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后,澎湃的心潮久久难以平静。再一次静静地浏览着饱含深情的文字,眼睛里,脑海里满是葱郁的绿洲。微风吹过树梢卷过阵阵涛声,粼粼的波光在茂密的叶间随风荡漾,熠熠闪光。

  在苍翠的青山林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矮小黑瘦的老人,迎着朝阳,背着干粮,扛着铁锹,满怀着希望,去修整他心中的圣土,去看望他心爱的杨树,柳树,松树,柏树……

  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在干旱、霜冻、沙尘暴常常盘踞之地,在风吹牛马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山沟地带,一位山野村农,领着老伴,带着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扎根沙漠,治理荒山,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他们以天作被,以地为床,饿了就着黄沙啃冷馍,渴了和着狂风把水喝。他们齐心协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与狂风黄沙抗争了整整十五年。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孤独寂寞,艰难困苦的生活,坚定执着,无怨无悔。

  时间在悄然流逝着,老人脸上的皱纹增多了,腰变弯了,背更驼了,树木却在不停地生长着,变绿着,它们顽强地挺立在茫茫的戈壁大沙漠。岁月如歌,老人们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他们所眷恋的绿海世界。就连和他相濡以沫的老伴,在他栽树回来的某一天,也静静地躺在炕上,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在山林中唯一存在的小小院落。

  老人自己也已经八十一岁了,这留下来的唯一的一位守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我们可想而知。他经受的一切苦痛,那些渐长将高的树木都懂得,它们见证了老人为这座山林所付出的一切。它们一次次地告诫自己“为了老人,必须与干旱,霜冻,沙尘暴顽强地抗争,必须劲挺地在山洼山腰直立着。

  十五年过去了,八条沟,七条防护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就在老人的呵护下,异军突起般地创造出人间罕见的一切。这了不起的奇迹,就是靠着老人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坚定信念,创造出这一望无际的绿洲。而他自己清贫一生,却又富足一生。他一辈子勤劳节俭,却慷慨的用林业的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虽然他已至垂暮之年,虽然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劝他回城里享清福,他却毅然拒绝,选择与青山一起,与树木一起,直到生命的终结。只要他活着,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就要栽树,不停地栽树……他舍不得离开看护了一辈子的山林。

  他要与树同在,与山林同在。他觉得种树就是他一生无怨无悔的选择,就是他生命存在的价值。屋后的山林就是他生命的归宿。生前他不停地栽树,死后他也要看护着这座山林,和他心爱的树木永远在一起,他宁愿自己死后也化作一棵劲挺在风沙中的一棵参天大树。

  孤独算得了什么?苍老算得了什么?恶劣的环境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有如臂如股的杨树、柳树、松树、柏树陪伴着他,只要那座青山不老,他就春风荡漾,他就心升明月,他就很充实,很快乐。

  他坚信自己所做出的一切已经证明,他把生命的价值转化为了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必将真正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有位哲人说过“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到底。”这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人,从他身上,我们深刻地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思绪飞扬着,心潮澎湃着,汹涌着,感动着。为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为他坚定的信念,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究竟应该怎样有意义地活着!

  回想着老人所做出的一切,脑海里不由得响起了汪峰激荡人心的《存在》之歌: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