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249315821497479.jpg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高山峻岭、峡谷飞瀑、江河纵横、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等。有谁能大胆的提出骑自行车环绕中国大陆?这个人就是从部队转业回四川的退役军人黄仁义。今年65岁的他以自己十多年来“环华赛”的经历,诠释了一种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铁人精神。

  黄仁义1969年12月从四川安岳县入伍。他工作特别认真、踏实,勇于吃苦、兢兢业业,不管安排什么工作任务他都能出色完成。当战士时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当干部时,多次受嘉奖,曾两次荣立三等功,是部队学雷锋标兵。他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提拔为副营职干部。1986年守备部队精简整编撤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工作生活17年的军营。

  转业回到了四川老家,安置到了一家国企。在企业他曾担任过武装部长、公安科长,还从事了几年的营销工作。回地方他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一直是企业的先进典型。1988年黄仁义腰椎疼痛加重,原因是他在部队的一次搬运炮弹时摔伤,造成腰椎骨折,椎骨错位的伤残。从家到工厂上班的路比较远,他就试着骑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腰部仍然疼痛,骑行了几个月后,腰部疼痛减轻了许多。就这样,黄仁义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上班,逐渐地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仁义爱上了骑行,从此,他延长了骑行的距离,加大了骑行的强度。经常骑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甚至几百公里的地方。经过一年多的骑自行车,他骑行越来越轻松,而且腰竟然感觉不再疼痛了。骑自行车健身尝到了甜头,他心想一直要骑下去。

  2002年,黄仁义在北京销售处工作时利用休假,决定骑自行车从北京回到成都。6月1日早上,他一个人骑上自行车从天安门广场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翻过秦岭,在佛县的两天时间里扛着自行车爬大山,穿森林,闯过千年不遇的洪灾区,13日顺利抵达了成都。实际骑行了11天,总行程2188公里,平均每天骑行了198公里。第一次骑行这么远的距离,黄仁义对骑行充满了信心。

  回到北京后,一次他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了法国人司徒夫的著作《裸奔》,书中详细记载了作者从新疆喀什骑自行车穿越青藏高原,到云南、广西等地,最后到北京的过程。共骑行了11266公里,历时105天(骑行95天),平均每天骑行119公里。可是,当他看到书中后面一段“与毛主席的长征”的题目时,黄仁义看不下去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骑了一下自行车,就敢与当年条件异常艰苦,又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红军伟大的长征相比,实在太狂妄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赶超外国人,他暗下决心,不超过外国人,决不活着回北京的铿锵誓言。

唐古拉山.jpg

  于是黄仁义决定骑自行车和司徒夫比个高低,为祖国争光,争气。2002年8月15日,黄仁义带着简单的装备,骑自行车从北京天安门出发。经过内蒙古,翻过天山,穿过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经新藏线、川藏线骑行一周。于2003年1月15日回到了北京,总行程17629公里,历时5个月(骑行130天),平均每天骑行135公里。不服输的他克服了各种困难,从时间、难度和行程上都超过了法国人司徒夫。在黄仁义50岁时超过了当年32岁法国人司徒夫的记录,取得了万里挑战的成功,而他的体重一下子消瘦了40斤。

 

  进入2003年,一天晚上睡不着,11点多打开电视看到了百年“自行车环法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精彩的比赛场面,怎么没有中国人参加呢?“环法赛”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可是中国还没有举办过“环华赛”。他想:能不能把环绕中国的自行车大赛办起来呢?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考虑的,受到“环法赛”的启发,对于中国将来能否举办环绕本国的自行车赛的想法一直没有停止。因为他认为,许多奇迹都发自民间,来自老百姓。

  黄仁义觉得,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而且会办的更好。中国是自行车王国,自行车运动潜力巨大。“环华”从没有人尝试过,而且,这只是个人的想法,要实现也得有一个过程。如果能组织民间个人“环华”,先把“环华赛”的路踩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时,正赶上黄仁义所在的国企转制,他决定内退,这样就有精力和时间考虑“环华赛”的事情了。

