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者凤楼  戎马回甘


      引子:

      受银河悦读中文网独上月楼(李玲)董事长委托,挖掘和宣传“身边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展示活动,我自然想到高凤楼首长,在我的印象中,他敬业好学,博览群书,谈吐风趣幽默,哲思深邃。实际接触他,能力卓越和才华横溢,在治学方面所留下的足迹依然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与之交谈,深有感慨,虽已过古稀之年,但哲思之深邃,叙事之风趣,语言之清新,文字之简捷,立意之高远都非同一般,尤其那种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的风格颇具军旅大家风范。


      山崖

      军人血性是忠诚,

      爱国为民动真情。

      听党指挥牢记取,

      天下兴亡敢担承。

      ——高凤楼


      打开高凤楼的日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便会引领你走进他的世界.......


      二、志为青史添光辉1538732450979704.jpg

      在书房中,翻看过去的日记,年轻时的风采跃然纸上:

    那是1982年8月29日,我与董臣同志(政治处干事)从龙泉坪到延吉市,拜访“戏剧评论杂志社”的评论员靳大经同志和延边艺术团的编导谭亮同志。他们在《延边日报》上发表了关于清朝大臣吴大澄在延边等地区与当时沙俄谈判斗争的史实。

      为了搞好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四边”教育,我们整理一些古代志士仁人的戍边事绩,特意请教这两位老师。两位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还把他们专门为吴大澄创作的话剧《千古丰碑》送给我,供写讲稿参考。

       我们因此成为好朋友,一直保持联系到现在。后来,我有两篇这类的研究文章发在报刊上,以戍边英雄为背景,给官兵多次讲课。为保持“原汁原味”,还是把当时的日记抄录如下:

       8月29日:我与董臣同志来延吉市靳大经家,请教关于吴大澄的有关史实。大经对该段历史颇详细,我们收益甚大。当时艺术团编导谭亮在场,谭剃秃头,显得又大又亮,很有大编导的派头,说话很幽默。离别时,大经、谭亮送出门外,我始见,楼前河水新涨。且过浮桥,回首望去,颇生感慨,写诗以志:

       傍水楼台映日月,依山营垒立边陲。

       往史兴衰成旧事,笔走龙蛇理是非。

       程门立雪传佳话,求师百里乐忘归。

       心潮逐浪情难却,志为青史添光辉。


       三、忧患意识无时无刻都在

       忧患意识是政治家潜在的气质,是军事家深谋的内涵,是领导者清醒的基因,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引线,是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公民文明成熟的标志。

      无数的成功与失败昭示人民,凡事以眼前的、暂时的、一个阶段的、一定范围的胜利,为稳定和平而满足者,没有不失意、不挫折、不付出代价的。中国人很懂辩证法,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兴邦,逸豫亡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这些充满忧患意识的格言能够被写进典籍,被称道、被承传、被认定为警言,被诩为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

      竖看历史,已经独立的民族和拥有主权的国家,其领导集团的成员直至其普通公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更为可贵。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把赴京执政称为“进京赶考”,担忧能否“合格”。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克服“四种情绪”,坚持“两个务必”,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老人家的“忧患”不是多余的。建国不久,当《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时,有人征询毛泽东同志意见,能否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似乎以不合时宜句子改掉,毛泽东则坚持保留这个可以激发国人忧患意识的词句。

      实践证明,取得民族独立和拥有主权的国家,尽管面临和平盛世,而“最危险的时候”,仍然考验着每一个执政党。东欧、苏联的巨变,并不是枪炮下的颠覆。失去政治家的清醒,丧失全党及国人的忧患意识,偏向强大对手的战略误导,不能说不是这些国家执政者的沉痛教训,冷战枪炮对峙下的“最危险的时候”,人民凭直觉即可看的很清楚,和平盛世下的“最危险的时候”,却要凭独到的眼力和思考,这个眼力不是普通的视力,而是洞察力。

