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关于酒的文化太多了,诗词典故、名人轶事等不胜枚举。

喝酒的滋味,酸甜苦辣、悲欢交加,喝酒的好处、坏处,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酒能使感情加深,酒能使集体凝聚,酒能让人才华迸发,酒让朋友遍天下,当然酒也会让兄弟反目,酒会导致事故不穷,酒使家庭纠纷不断、夫妻间理论不清……真是恨不尽的酒、爱不够的酒、说不尽的酒、写不完的酒。

我喝酒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十年前,刚当新兵的时候。连队会餐,每人一瓶啤酒。延边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连队伙房的暖气不好,菜没等上桌就凉了,带有冰碴的啤酒一口下肚,全身马上就有打哆嗦的感觉。剩下的实在喝不下,于是就整瓶给了身边的战友,他高兴地接过。班长宽厚的对我说,喝不下就不喝。

上军校以后,中队自己办食堂,伙食搞得不错。夏天每周有两个午餐食堂供应散啤酒,学员们自己用饭碗随意地打,我一般只是象征性盛上半碗,权作饭后漱口。而喜欢喝酒的同学,天天扳着手指头计算,哪天该有啤酒了,心里的美就表露出来,惬意的狠。军校管得严格,集体喝酒属于合理合规,私自喝酒则属于违纪行为。但也有个别同学,没事就悄悄地买瓶酒喝,如果让中队干部发现了,就成了行政管理上的大事,晚上全体学员点名的主要内容。喝酒的同学也没有感到丟人、没面子,下次如果再有喝酒的,一准还是那几个人。

毕业后,下连队当排长。连长也是山东人,非常仁义的大哥。有一天,连长嫂子来队,宿舍里做了几个菜,喊我去喝酒。连长的口头禅,有多大酒量当多大官。年轻的我,总想好好表现,连长的肯定和激励让我热血沸腾,豪气冲天,酒喝的天昏地暗。事后他们说,我喝了差不多一瓶的白酒,但也因此吐得满地狼藉,半天没起来床。人生第一次,记忆深刻。

再以后,酒差不多充斥了军旅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有多有少,总体上说,我还是能把握住自己的酒量,没出过太多的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酒后痛苦的体验,平时和部属或朋友们喝酒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变成了我的口头禅,酒场上政策变得宽松,喝酒变成了“三愿意”,即愿意喝啥就喝啥、愿意与谁喝就与谁喝、愿意喝多少就喝多少。但这项政策,仅限于我和弟兄们一起,多说说话、唠唠嗑,谁都不喝多,清醒着回家,下次出来,媳妇也好给假。

不过,如果遇上职务比我高的、年龄比我长的,或是退了休的或是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领导,我则没有了酒桌上的主导权。不喝,总感到表达不了敬意,喝了,身体还吃不消,真是左右为难。为了让人高兴,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事没少干,每喝完一次,总有一种过关的感觉。

有一次,与一位敬重的长者等几个人聚餐,酒过三巡,皆感体力精力酒力不支,唯长者兴致不减,又张罗着上酒。我是实在喝不下了,如电源的保险丝到了临界点一样。但长者却要每人再干一杯不可。别说再来一杯了,就是看到一个空酒杯摆在自己面前,心里都是障碍,我没有丝毫喝下的勇气。长者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我说,你要实在喝不下,那就倒在你头上吧。那场面让我没法犹豫,当即把整杯的白酒倒在自己头上。此时外面正飘着雪花,那天我穿了一件皮夹克,酒顺着脑袋往下淌,众人围过来手忙脚乱地为我擦拭。我想,倒在脑袋上,总比倒进胃里舒服吧。当然,酒局也随之结束,但我似乎扫了人们的兴,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人见了面还觉得尴尬。

最近看《左传﹒庄公》,里面就记载了一段有关陈完宴请齐桓公的故事。原文: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故事说的大概意思是,陈公子完(也称敬仲)请齐桓公饮宴,齐桓公喝得很高兴。宴席时间很长了,天黑了还未尽兴,齐桓公就说点上灯继续,但是被陈完谢绝了。陈完说,臣只负责白天招待国君,不知道晚上还要陪饮,不敢遵命。齐桓公听了陈完的话,感到言之有理,起身告辞,宴席结束。君子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能没有节制,这是义;与君主饮酒完成了礼仪,不让君主过度,这是有仁有义的表现。

陈完请齐桓公吃的什么菜肴、喝的什么酒,史家不可能说得详细,我们也没有必要探究。但从故事来看,陈完的招待让齐桓公非常满意,宴席上气氛绝对融洽,借酒畅叙情谊,君臣感情得到升华,用古文就是一个 “乐”字,乐的内容那就看我们的想象了。

陈完是在走投无路的前提下,逃难到齐国的。陈完同陈宣公是兄弟,他是站在陈宣公大儿子,也就是太子御寇一边的。陈宣公为了让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御寇杀了,站在御寇一边的陈完,担心会祸及已身,于是携家眷投奔到了齐国。跑到齐国以后,人家齐桓公对他热情而且恭敬,还要拜他为“卿”。陈完没有答应,后来齐桓公就聘他为“工正”。工正,就是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且齐桓公给的待遇也不低,仍做为上宾不同于一般官员,还经常找他谈天游玩,恩宠有加。陈完这个人头脑非常清醒,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齐桓公能够收留自己,还体面地住下,任个工正就非常知足了。齐桓公能够到陈完家里那是极大的恩宠,遇到饭时请吃个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陈完拥有的一切,不还都是人家齐桓公给的吗。人家想点上灯继续喝,按理就是喝到第二天金鸡报晓、太阳出来,也要让客人满意为止,何况还是一国之君,收留接纳并施于自己恩惠的人。陈完却不,他懂得君臣之分,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陈完高明就在此处,喝酒要有节制,知道宴席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什么时候应该结束,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仁和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整天喝得醉醺醺,舒服吗?有少数干部感到有些不适应了,快下班了还没人邀约聚会就觉得心里有些空荡荡的……。”确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人们自觉了,应酬减少了,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普遍觉得解脱了,身体比以前好了,家庭也更和谐了。但有的时候,老战友、老同事们走到一起,还是难免有些酒局,还有的人没有改变过去那种劝酒的方式,以为客人没喝多就是没陪好,被劝的人拗不过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还是会出现一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

总书记的教导如雷贯耳,陈完宴请齐桓公有仁有义,平时我们能够想到这些道理,也许再喝酒就不是负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