  2004年的春天,黄仁义觉得“环华赛”的时机来了。找不到赞助,保险也无望,只能自费。就是借钱、甚至倾家荡产,也要把“环华赛”的路探出来,无论有多大风险都无所畏惧。

  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提出离婚威胁,朋友的不理解。最后他爱人刘朗实在拗不过丈夫,心想,他对“环华”的事业这么执着,义无反顾,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就满足他的心愿吧。黄仁义毅然以民间个人的名义发起“中国人第一届自行车环华大赛”。


天路1.jpg

  2004年4月4日至11月5日,从四川成都天府广场出发。黄仁义自行车旗杆上的一面红旗迎风招展,红旗上“中国人首次自行车环华5万里”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黄仁义向西沿着川藏线,越过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经过内蒙古到达北京。到中国北极村—漠河后,骑行沿着沿海各省再到云贵高原,最后回到始发地成都天府广场。历时216天,经过了23个省、市、自治区。实际骑行191天,总行程25038公里,平均每天骑行131公里。

  一路上黄仁义克服战胜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经历了严寒酷暑、烈日狂风、穿越了戈壁沙漠,翻越了高山峡谷,骑行在世界屋脊,战胜了海拔4500米以上生命禁区的高原缺氧环境,走过了雪山草地。完成了当今世界上一次行程最长、历时最久、难度最大的“中国人首次自行车环华5万里”骑行的壮举。书写了从未有过的记录,创造了一个奇迹!

  陕西电视台《勇者无畏》栏目主持人张彤,在得知黄仁义“环华”的消息后,很感兴趣。之前曾专程来成都和黄仁义具体交谈了“环华”的事情,张彤紧紧握着黄师傅的手说:“我要报道的就是您这种原汁原味的老百姓生活,原汁原味的环华经历。”最后俩人约好在拉萨见。

  张彤从西藏拉萨到新疆喀什的“环华”段进行了跟踪报道,历时56天,行程3279公里。张彤第一次上高原,他不畏艰险,不怕困苦。摄录下了“中国人首次自行车环华”的真实历程,编导完成了《环华之旅—新疆线纪实》节目。

  在骑行的路上并非一路坦途,会遇到各种危险。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的峡谷中,总是刮着寒冷的雪风,空气稀薄,这里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的地方,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被科学家称为人类无法生存的“生命禁区”。别说是骑行,就是走着呼吸都困难,喘不上来气儿。黄仁义经受住了这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神山.jpg

  与张彤在喀什分手后,就成了黄仁义一个人的 “环华”征程。正值盛夏时节,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高温期。中午沙漠的太阳把水壶晒得烫嘴,摸一下头发都烫手,手背起了水泡。晒得白衬衣上出现一块块汗碱,还遭遇两次大沙尘暴,幸好躲在防沙绿化管理站中才化险为夷。历时三个白天,两个晚上,终于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当骑行到新疆达坂城时,黄仁义顶着大风前行,在不到20公里的路段就被大风刮倒十多次,有一半的路程是拼力推车过来的。当他骑行到转弯处,一阵更猛的狂风把他刮倒在公路边上。他手扶着地想尽快站起来,可是双腿痛得一动不能动,他感到双腿严重摔伤了。他坐在倒地的自行车架上,环顾四周没有人,也没有车辆来往。面对荒凉的戈壁滩,双腿抽筋断骨般剧烈的疼痛,他在“环华”路上第一次流下了泪水。

  为筹措资金,他说服妻子,不惜卖掉了家里仅有的30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借住在岳父家。一路走来,战胜了高寒缺氧和酷热沙暴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心想:我不能就此失踪在这荒凉的戈壁摊上。亲人、战友、朋友、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媒体的关注,想到了沙漠中那些挺立的胡杨……如果不被大风刮走消失,我一定要冲出大风区,万一不能走,就是爬也要爬过去!