       忧患,就是对隐患的洞察,对潜在危机的思虑,有了忧患意识,则可以未雨绸缪,出智慧、出对策,消除隐患,转患为利,化险为夷。可以说,在和平条件下,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个领导集团的雄韬伟略,就表现在是否对危及其自身生存发展潜在的、长远的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充满强烈的忧患感。

      当今,正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问题。《邓小平文选》三卷收编的他离休后的十二篇谈话文论中,竟有十篇涉及这类内容。他告诫人们,一定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他的这一嘱托,蕴涵着多么沉重的思虑啊!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稳定了,居安思富乃人之常情,可是,忽略居安思危却会埋下隐患。

      有人说,国富可以修得起“圆明园”,却经不住“八国联军”的一抢、一烧;民富有很少国家能比的上科威特,却没躲过入侵者带来的惨祸。这些血的代价告诉人们,国富还需兵强,兵强源自综合国力!那么在“强兵”上,在“综合国力”上,我们又怎样呢?

       放眼世界,环视周遍,顾及自身,忧患意识的树立,仍然是面对现实的严峻考验,也是精神文明光束中应该聚焦的强点。不消说,我国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其中有上百万平方公里或有争议,或有些岛、礁被别国占领,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空间防卫的变化,更足以使我们震惊。一位将军说的好,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真诚希望世界上的朋友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很难预料,哪位朋友会变心,只要世界还存在着国家和边界(含海、空域),为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斗争就不会终止。何况,我们已知晓,由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维护国家权益的范围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了军事的范畴,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一种综合安全。维护国家权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与全体公民息息相关,但全民的这种国家安全意识却远远没有与客观要求相适应。因此,我很赞赏这样的话:“没有国防教育的国家是危险的,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忧患意识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发展中的精神瑰宝,是潜在的警觉,他可以转化为一种全民的崇高责任意识和全民的拼搏进取精神。

       (作者注:高老师书于1998年3月)

      1538732483111680.jpg四、追寻育人的哲理     

      军旅藏书家高凤楼大校,36年来始终在部队从事政治思想工作。他一边带兵,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书已经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徜徉书海之中,饱学东西文化,他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近期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站在书脊上……》一书。这本集子选登的是作者自80年代以来,在军地各级报刊发表的部分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这20年间他对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思索的脉络。这位学者型军人的作品集的出版,给读书界和军营都吹来一股生气。

     《站在书脊梁上……》包括七个部分:“用知识了望”印记着他在书海中畅游、对多元领域知识的涉猎;“读世间活书”袒露他多年来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和酷爱读书的心态;“说时下短长”道出他笑对人生的世界观;“论纷繁事理”表白他一生坚定而分明的政治立场及对社会重大问题凝重的思考;“集诗词一束”表露他宽阔的心胸和远大志向;“平常一段歌”记录他的一些战友、朋友和他的有情;“人生当自强”描述了他从青年时期到军营生活的各个侧面。

      在《一千大于一千五》中,作者旁征博引,使大量的军事战例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阐明纪律为什么能产生战斗力,成为我军第一位把纪律量化的理论家;当前一些人对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谈论不一,凝虑较多,作者在《关于腐败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引导大家坚信党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在《读懂蝴蝶花纹》中,作者从蝴蝶翅膀的花纹写到迷彩服的伪装性,渗透着他思维的跳跃性和对大自然的悟性。

      读罢这些作品,窥一斑可见全豹,作者那耿直倔强、不怕吃亏的个性,跃然纸上。作为一个读书人,有缘读到一本作者站在书脊上,面对千军万马而写就的、阐发独到见解、富有哲理的好书,感到无比欣喜和快乐。

                                               

      五、让“善文化”发扬光大 

  时间:2016年3月26日上午9时,

      地点:长春市国学大讲堂(文庙)

      事件:  举行“善文化”讲座。

  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党和国家运用慈善立法的方式,确保“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使我们的祖国,五年内全面实现“小康”,确是一件改善民生的大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了解、熟悉什么是“善”文化?以及“善文化”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高凤楼先生从“善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善文化”的历史沿革发展及当下弘扬“善文化”的重要性上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朋友们分享。高凤楼先生曾被吉林省、长春市评为“十大藏书家之一”,现为省国学研究会、道德协会顾问。他的讲解,联系实际,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见。

