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周葆华老人长谈两次,每次都是直到告别的时候,依然还有许多话要讲。送出家门,送到电梯口,还一直在说。仿佛有多少故事挤在喉咙口,争先恐后想蹦出来。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美术界与王铭的感情有多深!

        “具体年代记不清了,我记得是8月15,在15号院。”

        老人回忆道:“15号院,就是王府井台基厂,就是原来西哈努克住的房子。后来华国锋住,华国锋搬走之后,那个房子就招待客人。  

        “记得那一次,他(王铭)和黄胄等一大堆画家吃饭,谷牧副总理也参加了……后来他说,怎么今天这么难受啊……眼看着他人就不对了。黄胄和夫人郑闻惠急忙说,葆华,快点送他去医院!就去了友谊医院,原来是得了心肌梗塞,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而且向香港的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

        “医院一住下,第二天美术界,别人我不知道,很多人说:送张画吧,写张字吧,让他好好养病……所以他那个房间里面,都是名家字画……搁今天讲,都是巨匠、大师!

        “李可染说,‘怎么回事啊,年纪轻轻的,赶快治……画张牛’,就画了一个牛。意思是希望王铭赶快好起来。

        “我说这意思,不在于这张画值几个钱,就说他牵动着我们美术界的心呐……”

        周葆华由衷地感慨说:“我给你说,在我们美术界这一圈儿里面,都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愿意和王铭交往的。”说着,老人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我说: 

        “王铭有一本册页,你见过吗?我建议你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看看这一本册页。  

        “册页我见得多了……但像王铭这样,绝无仅有!

        “翻开第一张是廖承志画的熊猫。见过吗?没见过吧,挺稀罕的。除了第一页是廖承志画的熊猫以外,两面,画全了的,全是巨匠!

        “我说他的册页特殊,不是把大家请到一起,一个人一个人,一张一张地画……我告诉你,那个册页不是说摆在这里,来画。是吧?某某某先生,王铭的册页,你哪天画。‘你今天就送来’,回头那个说‘后天你就到我这来’。

        “他更不是一个画家一个画家登门拜访、上门去求……而是大师们主动地、争相要给他画。

        “这个说,葆华,你赶紧给我送来,我来画;那个说,怎么没有我呀?好像没有请他,没有在他的册页上写点画点,好像心里什么似的……

        “给你举个例子……那个谁?嗯,册页上没他。叫什么?董寿平。董寿平早前是荣宝斋的一个科长,山西人。有人跟王铭说,山西人很抠门的。意思说,跟董寿平要画很难要。结果董寿平说……不行,我这哪能私自……‘黄山’给他拿去!噢,给了王铭一张四尺黄山。我不是讲这张画值多少钱,而是讲这种态度。

        “你只要看看王铭那本册页,对,你就知道他跟画家们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的画家呀,你只要看看他那个册页,一个一个一个,而且要看什么东西呢?你看看哪一篇都是认真画,不是对付对付,不是应酬。

        “我再跟你说一个秘密。吴作人是从来不在裱糊好了的宣纸上作画的。王铭例外。王铭为什么例外呢?一般的人都把画家呀,到画家那里去送礼也好,干嘛也好,不能说不尊重,不能说不友好,不能说这个有不正当的请求。但是王铭跟他们不一样,都愿意给他画。

        “你知道,现在大画家们的画有多值钱,现在要画越来越难了。但是我还听说,王铭每次来北京,黄永玉都要留他吃顿饭。他的画,连王铭的许多亲戚朋友都有。    

        “还有。王铭早先在深圳开了一个家俬厂,开业的时候,全国的画家,每个省都有人送字送画祝贺,吴作人都写了‘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挂在王铭的办公室。就这一大批字画了。我现在都忘了,都有谁,反正很多。不是一二十张,不是五六十张,还是七八十张……多了。

        许多事情都过去多少年了。黄胄,华君武,李可染,吴作人……一个个大师都去世了,但是王铭和他们的交往,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却永远的留在周葆华的心里。

       “王铭这个人呐,用作人先生话来讲,为什么愿意给他画呢?‘他对人太好,太好了!’

        “这个东西,你可以演绎出来所谓中国的信义,中国的友情,中国的这个不叫报恩吧,叫做志趣相投、同道相谋吧。这是一种很纯净的,不掺杂利害关系的友情……所以我们的画家都把王铭看成是最好的朋友。”



                    (2018,6,11,草于湖山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