 

  黄仁义忍着疼痛,慢慢地检查摔伤情况。右裤脚、袜子和鞋帮都被鲜血染红了。风大无法从行包中取出止血带,就把袜子脱下来,用袜子把右脚脖上的伤口包扎止住血。左小腿骨的前面也摔破了一块皮,出血不止,他把皮复原,用手压住止血。两个膝盖疼痛不能动弹,他用手慢慢的移动双腿。自救了二十多分钟,双腿有些知觉了,就强忍疼痛扶着车慢慢的站起来。可是腿上无力,大风刮得根本就迈不动步,他只好坐在地上揉动双腿。十多分钟后,腿能使上一点劲了。就再次站起来,低着头侧身顶着大风推着车,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苦苦挣扎了一个半小时,筋疲力尽的到达了国道312线与去托克逊的国道314线岔路口时,大风变成了微风。黄仁义终于闯出了大风区,他从行包里拿出药纱布,重新包扎好伤口,很幸运没有摔坏骨头。

  骑行在川藏线的一路上,先后四次在险要的盘旋路上看到数十辆军车行进,十分威武壮观。军车上的官兵们看到“环华”的红旗,在行进中庄严地向红旗敬礼。这时黄仁义就停下来,向战友们回敬军礼。部队战友们的这一举动,给予环华的勇士以极大的鼓舞。

  行进在新藏线的途中,黄仁义他们在路边吃干粮时,遇到两个外国人,他俩结伴骑自行车到尼泊尔旅行。开始他俩以为黄仁义是来欣赏雪域高原,当了解了情况之后,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的精神值得钦佩。”一路上,遇到很多骑友,他们对黄仁义都纷纷伸出大拇指,为他加油鼓劲。

  “环华”途中,还遇见了分别多年的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久别重逢,格外亲切,首长和战友们都给予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有的战友说:“黄仁义环华有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有我们军人的胆魄,你一个伤残人都能把环华路走出来,太不容易了。”也有的战友说:“你挑战外国人,超过外国人,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希望你要骑出中国人的精神,骑出军人的气魄”。曾经在一个班的战友说:“衷心祝老班长环华取得成功,为我们祖国争光,为我们当兵的人争光。”老团长语重心长的说:“我相信小黄环华一定能够成功,以后的路还很长,一定要坚持到底,一定要注意安全”。

348536045495509226.jpg


  老首长、老战友的关心和鼓励,给黄仁义巨大的力量。而黄仁义的“环华”之举又影响感动许多战友。在经过江苏看到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他从部队转业安置到一家企业,企业不景气,他无所事事,一度消沉,就恋上了麻将。老战友相见悲喜交加,黄仁义“环华”的精神感动了他。战友一夜畅谈,面对人生的未来,不怨天尤人,意志更加坚定,今后要振奋精神,扬起生活希望的风帆。

  路途上的住宿,多数时候是在公路道班和路边藏民茶馆里,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酥油茶。有时由于风大路况差,赶不到预定的驻地,就借宿在路边的藏民家中。在拉孜县柳乡柳村,他们一行向一家藏民借宿,受到了热情接待。藏族同胞心地善良,性格憨厚粗犷,勤劳勇敢。当他们住下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看望,他们端来酥油茶,还敬献青稞酒。大家问长问短,满满屋里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女主人说:“汉族是我们的亲戚,是一家人。”从西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千百年来,这段故事在藏族同胞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汉族和藏族以及各民族已经融入了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大家庭。      

  一路上,看到了不同的自然风光。当骑到日土县日松乡,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早上起来,四处百茫茫一片。这儿的高原就像年轻的仙女经过打扮一样,焕发出异常的美貌荣光。骑行到了祖国最西面著名的班公湖畔,没有到过班公湖的人,不会知道她的美丽。无论是谁到了这里,都一定会被这里的景色陶醉。当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雪峰上升腾的云气。微风吹拂,满目灿烂,湖上碧波银涛,鸥雁翔集,气象万千。班公湖以他迷人的美景,神奇的湖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凡是途经班公湖的人,都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沙漠.jpg