      高老师幼年时代精读国学经典,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庄子的研究。几十年军旅生涯、厚重的人生阅历,对庄子智慧精髓深刻领悟。在他眼中,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善于采用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表达其特有的思想世界。高凤楼都以他独有的视角,作深入的思考。高老师儒雅知天,正名开山,德易能变,明道悟禅。精透绝学,神通百术,堪天舆地,道法自然。而高老师之胸怀,更是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志向;以“培养国学传承人才,培育经世致用大才”为传承目标。从当下个人与企业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出发,总结和提炼古圣先贤之智慧,打造“乾坤并健,学以致用”的能力模型,从明事与物与人之理,到悟天地人三才之道,进而运用于生活工作日用之际,真正解决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困惑所在。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往往受名缰利锁的牵绊和纠缠,什么是快乐,怎样认识快乐,如何实现快乐等人生基本问题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但快乐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快乐,是精神的愉悦,是心态的和谐,是情绪的饱满,是幸福的伙伴。高老师将详细阐述追求快乐的意义和途径。这让他想起部队的故事......


      六、难忘的野餐

      1977年9月的一天傍晚,我团整装出发到大荒沟救火,在汪清县城登上了小火车。车厢是敞开的,天空的月亮似乎与急驰的列车滚动着赛跑,两面的山峦如坳黑的水墨画。小火车的古老,与山区晚上的景致搭配起来,使人仿佛回到了万古洪荒,我久久难以忘记当时的情景。

       四面八方来的救火队伍很快控制了火势,天亮时,就是清理余火了并开始用早餐。这时,一营的副教导员杨凤海喊我,让我到他那里吃饭。我穿过轻烟雾气笼罩的树丛,寻声过去。哈,老杨在一处高岗上摆了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还散发着浓烈的香气。我问,这是啥呀?他慢条斯理地说:这是深林里特产的“乳猪”啊!我笑了,心想,这里哪能有“乳猪”啊?我细细一看,原来是烧死的刺猬!他捡来10 多只!救火时,我也碰上烧得半死的刺猬,但我没有捡。他边笑边撕下一只刺猬腿,说先尝尝再说,并从背着的水壶里倒出一杯老白干,递给我。我试着放到嘴里,并将那一杯酒一饮而尽,啊,妙极了!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时“尝”呀?

      老杨边吃边喝,还向战友们侃起了他的预谋:我听说来森林救火,马上把水壶装上了老白干,准备捡烧死的野味改善一下伙食。过了一会,老杨又去组织歌咏比赛了,看他往队前一站,一双大手,挥动起来,还真是很有力、很威风;他带的一双近视眼镜,闪闪发亮;重唱轮唱,他指挥得听和看的人都很兴奋;这家伙野外生存工夫也很厉害啊!这时,那边跑来了朝鲜族的卫生队李金石队长,手里拎着两条烧好的蛇,他说这比刺猬还好吃。我吓了一跳,他说,大家尝尝吧!李队长让我吃了一个蛇胆,他说可以使眼睛更明亮。战友们伴着林场送来的白面饼、菜汤和烧死的小动物,吃了一顿难忘的野餐,吃过之后大家都说真的好吃。

      直到以后的好多年,战友们回忆起那次救火的过程,总要提到这顿美味野餐,也算是野外生存训练的一次尝试啊!


