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一次自驾游,亲身零距离地投入到了巩乃斯的怀抱,让我们一家人对她多年牵挂的愿望终于美梦成真。她要比想像中的还要秀美,比摄影画面上的更加灵动,比人们传说中的更加独特,是那种一看便入心入神的美丽,但又无法用笔墨真切描绘的那种无奈。

 

  夏日的巩乃斯

 

  巩乃斯,蒙古语意为“太阳坡”。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17万土尔扈特人从沙俄西的伏尔加河畔历经艰辛和长途跋涉回归祖国,完成了人类史上最后一次也最为悲壮的民族大迁徙活动,演义了一部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东归英雄传奇故事……其中的一支队伍穿越伊犁河谷进入此地的高山峡谷后,看到太阳普照,满山坡盛开着各色各样的鲜花,他们惊呼着“巩乃斯、巩乃斯”。 

  巩乃斯距新疆和静县城250多公里,因美丽的原始森林而著名疆内外。那里地势跌宕起伏,沟谷众多,海拔800-2084米,是典型的山地草场之一。听朋友说,夏天的巩乃斯河湖泉涧星罗密布,野果山花遍地开放,珍奇异兽隐没林间,森林草场相应成趣。仰望绿峰松涛重峦叠嶂,俯视谷底牛羊毡房密布河谷,近听山泉溪水叮咚作响,远闻鹰鸣狼嚎时断时续。放眼四周,尽是风景迷人的好去处,素有“丽苑”美称。她以独特秀丽的丰姿给人展现着梦幻般的别样风情,它是人们的避暑休闲胜地、也是人们旅游度假的最理想场所。

  从巴音布鲁克反修桥岔路口右拐北上,车子一路沿慢坡行驶,草原随山形绵延起伏,草色渐渐由黄而淡绿再翠绿。白云在山坡上爬行,刚刚还在头顶,一转眼就在车下流动。当车子行至巩乃斯达板时,眼前豁然开朗,巩乃斯的全貌尽收眼底。从上而下,层次分明地分布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在翠绿的大草原上,雪峰与白云齐肩,成片的原始松林墨绿如画。车子沿九曲十八弯的公路缓缓下行,左转才是一坡绿草,右转已是一坡鲜花;刚行到谷底,眼前的河谷间一下子冒出了无数的毡帐来,远望好似朵朵雨后的蘑菇。走近才知道,那是专门为远方游人准备的休息场所---牧家乐。

  我们到达巩乃斯林场时,太阳虽然偏西,但天色尚早,与拜城的战友们汇合,安置好住所,简单地洗嗽后,顾不得休息,急忙驱车赶向班禅沟,以便趁早目睹那里的花海。

 

  山花烂漫的班禅沟

 

  班禅沟距巩乃斯林场3公里左右,紧靠国道218线。班禅沟原名叫察汗乌苏沟,蒙古语意为白水,地处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是巩乃斯著名的景点之一。198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教第二代宗师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来和静县视察工作,在察汗乌苏沟活动时,被这里的风光深深地所感染。看到沟内的美景与他曾经梦境中的印象十分相似,他认为此处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佛心大悦,专门在四树同根的大松树下为苍生祈福七天七夜。后来人们把此树命名为班禅树,把察汗乌苏沟称为班禅沟。

  如今,来这里的人们,除个别信奉藏传佛教的游客外,大部分游人为的是一睹山花烂漫、争奇斗艳的美景,我们一家也不例外。

  班禅沟有多深,我不知道。要进到谷底,必须骑马而行。在沟口,蒙古族小伙早已备好了马匹,专供游人享用,价格也很合理,一人一次才收10元。因为有老人、孩子,我们选择了沿山坡小径徒步慢行。

  沿着一条蜿蜒的人行山道,手足并用地扶草攀根而上,好不容易爬上一缓慢的山坡,眼前出现一片花海。蓝天与白云下的班禅沟,从沟底到山坡的雪线以下,全都被厚厚的绿草覆盖着,那厚厚的绿草上面浮着一层美丽的鲜花,有红的、粉的、黄的、紫的、白的等等。除小菊花、啤酒花、太阳花外,大部分是叫不上名的,所以只能统称其为山花了。蜂蝶飞舞其间,草矮处刚刚没脚,草高处则已没过膝盖。人在草丛里行走,就像是走进了花的海洋,游人过处也不留踩踏的痕迹。放眼远望,近处的花看得真切,远处的花只能看到一片片的色块,如画家的水彩画一般。群花从山脚漫无边际地沿伸到山坡的松树下,花随着山坡的起伏而起伏,或铺向山坳,或冲向山顶,或越过山峰扑向另一个山峰,就像是给群山披上了一件大大的彩裳一般。