  骑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另一番景象。沙漠的晨曦,沙漠的落日余晖,都是震憾人心的景色。没有到沙漠的人感受不到它摄人心魄的美。天气晴朗的清晨,太阳就在蔚蓝的天际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清晨和傍晚,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驼铃声,看见被朝阳或落日映长的驼影。在无云无风的时候,有缘的人还会看见沙漠中海市蜃楼的奇观。

  来到河西走廊,正是这里的麦收时节,金黄的麦地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还有大片大片散发出醉人清香的油菜花和向着太阳尽情绽放的向日葵花,把田野装扮得十分美丽。远处绵延的雪峰和近处的牧草、树林、葵花、油菜花、麦田,感叹这里多姿多彩的美景。

  在军营时就会唱《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曲,进入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就在脑海中萦绕、回荡。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中国最大最好的草原牧场,也是世界上三大原始草原牧场之一。草原上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大小河流,水质清澈,广袤的草原美轮美奂。祖国山河的壮丽,更加激发了黄仁义“环华”的激情。

  2011年8月25日,黄仁义参加法国国际民间巴黎至布雷斯特至巴黎1230公里自行车赛(这是世界民间顶级自行车赛,要经过四次资格赛,合格了才能参赛)。中国大陆第一次参赛,黄仁义是第一个到终点的大陆参赛车手,让中国国旗第一次挂上了万国国旗大厅。

  一个全身心倾力环华运动的退役军人,从50岁就开始坚持长途骑行,十多年时间从未间断。现在,即使年龄大了也要在骑行的路上。为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他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为了心中的梦想,遇到任何困难都决不气馁,决不动摇。


雪山.jpg

  在2002年9月10日—11日,他首创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千里不眠骑行挑战成功;2005年7月29日至31日,从成都—重庆—乐至县52小时不眠,骑行了620公里;200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环北京33小时不眠,骑行500公里;20015年11月1日至3日,从成都—松潘—成都58小时不眠,骑行737公里。

  今年已经是66岁黄仁义,于2018年9月24日中秋节那天早上,7点钟从简阳出发,经由成都—重庆—成都,于25日23时56分回到家。而且一直冒着雨(未采取防雨措施,31小时冒雨骑行),经过40小时56分不睡觉连续骑行569.2公里。这是他第17次千里不眠极限挑战获得成功。

  2006年7月17日至11月11日,黄仁义穿越了青藏高原的四条天路(川藏路、青藏路、新藏路和滇藏路),骑行11909公里;2007年4月15日—5月18日,环陕西省骑行了4762公里;2007年8月18日—10月14日,环四川环蜀万里行,骑行了6355公里。十多年来,黄仁义坚持长途骑行已达40多次。

  这些年,黄仁义骑自行车5次环中国大陆,创造了连续骑行路程最远的记录。6次骑行横穿“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去年8月已经65岁的他又一次穿越了青藏高原,这已经是他第11次穿越青藏高原,直面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缺氧环境。总骑行超过20多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环行地球5圈。赢得了“环华铁人、环华英雄”的称号。他这种矢志不渝的坚守,展现出了一名退役军人为国争光、生命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北极.jpg

  一路上,看到了壮美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沿途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许多淳朴善良的人。他说:“经历环华才知道祖国有多美,才知道祖国有多么辽阔,才知道祖国有多伟大,只有在骑行的途中,我才感觉自己是真正地活着。不走出家门,哪会欣赏到不同的地域风光。在有生之年不会停下环华的脚步。”

  黄仁义还自豪地说:“民间个人行为的‘环华’,是为国家将来举办‘环华大赛’探出路来拉开了一个序幕,以此填补了中国无‘自行车环华’的历史和无‘环华’大赛路线的空白。对于促进中国早日举办‘环华大赛,’促进中国成为世界自行车运动强国,把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骑行来帮助更多的人健健康康地生活,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都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在骑行途中,黄仁义遇到穷苦的孩子总是伸出温暖的双手。2002年6月9日,秦岭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在108国道1534公里处陕西省洋县秧田乡秦岭山区的半山坡上,见到一家草房破陋贫困无钱读书的两个孩子时。黄仁义和陕西电视台勇者无畏栏目主持人张彤一直资助她们,现在大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在西安工作了,小的孩子在读重点高中。今年大孩子邵红红专门到四川简阳来看望黄仁义。

