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的名字很形象,正如李时珍云:“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 其伤人也。”其中茨、屈人、止行都是蒺藜的别称。都道出了蒺藜的特点,其果实尖锐有刺,往往伤人,阻止人的行进,甚至让人叫屈不已。

    《易》提到蒺藜,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说明受蒺藜之刺,那是不吉利的。

    但用于兵家就是有力的武器,以蒺藜的的形状制造的仿生武器“铁蒺藜”正是冷兵器时代很有用的防御性武器。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为蒺藜。”道出了“铁蒺藜”的厉害。

    儿时就知道这种草,喜欢它铺地细小的黄花,待到细看,却被那“子有三角”的果实刺中,疼痛不已,从此你会对此草留下很深的记忆,会讨厌它,视为“恶草”。

    《诗经》就视蒺藜为恶草,称为“茨”, 《鄘风·墙有茨》中的“茨”就是可恶和羞耻的代名词。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说的是宫中发生了丑闻,又臭又长,要是传出去了,那可真要羞煞人也。

    不用想,《楚辞》中若提到蒺藜一定是恶草,因为蒺藜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哪里都有,果然,《七谏·怨思》中提到: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於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节录)

    大意:

    行为高洁却被视为污浊啊,荆棘丛生以至成为树林。

    香草芎被抛弃于陋巷啊,恶草蒺藜却蔓延在东厢房中。

    贤者被蒙蔽无缘见君王啊,奸佞小人却日益得势甚嚣张。

    诗人以香草芎和恶草蒺藜相对,痛惜君王贤愚不分,香臭不分。唉,不说了,说到了都是泪,那蒺藜真不是好草,蔓延到哪里扎到哪里。

  《离骚》中提到“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堆积或聚集杂草。是不是可以做“茨”——蒺藜解释不得而知,因为“薋”“茨”相关,不妨列出。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离骚》节录)

    大意:蒺藜、荩草、苍耳充满房屋啊,你却异于众人不肯佩戴。

    总之不论何处提到蒺藜,没有一处是称许的。但是在今日的艳阳天下,我就找出蒺藜的些许妙用以满足我中国人期盼圆满美好的心。

    那刺人的蒺藜果实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的功效。可以“长肌肉,明目轻身”甚至强壮身体提高性能力。

    于是,蒺藜不再是“茨”、“止行”、“屈人”,让世界充满一些“正能量”,我这样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