  进入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我们大人、孩子欢呼雀跃。以远方的树为背景,以近处的山花为铺垫,手中的相机不停地闪烁,以便把最美的记忆保存下来。这时,一位骑马的蒙古族小伙走过来,向女儿说着什么。原来爱美的女儿想用山花编个花环,却让这里的巡查员发现了。他态度很好,说明了花只能看,不能采摘的理由,并以“下不为例”告诫后,策马而去。

  累了,趟在花毯上,头顶的天蓝得让人心醉,朵朵白云悠闲地飘浮着,朗朗的阳光照着。这时,高大的雪峰、无边无际的林木、漫山遍野的鲜花,以及身处鲜花中的我们,仿佛融为一体了,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画面呀!

  不觉夕阳西下,阳光透过森林的空隙把余晖撒满山谷,山间的温度一下子凉了不少,我们不由得打了个寒战。那里的工作人员说:来巩乃斯玩,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七月的盛夏,巩乃斯夜间温度都在十度以下。于是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班禅沟,但她的柔情与静美却深深地留在了脑海。

 

  静卧木屋听夜声

 

  离开班禅沟,太阳已经坠入森林的深处。车行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我们的住宿地---巩乃斯林场,这里已是一片灯火通明。白天外出游玩的游客成群结队地返回住处,将一条不到300米长的街道挤得严严实实。我们选了一处相对整洁而安静的饭馆,还没坐下,漂亮的老板娘已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上来。先为客人端茶倒水,然后笑盈盈地递上菜单。野兔子、野山鸡、野菲菜、野芹菜、野蒜苗、野蘑菇、野茼蒿……整个食谱以野味为主,虽然价格不匪,但样样都是山珍野味。不一会,男士点的肉食,女士点的蔬菜次递而来。

  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争相饮食,也顾不得多少吃相了。等大家的肚子垫了点食物后,老战友适时地从车上取出“五粮液”来解乏。身处黑沉沉的大山之中,夜风徐徐扑面而来,身后是黑压压的原始森林,头顶繁星点点,脚下河水欢歌,桌上野味山珍香味正好,杯中玉液醇香四溢。一顿别开生面的晚餐,让人体会着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美妙。

  带着几份醉意返回住处,早已有了初冬的感觉。下车后,人人紧裹衣服,跑向独特的住所---木屋。

  木屋建在一处地势较高相对平坦的河床上,大概有二、三十幢,每幢房子四个客室,都由木头建成,与电影中东北的房子相像,但它的四周以松木立柱悬空,与地面有一米左右的距离。各屋之间,以木头栈桥曲折相连,别有一凡风趣。

  微弱的月光下,独特的木屋在松林间若隐若现,哗哗的河水更加衬托着夜的寂静。走进木屋,摇晃烛光把人的影子映成活动着的水墨画。

  入夜,山间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厚厚的棉被仍然不能抵挡山谷的寒气。幸好三位多年未见面的战友挤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严寒也只有聆听的份了……

  仿佛一股强大的暗流在涌动,又像暴雨前隐隐的雷声,时轻时重,时缓时急,千军万马似的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会是又发生地震了吧,前几天这里刚发生过6.5级的地震。几次想翻身起床,可我怎么也走不出梦境,自己像是大海里漂泊的一叶小舟,纵有千头万绪的思想,也只有随波逐流的份了。忽然,几声狼嚎将我从深梦中唤醒,我再细听,除屋外的阵阵山风外,没有别的声响,一切又归于寂静。起身吹灭桌上还在发着最后余光的蜡烛,没有了一丝的睡意,就静静地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身边是哗哗的河流,间或三两声毛头鹰的尖叫划破夜空;慢慢地,似乎听到了木屋下的虫鸣。

  忽然,又一阵急流好像从远方涌来,和梦中的一样真切。我连忙翻身下床,推开房门探个究竟。东方的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山坡上的松树被山风吹得呼呼作响,紧一阵慢一阵地向这边涌来,当风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安宁。原来,刚才在梦中所听到的是夜间的松涛声,因为白天吵杂,不易发觉,到了寂静的夜晚,这种声音就显得尤为明显了。

