袋中,仿佛看到鲜红的血液正缓缓地淌入患者的血管中。生命的希望之光被重新点燃,因此我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献血者的行列之中”


微信图片_20181127212838.jpg  1978年,他复原来到地方,成为大连机车厂医院的一名卫生防疫员。那些年,社会上号召国企员工带头献血,但很多员工都因为缺乏献血常识,担心献血对身体不好而不愿献。老班长就是老班长,他有做思想工作的经验,更有献过血的经历。为了抓好单位的献血工作,他深入基层,现身说法,把献血的故事、献血的光荣和伟大讲给工人听,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他直接撸起袖子,冲到队伍的最前面,身体力行,为大家做表率。就这样,一次次贴心的谈话和亲自做示范让大家慢慢放下了顾虑,消除了紧张畏惧情绪,纷纷加入到献血的队伍当中。此后,每年的献血他既是组织者服务者,也是参与者,每次献血后都会直接回去工作,也从没因献血而休息过。在他的感召下,30多年间,他每年动员500多人参加献血,机车厂共有一万六千多人次进行了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达到3吨多。他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大连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者。


  2017年,年近63岁的老班长已经不能再亲自献血了,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普及献血知识,招募志愿者,组织献血并为献血者服务,他发起成立了大连机车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大连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分队队长,那天,老班长身穿红马夹,接过了大连献血办公室、市血液中心主任梁晓华为他们颁发的大连无偿献血促进奖证书和大连无偿献血服务组织牌匾。“我一个人即便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个铆钉/上万人的涓涓细流/就能铸就捍卫生命的万里长城/我愿把自己的点点滴滴/融入这热血沸腾的洪流之中。”这是一位铁血军人的铿锵誓言,也是他发给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最真诚最有力的呼号和呐喊。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位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


  在一张他留存的报纸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1月3日,血液中心迎来了一位身穿工作服的“不速之客”,要求献血小板,医生护士一看都认识,他就是大连机车厂的老献血者赵越超。本来1月4日是老赵的60岁生日,本来生日那天献血更有纪念意义,可老赵明白,60岁生日是个法定界限(超过六十就不允许再献血,需要做身体检查),为了少打麻烦,他就提前一天赶来献血。


  看,这就是老班长的风格,即便60岁这个法定界限也没阻挡他献血的脚步。62岁生日那天,他最后一次走进了献血室。


微信图片_20181127213333.jpg

 

                                     了不起的职业卫生评审专家

 

  老班长不仅仅是位了不起的无偿献血者、义工,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职业健康专家。退休前,他是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卫生防疫站主任,环境监测站站长,职业卫生办公司主任。


  退休后,他依然负责管理这个万人国企的防疫、环保、安全、卫生等领域的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返聘专家。被企业返聘,除了他过硬的专业能力,更源于他超强的决策能力。在大机车国企改革过程中,老班长既是一位亲历者,也是一位参与者。讲起当年,老班长的老搭档景主任告诉我说。“要不是老班长当初英明的决策,说不定机车医院现在都得靠企业养着了。”原来,以生产机车为主业的大机车,有很多后勤保障部门,其中机车医院主要负责为员工治病和预防职业病,对外开展业务较少,当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老班长在国企改革初期就提出了好点子。他率先将防疫科做改革,成立了职业健康评审组,取得国家认证资质。又向领导提出成立机车医院职业病体检科。如今回头看看,正是老班长的先见之明改变了机车医院的命运,也为大机车的发展减轻了不少负担。

 

微信图片_20181127212451.jpg

  说起自己的学历,老班长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光芒,那光芒中有骄傲也有对自己学习历程的美好回忆。从小学四年就随父母下放到农村,远在几十里外的小学阻挡了他进一步求学的脚步。可谁能想到,小学没毕业的他在恢复高考后,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竟利用了十年的时间,通过一点点啃书本、背考题,看完高中文凭,最后又利用三年时间考取了成人本科学历,再去医科大学进修考取职业卫生资格证。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和坚持啊。这些年,他经常废寝忘食,挑灯夜战,抓住一切可学习的机会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正是凭借着这种勤奋努力、踏实求学的精神,他实现了自己诸多梦想。每一次努力都带来一次飞跃,每一次艰辛都换来收获的喜悦。如今,他已经是辽宁省屈指可数的国家级职业卫生评审专家之一。每次安全评审,他都担任评审组组长,在那些高学历高文凭的博士、博士后面前,他的经验和实践指导能力是无人可比的。老班长现在不但是辽宁省、大连市职业卫生专家和安全生产专家,还是国家级职业卫生专家呢。谈起这些,老班长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我最看重的不是这些专家的头衔,而是怎样把工作干好,对得起国家和企业对我的培养,对得起领导和工人们对我的信任。”