       七、理性爱国靠引导

1538732526170491.jpg

      一是充分肯定大学生对某些敌对势力分裂祖国行为的义愤,是一种爱国之情;二是充分肯定大学生保持对某些团体资助敌对势力的警惕,是忧国之心;三是充分肯定大学生关注奥运,弘扬奥运精神,是报国之行。同时,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国内外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党和政府指导这场斗争的策略性,以及大学生受环境局限、应具备的理性。因此,要听党的话,遵守纪律,把注意力用在“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上”。相信党和国家有能力妥善处理各种麻烦,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本着这样的认识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大学生们是通情达理的。如:有的学生建议要在每扇窗户上插上五星红旗,表达学生的爱国之情,这样就要买几千面旗帜。做工作时,我们讲清,买旗帜会加重学生们的经济负担,还需要几千根竹竿,没有地方插,旗帜会东倒西歪,之后还得保管好。否则可能仍的到处都是“红旗”,效果很难达到学生们的预想,结果出现新的矛盾。最后同学们放弃了这个想法。认真把精力放到了学习上。

      (作者注:高老师记录于2008年4月29日)


       八、林中的响箭

       记得鲁迅先生曾把当时青年们的“文学作品”,称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鼓励他们在文坛上有所作为。

      自去年6月,我院组织人去韩国两所大学访问,关于互派留学生的协议,今已落实。大二学生代表于晴发言说:“一滴水如果安于自己的渺小,那就不会有水滴石穿的魄力;一只鸟如果满足于自己初飞的高度,那就不会有鹰击长空的壮阔;一个人如果满足于自己的平庸,那就不会有举步成功的豪迈”……“或许,一年后学业有成的学哥学姐们归来之日,也将是我们的赴韩之时。我们会把学哥学姐们勤奋吃苦的精神继续弘扬和发展,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接着派出去的8名留学生,他们是冯金兰、韩建、金星、刘治含、王晓翠 、徐放放、叶莎蕾、于思涵8位,也出一名代表作了感人的发言。之后,参加欢送会的领导都作了讲话。商院长深情地说:“学生们的好成绩是对老师精神上的最大宽慰。”可以说这8位留学生他们的出国真的成为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纪元。

      2008年8月27日,在长春大学光华学院会议室,我院为8名首批赴韩国交换留学生举行了座谈会。院长张增林、副院长高凤楼、副院长于福、外国语学院院长商薇、朝鲜语系主任王勇等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座谈。我院此次赴韩进行免费交换留学的8名学生是:赴韩国湖南大学4名,分别是金星、叶莎蕾、王晓翠、刘治含。赴韩国顺天乡大学4名,分别是韩建、徐放放、冯金兰、于思涵。此次赴韩交换留学项目的实施,代表我校正式走出了国门进行了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启了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纪元。


       九、“菩萨心肠 霹雳手段”                 

       “管人是最难的,管学生更难,这是一辈子的学问。”名曰“管”,其实是“导”,即“引导”。军人出身的长大光华学院副院长高凤楼在与记者攀谈中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凝缩了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来最深的感触。这位与学生一起在食堂就餐、一起野游、一起军训、一起拉练、一起聊天的花甲老人,在谈到与之融洽相处的学生时,言语和目光间充满了师者的严厉和慈者的怜爱,用他的话说,管理学生要“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高副院长在学校一直主抓学生管理工作,在部队就当政委的他,在做起学生工作时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打法”。打一个基础、活一个机制、设一个平台、办一张院报、抓一支队伍的五个一“工程”可以说是他管理学生多管齐下的独家“战术”。

      “打好一个基础”,严抓新学期军训,28天的军训时间雷打不动,他要求学生军训要“晒一脸黑、退一层皮、掉几斤肉”,让学生在入学初就打好自理、自立的生活基础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基础。“军训不留死角”是他每次军训对教官、辅导员和学生百说不厌的一句话。

      “活一个机制”,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要求学生干部要发挥四个作用、承上启下的协调作用和思想工作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干部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活动的组织者、思想的开导者和老师的辅助者。

      “设一个平台”,在校网上开设留言板,学生有问题可以在上面尽情发布,由学校领导和学生干部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为此60多岁的他硬是学会了上网聊天和发E—mail。同时他还公布手机号码,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精神、感情等方面问题的短信交流,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办一张院报”,把院报办得有特色、有活力、有思想,把学生最阳光、最精彩的一面利用报纸得以展示和张扬。

