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内容大致讲述的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强调的三农问题和乡村治理问题。这部纪实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农村,看到了“三农”问题方方面面的复杂场景;看到了生活、劳作在土地上的人们的挣扎、奋斗与艰辛,他们的喜怒哀乐历历在目,如此真切;也看到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农村政策时的推诿扯皮、赖政懒政,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让人感慨。

       在序言中,温铁军教授说,观看本书,就如同看万花筒,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最近十年中国农村三农与三治的现实困境。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中国农村调查》全书可谓是朴实而又丰富、平静而又激昂,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社会记者对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的深切关怀。

       作者写作的主题是在农村的新三农,农民的组织权益农村社会可持续和农业生态安全。本书内容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时事评论,而是田野考察和人物访谈的真实记录。而作者又没有停留在简单记录、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对于书中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相当深入的思考。

       以第六章《小问题缘何成为大官司》为例。一开篇,作者便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主人公李祥福深夜突抓入狱的情景,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李祥福是何人,居然被公安连夜抓捕,又事出何因?然后作者才在为我们娓娓道来。农民李祥福靠个人的经商头脑创立起向阳红这一石榴优良品种的农村民营企业而发家致富,但他对自己品牌维权的行为遭到政府的反对,从而引一场小官司。没想到,这样一个悖逆政府的意见的事件,竟最后发展成惹祸上身、令他锒铛入狱的导火线。作者耐心的理清了“小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在让读者的疑问豁然开朗的同时,更用主人公的遭遇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因为希望全县人民可以搭向阳红石榴企业发展的快班车奔全民致富,地方政府选择放任民众对红石榴商标的侵权行为,固执的否认了李祥福保护企业商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还故意处处与向阳红法人代表作对,截留中央财政的专项拨款,乃至最后发展成一个经济犯罪的大官司,随便捏造了一个罪名,就把一个踌躇满志的企业家送进了监狱,毁掉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民营企业。据此,作者直率地指出,基层的许多问题最终闹成官司乃至事件,往往与基层官员对某问题的基本认识有关,因为他们会出于某一认识而强硬执行,或视而不见乃至推诿扯皮,最终导致事态不断扩大,甚至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谓一针见血。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作者身为职业记者,为什么能对“三农”问题如此饱含感情、充满关切?为什么对其中各种复杂问题能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在读完本书的“后记”之后终于有了答案。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农民的子孙”,生命里或许携带有农民的基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名农业记者。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广大底层百姓关切的博大胸怀,体现了一个社会公民对社会的深厚责任感。

       身为一名九零后的时代青年,我从中读出了乡村何去何从,意味着中国何去何从,乡村治理依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这样一个简单却又非常深刻的道理。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本书揭示的一系列农村现实问题,能够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更能吸引我们青年学子对农村投去关注的目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