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徐兴华(1918——1986)是安徽省六安地区金寨县人。1932年6月,年仅十三岁的父亲在家乡麻埠自愿参加了红二十五军,并跟随队伍长征到陕北。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和熏陶,让我对长征充满了好奇与崇敬。到父亲长征出发的地方看看,是我酝酿很久的强烈愿望。

  2006年10月3日,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向往已久的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始发地。它隐藏在大别山腹地中长约4公里的一个山坳里。车开到一条小路边,远远就能看见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的地点。一棵千年白果树,在苍翠伟岸的大别山映衬下,分外挺拔。在树一边的何家祠屋檐下,红底金字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字样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1934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时刻,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不抵抗日军,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根据地群众大肆“围剿”,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11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从这里集结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万里远征。他们在长途艰难跋涉中,粉碎了敌人几十个团的围追堵截,先后取得了独树镇、庾家河、袁家沟等战斗的胜利,在征途中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全军的人数由出发时的2980人发展壮大到近4000人,并在1935年9月先期到达陕北,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征途中,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先后负重伤。毛泽东同志称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了大功”。

  我走进何家祠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参观,仿佛踏在当年父亲的足迹上,脚底感觉是热的。这是一座青砖瓦房。院内有丰富的展览图片和当年红二十五军留下的枪支、箱子、会议桌等实物,院子里有一棵当年红军亲手栽种的柏树,已有脸盆一样粗、两三丈高了。我轻轻抚摸着它们,感觉特别亲切,仿佛看见满院子戴着红五星帽徽、红领章,打着绑腿、穿着草鞋、挎着盒子枪的红军指战员。

  在军部门口,我遇上了一位红军烈士的弟弟,88岁的何国忠老人。他也是村里唯一健在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见证人。面容沧桑的老人告诉我,他的哥哥何平章当年参加红军上前方打仗,牺牲在战场上了。

  “何——平——章,”我一字一顿默念着烈士的名字,郑重对老人承诺,“我们会记住他的名字!”

  离军部约50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直径约一米五的大石碾。当年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常在此碾米,人们就叫它“红军碾”。听说这盘碾,就是当时全村340口人和近3000名红军战士的“粮食加工厂”。三头毛驴昼夜不停地干,一整天碾的米也只够红军战士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那时全村没有几间房屋,红军战士们除伤病员以外,都是露营。

  从“红军碾”绕过一片稻田,那棵白果树就在眼前了,旁边有几间农舍和新盖的砖瓦房。那三人才能合抱的岁月斑驳的老树干上,年年枝繁叶茂。跟随着何国忠老人的回忆,眼前出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1934年11月16日拂晓,何家冲白果树下,红二十五军的2980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其中有7名女红军)整队聚集在此,站在那面“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大旗下,听军首长作动员。深秋的寒露打湿了红军战士单薄的衣服,所有人都全副武装一动不动。随着一声“出发”的命令,钢铁的队伍从白果树下悄悄出发,浩浩荡荡顺着山沟向西开去......

  红二十五军没有惊动群众,只是在出发前一天把借用群众的锅碗、购买群众家食物的菜金如数交还,把老乡家的水缸挑满,把院子扫干净。当老乡们一觉醒来,发现红军大部队已经没了踪影。

  父亲生前给我讲过,红军战略转移开始时,人人抱定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想法,谁都没有想到能活到今天。那年父亲只有16岁,已经是两年半军龄的老兵,在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当文书兼宣传员。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那天,父亲还害着伤寒,发着烧,被一位红军大姐背着上了征程。父亲对战友们说:“我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也许是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两天后,父亲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他和战友们边打边走,终于坚持到了陕北......可是,很多红军战友却在征途上和战斗中牺牲了。这里有父亲的入党介绍人军政委吴焕先,还有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放牛娃。

  父亲在后来的半个世纪时间里一直深深怀念着他们。

  我从1936年6月刊登在《共产国际》第三期上的一篇外国记者傅柏德写的文章《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底远征》里读到这样的话:

  “在鄂豫皖边界人迹罕见的崇山峻岭上,......十一、二岁的儿童上山寻找自己的父亲。他们还是幼弱儿童就如大人一样懂事。也不用对他们宣传,他们亲眼见过白色恐怖的一切惨状,他们在幼年童稚时代就已领略了一切政治常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红二十五军,产生了儿童军。徐海东就是这一军的领导者之一。这一军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只是从十三岁到十八岁。

  ‘儿童军’的路径从安徽、河南经过湖北、陕西和甘肃,直到现在的山西省。从这一军的例子看来,就可以看到中国革命已是根深蒂固,已深入于中国人民之中。因此我们明白为什么日帝及其走狗始终是不能扑灭革命的中国。革命的中国有了像红二十五军这一类的很多革命军队。革命的中国正在聚集自己的力量,去作神圣的正义的革命战争。红军——这支先锋队,是前锋主力,它指示给人民看,应怎样为家乡,为祖国而奋斗,以免被野蛮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所掠夺和凌辱。”

  战争是军人最高价值的体现。从这支部队走出来的一些杰出的红军将领后来成为军队和国家重要部门的领导人:程子华、郭述申、钱信忠、李金德......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的身经百战的1037名共和国开国将帅中,有95位出自红二十五军。其中有:徐海东、韩先楚、刘华清、陈先瑞、刘震、张池明、陈鹤桥、汪家道、詹大南......

  他站在外国人的视角,客观描述了红二十五的战斗历程乃至为什么“日帝及其走狗始终是不能扑灭革命的中国”的历史根源所在,其中谈到的“儿童军”就有我父亲的身影,我为我的父亲骄傲!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父辈们用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何家冲,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始发地,如今已成为豫南的“明星村”。

  何家冲,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冲,全村1200多人口,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电话、电视、自来水、广播。2005年,村组集体收入30多万元,农民人均现金年收入3100多元。中央军委还拨专款为村里建了一所“八一希望学校”。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美丽而寂静的小山村所吸引。

  何家冲,白果树,红军烈属老人,承载着红色的记忆,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和延伸。

  回上海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思绪一直驻留在何家冲,那里有父亲的印记,我生命的根。

  不久前,我找出父亲在1935年11月亲笔抄录下的一首歌词——准确记录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前后15个月的斗争历程。我把她奉献给读者,共同走进那段从何家冲开始的金戈铁马峥嵘岁月,不忘初心,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十五月斗争歌——为红二十五军长征而作》

  九月里来菊花清,红军大举向西征;

  胜利通过平汉线,大打土豪把粮分。

  十月里来小阳春,红军猛向襄樊行;

  英勇抗日先遣队,击溃了军阀庞炳勋。

  十一月来水结冰,蒋介石调兵阻红军;

  三要司守敌消灭净,乘胜占领镇安城。

  十二月梅花半呈明,抗捐军发展鄂陕省;

  蔡玉窑歼敌一个团,红旗飘扬柞水城。

  正月里来是新春,葛牌镇送来拜年情;

  缴得枪支两千几,武装了陕南穷苦人。

  二月里来气象新,鄂豫陕苏维埃蓬勃生;

  南征汉中扩大阵地,有力配合红四方面军。

  三月里来是清明,华阳伏击战传喜讯;

  消灭井二旅两个团,打伤了匪首张飞生。

  四月里来商雒行,葛牌镇歼敌三千人;

  一次进攻被粉碎,鄂豫陕根据地更稳定。

  五月里来天气暖,占领雒南逼潼关;

  七天训练龙驹寨,红军指战员斗志坚。

  六月里来热气腾,国民党临死不甘心;

  钢铁红军冒暑行,拖垮了敌军几师兵。

  七月里占领荆紫关,回师黑山决雌雄;

  小河口歼敌一个旅,活捉旅长唐嗣同。

  八月里来胜利进攻,配合中央红军向北征;

  威逼长安围困天水,连占两当秦安隆德城。

  九月里来喜见回民,党的路线正确执行;

  打垮马鸿宾到陕北,会合了二六、二七军(注:指红26、27军)。

  十月里来天气冷,何立中劳山丧了命;

  迎接中央主力红军,榆林桥歼敌四个营。

  十一月来大雪纷纷,直罗镇大捷鼓舞人;

  中央正确直接领导,继续胜利向前进。

  (本文原载本人博客,2016年11月重新整理投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