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又称印学,依附于书画艺术,类似于书画的身份证明,却又自成一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甲骨文便是最早的刻字,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印章的出现,篆刻成为一门专门的技艺,她兴于秦,盛于汉,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了。2009年,由西泠印社申请,篆刻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内,篆刻也是小众收藏的宠儿,喜爱书画的朋友们也以能得到一方品质上乘、出自名家之手的印章为乐。

1542948337686184.jpg

  在安徽蚌埠,就有一位沉浸在方寸之间,游走于金石之上的篆刻爱好者,他接触书画、篆刻几十年,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累累,书画界颇有影响,立志要尽自己全部的精力将篆刻艺术全面推广,发扬光大。这个人就是安徽书法篆刻家石泉。

  石泉老师外形儒雅,身材中等,戴副金丝眼镜,说话间言语有力,热情洋溢,一面之交便知是位豪爽之人。在谈及自己的篆刻之路时,石泉深信这都是由兴趣而产生的缘分,少年时学校组织练习写字,老师习惯在标准的田字格中对比较优美的字用红笔画个圈。认真严谨的石泉对每个字都是用心的书写,他的练习本上经常是满页全被画满了红圈,常常成为老师为同学们展示的范本。中学时期特喜欢书法,对报刊所登载的书法作品剪贴成册收藏,书法见多了慢慢的对作品上的印章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中时代他所在书报上剪贴的各式各样篆刻作品图片,就积攒下了厚厚两大本剪贴本,到现在他还收藏在自己的书房里。一开始由于无人指点,他就自己动手,用钢锯条自制刻刀,并且用过柳树枝、黄泥块、橡皮、牛角、砖头等各种材料来练手,刻凿各种字体,造型,虽然无人指点,他却乐在其中,从不气馁。

  1981年初秋,著名书法篆刻家张乃田老师在蚌埠市中平街小学举办了首届书法篆刻培训班,石泉便慕名而去,拜在张老门下,正式习练书法,篆刻。张老是位很严谨的老师,对于教学有着自己的思想。他很严肃的教授学生石泉:“你以前自己琢磨的东西,只能算是刻字,而不是篆刻。要想学好篆刻,首先一点,必须要把以前的东西全部放弃,就像第一次拿起刻刀一样,只有从零开始接触和习练,才能慢慢的摒弃以前的坏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扎实好稳定的基础。”? 石泉听了,深以为然。努力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张老对他的进步很满意,又说:“习练篆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从临汉印,古玺入手,起步要临摹一千方印章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入门。” 就这样,在张老的严格教导下,石泉慢慢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当年,学习篆刻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那时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回家才能找机会练习。早年家中条件有限,石泉便在那微弱的灯光下一刻就是几个小时,长时间下来,眼睛吃不消,石泉便是在那时候患上近视的。在冬天,拿起刻刀就忘却了时间,放下刀时,经常是除了手还能活动,全身其他都已经被冻僵了。酷热的夏天,那时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怎么办呢?石泉便从院子的井里打来一大盆井水,放在桌子下面,将双脚放入盆中以求得那一丝凉气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习创作。这样艰苦的生活不是谁都能坚持下来的,起初张老师培训班在报名开班的时候,一共有五十多位学生,等一两个多月以后就只剩下六、七位学生了。如此枯躁艰苦的学习确实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却没有让石泉退却。每当他拿起刻刀时,便能很快的放下情绪,全身心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也非常享受在那期间的学习过程。当看到从自己手中打造出一方方满意的篆刻作品时,那种欣慰,感觉对此再多的付出也都值了。为了提高自己的阅历和专业水平,石泉到处收购相关的书籍。还记得在1983年左右,他在蚌埠二马路古藉书店用了二十余元买了《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一书,在当年,相当于将近一个月的工资,这真可谓是巨款了,他连呼此书买的太值了,淘到宝贝了。那时刻章主要是青田石,一方也就三五角钱,但由于习练耗费巨大,也是一笔很难承担的开销,石泉便用手上有限的石料刻了磨,磨平再刻。经常是五、六公分高的石料,到最后已经磨的不足一公分了。我至今还在石泉老师家里亲眼看到一方六面印,刻满了印章的所有空间,为了节省石料,他可真会充分利用啊。那些年,在节假日,没特殊情况,石泉外出从来都舍不得坐公交车,就为每次能省下五分一角的车票钱,攒够了好再去淘些自己喜爱的书刊、印石之类的宝贝。就这样因为爱好,豪爽与吝啬这两个不同的表现被石泉和谐的统一起来了。