  没有了睡意,索性穿衣起床,捎捎地带上房门,以免打扰了战友的酣声。

  听着林间的鸟鸣,走过吱吱呀呀的栈桥,踏着满是露珠的草丛,沿河边漫步。河水清澈而清脆,河两岸绿草如莹,座座洁白的毡房蘑菇似地点缀着河的两岸;远方一头小牛跟着牛妈妈在曙光下悠闲地行走着。早起的牧民收拾着马匹,又要忙碌新一天的生计了。远方的山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

  转眼的功夫,团团浓雾从河边、从草丛中、从毡房旁、从树林间、从山坡上涌起,刚才还是山清水秀的河谷,一会儿就被乳白色的大雾所包围。

  听牧民说,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登“云梯”观松海

 

  当车子翻过巩乃斯达板,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目的墨翠。在青绿的山坡上、草场上、河床边、悬崖上,塔松以主人的姿态,或远瞧或俯视,或立或卧、或依或托地肆意宣泄着豪放,都给人一种大气自然的王者风范。

  听了一夜的松涛,走近松海,近距离地体验松的独特与伟岸,已是心中的期望了。吃过早餐,带着爱人、孩子和战友们,陪着老岳父去看松海,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

  从售票点进入,有两处路径,左边叫栈道的山道,全是用木板钉成的阶梯,坡缓且在林间行走,可与林木相拥相抱,但唯一的不足是视野不够开阔。右边叫云梯的山道,一条用石条砌成的山道顺着悬崖直通山顶,虽然坡陡且险,但视野开阔,可居高临下,一揽群山全貌。权衡后,我们决定爬云梯而观松海。刚迈上云梯不久,我就为自己的草率决定而后诲:老岳父都满80岁的人了,而且对新疆的气候也不是很适应,如果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连个应急的办法都没有。于是由女儿陪着外公先行,我和爱人及战友紧跟其后。

  抬头仰望,斗大的“云梯”二字被刻在悬崖的岩石上。游人扶着山道两边的铁索,摩肩接踵,抬阶而上;感觉这段山道比登泰山爬南天门的那段还要险要。我们喘着气,走两阶歇一歇地向上爬行。当爬完百米的“悬梯”,我们早已气喘吁吁了,抬头望时,女儿和外公早已坐在半山腰的凉亭---“观景角”歇息看风景呢。

  坐在凉亭,俯视山谷。太阳透过森林射下万道金光,美丽的巩乃斯河谷顿时云开雾散。晨光下,巩乃斯河水像一条深蓝色的飘带从东向西流向远方,河谷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毡房。毡房上升起了缕缕炊烟,游人从毡房进进出出,惹得牧羊犬叫个不停。再看近处,原始森林原来也是一个以冷杉、桦树、榆树和塔松群居的家庭,只是以塔松为主罢了。树下的小草比不上草原上鲜活,却有着久居深闺的那种羞涩状,淡定而不失婉约;道旁的草尖上还残留着珍珠般的露珠,像仍在做着甜甜梦的孩子,真不忍去打扰;鸟儿在林间唱着委婉的晨歌,微风过处,夹带着浓浓水气的松香味扑鼻而来,顿时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在凉亭稍歇一会,我们与战友作别后,继续沿阶而上。此时的山道平缓了许多。随着山势的增高,山风渐渐强劲起来,但太阳不失时机地给了我们周身的暖意。左边是双臂合围的松树,右边是悬崖峭壁。路随山转,景致交错变换着。一回头,一转眼,都可看到别样的景致,真有种人在画中行,画随意念转的境界。

  六百多米的台阶,我们边走边歇边照相,差不多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云梯的最高点----“天上亭”,当老岳父昂首阔步地迈上凉亭时,赢得了亭中游人的阵阵掌声鼓励。

  “天上亭”,地势较高且四周没有阻隔,真有种一揽群山小的感觉。俯视巩乃斯,全景尽收眼底。记得古人说过:世间美景常在险远之处。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大好的时机,于是略作休息,去寻找意外的收获。穿过“天上亭”,走过一个小山包,看到一个较大的山坡上,遍地的黄花让我们惊喜不已。快快拿出相机,以野花为近景,把欣喜的心情一一收进相机;一只雄鹰在蓝天中自由地翱翔,让人感叹蓝天的高远与自由自在的快乐。