  2012年在第三次“环华”时,骑到318国道4999公里处的西藏拉孜县热萨乡强公村时,见到一群没有衣裤穿的贫苦小女孩就停下来。第二天,六一儿童节买了衣服给全村的小女孩送去。

  2016年10月1日,黄仁义“第四届环华五万里自行车赛”经云南罗平县上庄科村,找到了四年前见到的8岁放牛女孩张旦蔺。她父母打工去了,正和9岁的弟弟,还有10岁的堂妹及15岁的堂哥,在七十多岁爷爷带领下,忙着收割水稻。中午12点整,她堂妹忍着饥渴顶着烈日意外割伤了手指,献血染红了稻穗。黄仁义帮助迅速止血,止血包扎完后,她还要坚持把田里的水稻收割完,黄仁义抢下镰刀帮助她们收割起水稻来。当天吃晚饭时,黄仁义认了4个放牛娃为干儿女,把这4个孩子当成了自己远方的亲人。

  黄仁义在十六年的“创建民间环华赛”骑行途中,收了17个干儿女,把她们都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尽力关爱。这些孩子按照当地的风俗分别给黄仁义叫干大、干爹、爸爸、亲爹、大舅、伯伯等。现在有6个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黄仁义一直牵挂着远方的这些孩子们。有时间就骑自行车去看她们,鼓励她们。在“环华”路上,看到生活穷苦的人,黄仁义就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把情和爱洒在漫漫“环华”路上。

达坂城3.jpg

  黄仁义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他把骑自行车“环华”看做比生命都重要。黄仁义说:“也可能我这一代人等不到环华大赛的那一天,但是我能把环华的路先走出来,要做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他决心一直骑下去,生命不息,“环华”不止,直到永远倒在这条路上。亲人、战友、朋友为他担心,但更多的是对他关心、支持和鼓励。

  黄仁义做了一件普通人不敢想、不敢做、也不愿意做的事。黄仁义在骑行所到省市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许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陕西电视台记者崔嘉跟踪报道了2008年“第二届环华赛”新疆和西藏万里赛段,并制作了《赤博》四期节目。

  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到简阳黄仁义的家专题采访报道“环华赛”。中央电视台10频道编导马少朋采访报道的节目《丈夫的事业》。中央电视台12频道编导王进力采访报道的节目是《环华疯子》。

  成都都市报2004年11月6日报道的题目,《首个“环华五万里英雄”凯旋》,副标题:简阳人黄仁义历时7个月回到成都起点,和出发时已判若两人,但仍然很精神。

  成都军区国防时报2005年11月3日报道的题目,《骑行神州九万里 “环华英雄”第一人》,记简阳市优秀军转干部黄仁义。


报纸.jpg

  四川资阳日报2006年12月10日报道的题目《天路圆我英雄梦》—简阳“环华英雄”黄仁义成功挑战四大天路。

  四川农村日报2011年7月27日报道的题目,天涯孤旅 矢志不渝《前进!前进!前进!四川“铁人”》。

  华西都市报2012年11月19日报道的题目,《骑行2.5万公里 简阳老人198天环游中国》人民日报2017年9月2日报道,《一辆自行车,11次穿越青藏高原,64岁大叔一路

  向西藏》

  除了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报道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的多家媒体也对黄仁义“环华”进行了专题报道。进行报道的已达到70多家电视台、报社杂志。

  黄仁义环华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他这种坚毅、乐观向上感染着许多人。他是我们退役军人的骄傲!是中国人自行车运动的骄傲!是战友们心中最美的退役军人!

  从“环华”最初一个人,现在已扩展到21人,他骑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一脚一脚蹬出了自行车“环华”的路线图,蹬出了自信心。展现出一个退役军人、一个老兵的风采!骑出了中国人豪迈的英雄气概!更骑出了黄仁义精彩的人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