      “抓一支队伍”就是抓好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教师队伍,经常请教育专家给老师培训,做思想政治工作,设立评估标准,量化老师的工作业绩,并实行末位淘汰制。

       “学生如果需要一杯水,我就要有一桶水,或长流不断的泉水。知识只有不断更新和汲取,才能抓好学生工作……管理学生的最高层次不是人管,应该是自管,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提高自己……”高副院长的这段话相信会给很多办学者和为人师者以深深的思考和借鉴。

    

     十、 潜心教研:光华园三字经

      高学府,新殿堂。有目标,不迷茫。爱祖国,有方向。

      爱校园,敬师长。爱学习,有理想。爱公物,德高尚。

      学知识,是本分。熟生巧,练本领。学无涯,贵恒心。

      山有路,勤为径。读活书,动脑筋。讲方法,勇攀登。

      敏于学,手脚勤。会做事,善做人。上课时,须认真。

      作题目,要细心。不抄袭,思考深。多练习,勤耕耘。

      逢考试,最神圣。不作弊,悬明镜。不马虎,莫分心。

      有进步,真本领。主动学,得高分。好成绩,孝双亲。

      住学校,好学生。爱国防,受军训。学军人,摆物品。

      如宾馆,搞卫生。熄灯后,即安静。精神好,作风硬。

      学交往,贵真诚。讲脏话,不中听。好学友,三生幸。

      师他人,以为镜。闯红灯,万不能。护环境,净心灵。

      同宿舍,惜缘份。手足情,格外亲。品行端,仪表正。

      衣整洁,面容净。女士美,淑且纯。男子汉,有精神。

      每顿餐,养德性。餐厅里,语轻声。重俭朴,知艰辛。

      不酗酒,好品行。一粒米,都不剩。餐桌上,收干净。

      人生美,惜青春。外出时,结伴行。上网络,讲文明。

      婚恋事,要谨慎。聚精力,学风正。成栋梁,好前程。          

      1538732614126616.jpg 十一、善于嫁接出成果 ——从健康教育想到国防教育           

       我常听健康教育,感到健康教育与国防教育是相通的。而健康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入耳入脑,这对我有三点启发:一是健康教育有大师。如洪昭光、齐国来等都是医学界的专家,也可以说是健康教育领域里的大师级人物。这些人知名度高,家喻户晓,可信度大,影响面广。二是从预防切入,揭出了健康的规律。教育时归纳的“口诀、“提要”、“四六句”、“顺口溜”等,深入浅出,朗朗上口,有趣易记。三是有良好的传播机制。官方的医疗保健组织,半官方的各种老年协会,以及民间的各类生命科学,养生保健组织,多层次,多手段,多人员,传播有致,覆盖面广。

       健康教育是依据人这个有机体如何防治疾病侵入应树立的观念,及围绕机体健康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的总和。国防教育是把一个国家作为有机体,防止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最高利益应有的观念,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总和。故两项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相似性。如果两项教育搞好嫁接互补,国防教育一定会大有起色。

       (一)国防教育应有专家、学者、大师级人物登上讲台

       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理念建设,需要专家、学者登台,需要缜密思维,系统思考。需要理性的提炼,浅出的论说。多年国防教育实践的深化,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总结新的理论观点,推进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普及新的国家安全观,特别是弘扬全民国防意识,树立面向世界的大国防观念已经历史的落在我们这代人头上,也在呼唤有关专家、学者、大师登上讲台,履行历史性职责。尤其军、地大专院校的课堂,更应是学者、教授,专家们必须占领的阵地。当然,全民性国防教育也需要具有地方民间色彩的专家们展示聪明才智,担负承上启下的责任,把国防教育搞好。总之,国防教育这条战线上需要涌现自己的洪昭光、齐国来式的人物,那样国防教育就会如同健康教育那样,深入人心,惠及百姓。