  二十多年的习练,让石泉进入了篆刻的大门。他牢记老师的教诲:“篆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忠于艺术,以古为师,才能入古而不泥古,才能成就真正的篆刻艺术。”石泉的作品逐渐的成熟起来,在业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了。2003年,西泠印社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杭州举办了《西湖风》纪念西泠百年篆刻精品展。石泉的作品入选参展,并被吸纳为西泠印社社员。在那里,他先后接受了刘江,韩天衡,陈振濂等几位大师的教诲,找出了自身的一些缺点,也从前辈们的作品中汲取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营养。慢慢的,石泉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他的导师,时任西泠印社代社长的刘江先生在全面观看了石泉的作品后,饶有兴致的为他题字勉励并撰写了千字文对石泉的书法给予了“平和,大气,自然,率真”的肯定和赞赏。在中国美院篆刻高研班里,他的篆刻作品也被同学们传阅品赏,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许。在2011年,石泉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志安导师举办的《书法刻字培训班》,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他深深的感受到刻字与篆刻一本同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区别则在于艺术的载体不同,篆刻以书法和镌刻相结合在方寸之间所表达出的平面艺术。而刻字则是用雕刻的手法来表现书法的立体构成、意境叠加、色彩变化,充分的发挥了书法的立体造型与色彩表现力。这美妙的刻字艺术又深深吸引了石泉,让他在这书法刻字艺术崎岖小道徜徉之中又连获几次奖项。

  从接触学习篆刻到现在已近四十年了,石泉在篆刻艺术道路上有了一定的造诣。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外,省市内的多次展览并且收获累累,广受好评。在他的书房里,获奖的证书已经堆满了书案。

  1542948428636009.jpg

   现在的石泉是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协会会员,蚌埠市书法协会理事,《书法报》蚌埠工作站站长。他的名气已经逐步在书画艺术圈内流传开来。很多人以求得一方石泉老师的精品印章藏以为乐。而淡泊名利的石泉却谨守本心,从不以经济为最终目的,经常参与社会书画等各项活动而乐此不疲。在1990年6月亚运会筹备前期,他的篆刻作品便拍卖了1200元捐赠给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2008年5月抗震救灾艺术作品赈灾义买活动中,书法篆刻两幅作品义拍了3800元。2018年6月在西安大爱助学书画拍卖会上,一幅作品拍卖5600元现场全部捐献西部山区助学基金会。还有蚌埠市组织的义卖助学展,蚌埠市首届书画艺术家义拍作品展,书画艺术进校园活动公益捐赠书画作品等多次活动,他都无条件积极投入并热情参与。“搞艺术的更需要资金来支撑。我的家庭虽然不够富裕,但也够吃够用。唯善为德,大爱无疆!做公益活动关键还是在于艺术家作品于社会喜好的受众面及个人的修养和良好的心态。如果我的作品能为建设和谐社会美丽家园起到一些小小的作用,说明人民群众是需要的。那么对我来说,这便是最大的欣慰。”

  石泉对今后的创作方向也有着自己的思路:“随着阅历的增长,对艺术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其感悟也会逐渐影响着作品创作的质的变化。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生艺术和先进理念,才会进一步提高自己。我想这几年在书法篆刻与刻字方面再沉淀一些,拿出些让社会认可的东西。今后时间适宜的话,力争用五年时间,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个展,以此来展示四十余年锲而不舍微微成果,为大家做一个汇报,希望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朋友来了解和接受书法篆刻艺术。”

1542948478850738.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