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石钟山的近作《关东往事》最后一节,我正在哈尔滨——长春——吉林的高铁列车上,这一天正是清明节,东北大地被阴云笼罩着,我在茫茫旷野上仿佛看到了80年前的哈尔滨、长春以及山林的炊烟。小说主人公马天阳和宋鸽在哈尔滨萌生的爱情充满了血和泪,他们美好的青春和憧憬相互纠缠在一起。在那样一段非常时期的历史交错下,小说的人物形象浮现在眼前,很像是忧郁的天空,长出了坚硬的牙齿。

  《关东往事》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哈尔滨,在长春警校毕业的党的地下工作者马天阳潜伏到哈尔滨警署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通过马天阳的上线,也是他后来的恋人宋鸽的切入,鲜活地再现了日伪时期部分有公职的中国人、日本人、苏联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不同命运。人物命运折射出信仰、忠诚以及给爱情带来的抉择。小说展现了哈尔滨、长春等地域特色,地下工作者面临的险恶局势下各种生死拷问着天地良知。故事中有作者的经验性写作,也有各类人物在特殊环境下被赋予的求生法则。整个小说大开大合,但始终围绕人性、情感展开叙述。

  由《关东往事》联想到了我的家庭,我的父亲、爷爷、太爷都曾在那个时期的东北度过。九·一八事变之后,我的太爷辞去了黑龙江省密山县县长的职务,回到吉林市过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原则就是不能做汉奸。虽然在辽阔的东北,在大的时空里,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在一个平民家庭生活里却是一次不小的抉择。我们的家庭生活状况虽然有别于萧红笔下的东北记忆,但作为东北人的后裔,必定有拳拳之心和激荡的情怀萦绕于心。

  石钟山的《关东往事》和以往的作品风格相比,既有相同之情,也有不同之风。相同的是他有很多描写军事和战争题材的内容设定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不同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更注重小说的质感和细节,一些人物特征寥寥几笔跃然纸上,绘声绘色的描写让我爱不释手。

  在火车上他(马天阳)扭着脖子向外面看……

  他把行李和提包放到三轮车上,小警察从兜里掏出钥匙,蹲下身。这时他才发现,车轮被一条铁链锁到树上了。

  “我不认字,你不用给我看。”署长一手把证明又按在桌子上,“对了,我姓魏,赵钱孙李那个魏。”(一句便道出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

  他没说话,紧张地盯着魏署长,他预感到魏署长说的共产党就是“李姐”(赵一曼)。他觉得嗓子发干,使劲咽了口唾沫。

  他一惊,来到警署快三个月了,他第一次接电话。他以为是宋鸽有急事找他,他把警署的电话告诉过宋鸽,如果遇到万不得已的急事,可以打电话找他。他心里一紧,等接起电话,才听出是侯天喜的声音,人顿时放松下来。

  对于苏联,日本人也早就有一并把它装入自己口袋的想法。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想在东北营造一个和谐的满洲国,那会儿日本人还隐藏着利爪,看似温婉;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人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暴露出来。

  小六子(一个市井小混混)就在人群里,袖着手缩着脖子,很认真地看着下棋。

  戒食鸦片的滋味不好受,抓心挠肝的。娜塔莎坐在侯天喜对面,侯天喜一脸讨好的笑,把脸上的肉堆在中间。

  众人松了口气,顶在头上的锅碗瓢盆都回了原位。

  一部文学作品所能表达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它给读者留下的思考和对似曾相识的往事的追忆却是无限的。石钟山通过人性的江湖再一次给读者带来了善与恶、爱与恨、美与丑的立体回眸。

  读他的作品,就像遇到情迷的恋人,挪不开眼神。

  石钟山叙述小说的能力十分惊人,他四平八稳地用文字摆兵布阵,在他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能体会到人物命运的多重变化。他注重每个人物的连贯性,读者会对他笔下人物心悬一线的命运所牵挂,同时又被人物命运多舛所纠结。《关东往事》女主人公宋鸽的命运是作家另辟蹊径的结果,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出现小人物的悲哀,直接与爱情的严重冲突,显得更加深刻与逼真。由于信仰的力量使他们不能最终走到花前月下乃至相伴一生,但是爱情的付出和等待变得极为难耐、苍凉,令人尤为惋惜和疼痛。

  火车即将到站,我的心还在那片荒芜的田野上。今年的清明我一定要到父亲的坟头去看看,父亲2010年去世后,把他安葬在他下放工作的地方。这是1935年发生在舒兰境内的“老黑沟惨案”的地方,残暴的日军杀害无辜百姓1017人……我想跟已故的父亲说几句话。父亲活着的时候,偶尔会回忆日伪时期的东北往事,童年的父亲厌倦学习日语,痛恨在日本强权下的谨小慎微,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日本人的脸色。眺望田野是心灵富庶的表现,然而我眼前却是小说人物的命运走势,迟迟让我钻不出来。那段历史,像心中搬不走的冰河,沉重、彻骨、寒冷、伤痛。

  革命志士赵一曼、林书记,地下工作者马天阳,日本宪兵队长田中,潜伏到中国并扮演汉人去做翻译官的侯天喜,小说还涉及到苏联的革命者、美丽的娜塔莎小姐,领导人马斯洛夫,在日伪警署当差的魏署长等等。小说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作为对手戏的侯天喜同样在长春警校毕业,他的自私、贪婪、阴险、狡诈通过细节描写,暴露出人性丑恶、无耻和狰狞的一面。

  石钟山的爱国爱家情怀,不仅仅是他作为优秀军人后代的自觉完善,更有他作为文化传承的修养和义务担当。在新时代的母语里,他的家国情怀都是通过悉心照料的文字一次次彰显出来的。

  《关东往事》结构十分严谨,这也是石钟山小说耐读的一大特性,他的文字从不拖泥带水,语言力求简洁干净。有点像他个人的性格,刚毅、果敢、爽快、风趣和幽默。他把特别复杂的场景往往用精彩的语言一笔带过,这需要大开大合的智慧和写作功力,同时也要具有驾驭删繁就简的艺术潜质。这些助力剂,在他的其他小说当中也有体现,比如《父亲进城》《特务037》《最后一个士兵》《狗头金》等大量作品中,都鲜活地呈现给读者。他善于捕捉普通人物的性格和特点,用他的话说:革命者也是普通的人,他们有理想和信念,也有感情,有选择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