  老班长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事业成功的奇迹。因为他的努力,他所在的企业被评为全国54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之一,他和企业领导一起到人民大会堂去接受国家三部委频奖。谈起当年在人民大会堂作为获奖企业代表讲话的情形,老班长颇感自豪。他的老搭档景主任说:“若没有他带领科室人员一次次跑车间,一个个细节地抠,一遍遍地检验整改,就没有可能获得这样的荣誉。”这让我又一次对老班长刮目相看,真没想到,在我面前谦逊低调的老班长,竟是一位见多识广、大名鼎鼎地行业内专家。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老班长给我发来他正在盘锦港进行评审验收的照片,看着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他站在码头上,身后是数架码头起重设备,他专注的评审表情让我肃然起敬。这位6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依然坚持工作在生产评审第一线,为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把关,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也是一种奉献一种大爱吗?

 

                                                                   了不起的儿童村义工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总想为社会做点奉献,为他人做点事情,处处帮助他人,处处无私奉献,就像一根燃烧的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老班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说献血是老班长人生履历上最无私的奉献经历,那么8年的儿童村义工经历也同样值得记录在他的爱心履历中。


微信图片_20181127211658.jpg微信图片_20181127211928.jpg

   在一次聊天中,老班长无意中说起自己曾是大连儿童村的义工。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父母大部分是服刑人员,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或离婚或抛弃孩子外出打工。可怜的孩子既没有家庭管束教育又得不到好的陪伴和爱护,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一位爱心人士在夏家河子成立了儿童村,负责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给他们关爱和陪伴。老班长在一次摄影活动中偶然得知这件事后,就义无反顾地当起了儿童村的义工。2006年,他创建的大连儿童村志愿者工作站。作为站长,10年间,他共组织200多人次参加志愿活动,经常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去探望儿童村的这些孩子们。他们自发地为这里的孩子们送医送药,义诊慰问,做饭、包饺子、买衣服更是常事。儿童村的孩子们从他们的笑容和行动中体验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他也从中收获了人生的另一种幸福和喜悦。


微信图片_20181127214322.jpg

                                              了不起的“杂家”

 

  在机车厂,提起赵越超,没有人不认识的。他不但热爱工作,也是热爱生活的人。采访过程中,他拿出了自己新闻采访证,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证,大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证,还有大连摄影家协会会员证。我知道这些证可不是一般的证件,没有一定的水平是得不到的。在我的追问下,他讲起了自己的一次摄影故事。


  那一年,大连日报摄影部发起了一个去旅顺拍摄民俗文化放海灯的活动,为了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他提前一天就赶到了龙王塘,住进了渔民的家,从头天晚上一直拍摄到第二天晚上。等到大部队人马到齐的时候,他已收获了很多好片子。结果原计划刊登大家摄影作品的那一版,最后决定用一整版只刊登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和文字。说到这,他又向我们抖落出个小秘密,他说以前他的网名是“笨鸟”,旨在鞭策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吃苦,勤奋,才能不落在他人后面,要“笨鸟先飞”。这些年,他始终坚信这个道理,勤能补拙,要做就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


  一篇他写的《粥魂》讲述了在炊事班工作的他能为一锅粥的熬制研究来研究去,也让人看到了他做事的认真劲。试问这样一个对任何工作都不糊弄不得过且过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正是这种踏实肯干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了大家的榜样和领头人,成了一个又一个团体里的老班长。在单位的工会网站上,他创建了的两个协会,一个是登山协会,一个是摄影协会。曾发起很多次露营、登山、摄影等活动,为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和和调节职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


  采访结束,心里还依然想着老班长说过的话,干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学到老,大爱无私,勤奋踏实。这些都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但至始至终,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全面概括他的先进事迹、评价他的优秀品质,最后,我忽然想到了这个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了不起”,而这个词对于形容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却平凡中做出伟大成绩的老班长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决定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了不起的老班长”吧,也把它献给这世上像他一样“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