      (二)善于总结推广国防教育中带规律性的认识

      如:洪昭光在健康教育中提出:保证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是保证人体健康最基本要做到的。一听即懂,一用则灵。而国防教育何尝没有自身的四大基石呢?我们常说的“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技能”教育,不也可称为该教育的四大基石吗?而如何解读,怎样摆放这“四大基石”每一项的内容及要旨,健康教育中都有具体生动的阐述。如:在“合理膳食”上,洪昭光概括为两句话,十个字:第一句叫做一、二、三、四、五,第二句叫做红、黄、绿、白、黑。而记住这两句话,十个字,知晓内涵,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展开时很简练,易懂,便操作。我认为,国防教育也可以归纳提炼出自身的“一、二、三、四、五”等等。当然依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可多可少,都是可以的。如同找出声音的七个音阶,颜色的七种原色,味道的“苦、辣、酸、咸”几种要素,尔后展开,搭配,排列组合,就会展现出千百万首歌曲,千百万张图画,千百万道美肴一样,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目不暇接的涌出创新成果来。如:结合国防教育的特点,我曾总结提炼出当今国防的“四相模糊”,《人民日报》内参,《吉林国防》都曾登载过。还有“四个最大”即:“最大的国防在身边,最大的敌人是麻痹,最大的利益在爱国,最大的忧患在自身。”以及估量国防实力的四条标准,即:“国家防卫小于国土防卫的国家是弱国,国家防卫等于国土防卫的国家是正常国,国家防卫大于国土防卫的国家是强国,国家防卫超出国土防卫很大,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有攻防能力的国家是超级大国”,这些归纳,提炼在国防教育中,得到众多听众的认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别人愿意听取或探讨。当然,值得重视思考的是,我们看到在健康教育中,挖掘教育的内涵,提示事物的本质才是最打动人的。如:洪昭光把健康教育归结为六大功效,即: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奉献社会,享受生活,延年益寿,消灾去祸。真是振聋发聩的,我们在国防教育中应引以为师。

       (三)要建立进行国防教育的良好传播机制

       现在国防教育已经有法可依,并纳入依法治国大系统的链条,“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指导操作体系正在形成。根据以往的经验,参照健康教育的做法,我认为,在现行领导体制的前提下,应设立国防教育研究专家组或在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吸收个别学者、专家作为成员,并给予相应待遇及一定的调研基金。也提倡半官方,民间组织,广泛联系“军事发烧友”,开展群众性的国防教育讲座,参与地方读书报告会,学术演讲。确有造诣的,应设立相应职称,如“讲师”、客座“教授”、等级专家等等,评估条件纳入学位审批部门统一制定。同时,要加强经费投入,采用电化教育手段,设立网站等措施,把国防教育活跃起来,在“活”中图创新,并在教育中把国防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入情入理入实的把教育搞深化。从而,健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两朵并蒂莲花才能竞相开放。

                                  

       十二、知识·脑力·观念

       某些事物的超常功能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时候,人们用“特异”来称谓,以示其“神秘”。当人们具备相应知识的时候,“特异”才被“揭密”。实践证明:科学是揭开“谜底”的钥匙,而知识则是科学的载体。

       有一群怒火中烧的人突然被制服,他们有的头痛,有的恶心,有的腹泻。这是什么武器的“特异功能”呢?原来有一种非致命武器,通过施放超低能频声波,引起的上述反应。无独有偶,据说北约组织已同法国一专家组签定一项合同,为禁止敌机进入某一空域,这种武器不是击落敌机,而是通过电子手段改变敌机的飞行程序,使之不知不觉地飞往它处。这种类似“神话”的功能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高科技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奇观。近年来,美国正在研究的反装备技术还有:利用某些微生物使飞机油箱中的航空燃料突然变成无用的胶体;在公路或机场跑道上喷射某种化学物质,使车辆或飞机的胶轮变得象瓷器那样脆而易碎;利用常规炸药激励电磁脉冲发生器,摧毁雷达、通信设备和武器系统中未加固的电路;把陶瓷片发射到空中,能损伤飞机的发动机,或使隐形飞机的隐身能力降低到被雷达发现;……这些科技的奇特,实质是知识和脑力的运用。这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同经济一样,战争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脑力而不是天然力量。”《大趋势》一书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也预测:“在未来社会中,我们将知识生产系统化了,并扩大了我们的脑力。”同时,“这些知识是我们经济的驱动力”无怪乎一些有识之士无不警示当今:21世纪的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存在决定意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军事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80年代中期即有人预测,未来战争将是高度的“科技战”、“智慧战”、“人才战”。军力更多的将要依赖信息、知识、智力。并且,谁抢占这个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下个世纪的国防建设上获得战略主动。这种主动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赢”,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面对20世纪近百年来的变化,一位哲人曾感叹道: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公民,每个时代的精英都应抓住时代的脑袋,抓住时代的脑袋就意味着掌握时代精神这一历史的灵魂。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大脑。21世纪可谓人类脑复兴的时代,是人类超越“脑不知脑”,“脑对脑的挑战”的时代。