  上山容易下山难。为安全起见,我们全神贯注,没有一点观景的念头。女儿在前边带路,我的爱人一边搀扶着老人,一边小心翼翼地向山下行走,庆幸一路平安。

 

  巩乃斯之水

 

  巩乃斯的水,是承天接地的使者,是绿色环保的特产,是清澈洁净的注解;同时也是冰凉与火热的代言。

  翻过巩乃斯达板,如果留心,你就会发现,在这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地带,到处都有水的行踪,真应了“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俗语。

  也许在半山坡一丛丛青草茂盛的地方,就有一个泉眼,股股清流就捎无声息地日夜流淌着,像大地的毛细血管;也许在两山交汇的低凹处,自由自在地渗出一道道水痕来;或在悬崖峭壁断痕处,水滴顺着岩石日夜不息地叮叮咚咚作响。天热也好,天寒也罢,它们就那样无止境地泉涌着。由小到大咕咕咕地流淌,然后一一汇成溪流,最后注入巩乃斯河,巩乃斯河一路向西奔向伊犁河。因巩乃斯河是伊犁河的源头,其谷口的新源县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巩乃斯多山谷,每个山谷都是一条溪流的发源地。山谷因多水而变得秀美,水因山谷的多彩变而清俊灵动。

  巩乃斯的水,既有清凉的柔性,更有高度的热情。听说巩乃斯阿尔先沟的温泉更是独特,即是三九寒天,那里依然是热泉涌动,热气腾腾。从和静县地理志上查得:“阿尔先”蒙古语意为“圣水”,其水温高、水质甘润,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医疗保健疗效高而闻名新疆。

  阿尔先沟温泉距巩乃斯镇人民政府28公里,在沟的中间地段,由15眼温泉组成了温泉群,温泉水温平均在43℃——63℃之间,部分高温泉孔涌出的热水可直接用来浸泡中草药或沏茶。每个泉孔的出水,都有不同的医疗作用……从春暖花开到大雪封山,去阿尔先沟温泉游人或以沐浴治病者络绎不绝。

  想着我们有幸一睹阿尔先温泉的芳容,也算不虚此行了。从镇政府北折,一条新建的柏油路依河道伸向山谷的深处。河谷两岸高山对峙,最窄处只有30余米,宽处不过百余米。东山多以塔松为主,远远望去,像一道延绵起伏的墨绿屏障;西山多以绿草为主,间或有几棵松树,像是守卫和平的卫兵,它为起伏多变的山坡增加了无限的景致。

  谷的中央,河流清澈见底,一路喘急奔向前方。河两岸开阔之处,一排排的木箱依地势而放,那是高山养蜂场。停车了解情况,朴实的养蜂人,送上一瓶淡黄透亮的山花蜜来,尝一口果然是甘甜醇香。

  离沟口2公里处有座喇嘛庙和斩妖石。喇嘛庙因常年失修,略显破坏与清冷;“斩妖石”却大有来头,在中国三大史诗之一的《江格尔》中就有它的传说。相传阿尔先沟惊现一巨大蟒蛇,伤人食畜。英雄尕勒登巴为民除害,将盘于巨石上的妖蟒斩劈成两截,被劈的巨石被称为“斩妖石”。

  如今,只见一巨石隐没在齐腰的青草中。细看,巨石中间从上到下一分为二,似乎还有刀痕。“斩妖石”周围芳草萋萋,洁白的小花点缀其间。我们刚在“斩妖石”前合个影,忽然,爱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喜起来。原来,就在我们脚下,竟然是嫩绿的野芹菜、野茼蒿等佳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山中的雨,说来就来,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一转眼已是浓云密布,闪电携带着豆大的雨滴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我们急忙上车急行,云朵仿佛就在我们头顶,前方的路面还是干燥的,车后的地已是一片水泽……

  到柏油路的尽头,距温泉还有七、八公里的沙石路。由于地震,道路被塌方的泥土隔阻,车辆无法通行,我们只好作罢。

  不一会,雨过天晴,碧山如洗。漫山遍坡的水流,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银光相涌而下,形成了一道雨后独特的景观。原先的河流一下子壮大了起来,河面增宽,水流加急。真为这多变的高山气候而叹为观止。

  上车前,看到路边有一清泉,顺便洗一下手,却感觉泉水竟然是热的;原来,一眼温泉就默默无闻地守候在身边,幸亏被我们发现,也算完成到去温泉的心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