       早在100年前,即上个世纪末叶(1892年),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就曾深刻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集第561页)头脑革命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发大脑的潜能,涉取知识,运用知识于实践。放眼看去,当人类足迹已至太空外星际时,不要忽略了内在的宇宙——人类大脑潜能的开发。

       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的更新,不可小视,在世纪之交,重新审视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已不可延缓。军事人才的知识型,军事装备的智能型,军事机构的革命型(象战争年代那样简易、科学)、背靠经济的富有型已不可忽略地成为当代军事家、政治家所思考追求的目标。但这已不是我这小小千字文所能展开论及的了,只是录以备忘。


      十三、我是我,我是退休老高头

1538732653420936.jpg

      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周国平说“哲学最根本的就是如何认识自己”(大意)。于是用哲学思考来回答“我是谁?”

      “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这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了。

      我是我,天上一轮月地上一个我,我在世界就有我,我不在世界就没了我。所以我要珍惜自己,我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意义,活出味来,活出趣来。我是自己的主宰,我是自己的统帅,我是自己的舵手,我是自己的圣人!我自信能做到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

      世上的文化是多元的,人的生活是多彩的。天上只有一轮月,百千江河百千月。地上只有一个我,我以我笔写诗文,一篇文章一个我。

      天有浩气存胸内,地接星宇荡豪情。我是人间惆怅客,常怀思绪游古今。我是长白山上一颗草不是我高是山高。我是我,我是退休老高头,我用哲学思考我,躺在床上真自由。庄子说“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说的真好!

      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思想家”,他学识丰厚,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正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哲人给后世留下无穷的精神财富和无尽的影响。在他眼中,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善于采用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表达其特有的思想世界。每读庄子,高凤楼都以他独有的视角,作深入的思考。自谦“不是专家、学者,是工农兵读者,是庄子的爱好者、推崇者”的高凤楼感慨道:“读庄子是读书,也是读庄子其人,阅读《庄子》不仅是与智者对话,更是与高人为友,他让我们知道,只有精神的自由,才能使人不受奴役,从容潇洒;只有精神的独立,才能使人超凡脱俗、自成气象。用庄子的精神照耀自己,用庄子的生命之火点燃自己的心灯,理顺情绪,快乐生活。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高凤楼将“不走寻常路”,从“庄子是先秦时期的人;是很穷苦的人;是学识丰厚而不愿意做官的人;是《南华经》的创始人;是一位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等多个方面切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庄子,与市民共同汲取庄子的人生精髓。


      高凤楼简介:高凤楼,中共党员,1964年8月应征入伍,1985年9月任延边守备师政治部主任,1990年任守备师政治委员,正师级、大校军衔,1997年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曾先后两次被吉林省评为国防教育“十佳新闻人物”之一;两次被吉林省和长春市评为“十大藏书家”之一;被沈阳军区和全军树为“优秀政治教员十大标兵”之一。2009年9月,参加国家民政部组织的建国6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有奖征文,作品《一封难忘的回信》荣获三等奖。2000年5月从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岗位光荣退休。退休后任长春光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十余年。现任长春光华学院荣誉副院长、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国防教育讲师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