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整个五月都在路上,这是人生路中的一小部分,却是记忆中的一大财富。我和两个队友用了29天的时间骑行了川藏线,抵达了心中的圣地——拉萨,我的倔强任性让我义无反顾地翻越了心中的一座大山。

      从成都到拉萨,2149公里的路程,用距离做经,时间做纬,在车轮一点点丈量中织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在翻山越岭的川藏线上,上山快不得,下山不得快。骑行速度一如蜗牛爬行,一点点、一点点慢慢行进。时光在慢节奏里停滞了下来,那些充斥在心间的繁杂琐事已被清空,以去填充美好的画面。这也正是骑行的优越所在,留有更多的时间给自己,沿途的风景可以毫无遗漏纳入眼中。

      这是一条跌宕起伏的路,这是一条险象环生的路,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这是一条风光如画的路。一路上收获眼前的美景,也收获脚下的泥泞,这是一种锤炼,一种磨砺,也是一种超脱和洗礼。至于苦与乐,全看是你要做,还是要你做了。别人给的那是辛苦,自己选的就是幸福。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一份来自内心的感受而已,心态决定了世界的明暗与色彩。在这条路上,经历了风雨,感受了饥饿,品尝了冰冷,体会了幸福,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再多的波折,再多的磨难,终敌不过对无限美好的向往与憧憬。川藏线走完,我感觉整个人自内而外有了一种重生般的蜕变,变得更加淡然、平和、安宁,无欲无争。

       走过了春夏,走过了秋冬,眼眸中流转的是季节色彩的变幻。高度决定温度,走在这条路上,一天有四季都毫不夸张。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只为心中的远方。318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的景观大道绝非徒有虚名,一路走一路看,景致渐欲迷人眼。正是它的无限风光吸引我们走进了高原,无悔无憾地去享受行走的过程。平原、高原、湖泊、高山、峡谷、河流、森林、花海、雪山、温泉……这多样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多样的风光特色,长长的一幅画卷自成都一直绵延到拉萨。

DSC_6531_副本.jpg     

      曲曲折折的山路,徐徐而行。沿途的景致真是迷了我的眼。天空可以蓝得纯粹,云朵可以白得自然,云朵在天幕里嬉戏,不断地变换着位置和姿态。而云天之下那一座座色彩浓烈的房屋与之相互辉映,让色彩在这里糅杂成一道最绚丽的风景。云在游,影在移,景色在变幻,行走在这样的色彩里,自由自在的心会徜徉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里,变得轻盈起来,滋润起来,灵动起来。

      路两边青山相对,一碧盈目,看风光如画,人在画中。各色浓浓淡淡的绿,像是刚调制的油彩涂画,润得发亮。各色植物葳蕤茂密,像是有着用不完的力气。水气大,植物也便有了幸福的资本,都自顾自地尽情成长,看起来活得那般自在与快乐。有的路段在广袤空旷的天地间或疏或密生长着一棵棵大树,枝头嫩叶初上,地上疏影横斜,自是一幅绝妙的画面。松林那些挂在树上的松果,像一个个褐色的小铃铛,风会来找她舞蹈,雨会来找她诉说衷肠。阳光正好,透亮地穿过路边的每一片嫩叶,那色彩油润得像是饱含着甘露。而那些照山白和映山红开得正旺,零星点缀山坡,多了几分清秀。或许是气温、气候、地势等缘故吧,高原上的小草都贴着地皮,矮矮的、小小的,所有的花朵都是浓缩版的,很精致。地上的白花星星点点,像是渲染的花布,那些浅紫色的小绣球,深紫色的小喇叭也是铺天盖地,优雅而倔强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这些野生植物的生命力之强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无需过多的关照与呵护,一点点阳光雨露便足够让它们怒放。

      高山、幽谷、吊桥、老屋……分明一幅幅天然的国画。或有茂林修竹掩映的白墙灰瓦,一如江南;或有绿树村边合的田园美景;或有独坐幽篁里的山腰民居,依山就势随意而成;或有晨雾缭绕里一片青翠、三两户人家,一如仙境……这些房屋建筑古朴自然、斑驳沧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让人能够想象到居住在那里的一份悠闲和惬意,返璞归真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还有那三分田,数间屋,一道水,几座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不错,正是这般景致。草地上三五成群的是牦牛,都在悠闲自在地啃着青草,他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和纯粹。在这样的状里是快不起来的,整个节奏都会放慢,变得无欲无求。

DSC_7382_副本.jpg

      水是这条路的精灵,与山并行。山绵延不断,水流淌不绝。路依着山弯弯曲曲,水沿着路曲曲弯弯。我们一路逆着水流,似乎在去找寻源头。溪水哗哗,耳畔响鸣。停下观望,水净见底,清流石上,一股又一股在与岩石的撞击中奔涌而去。怒江的水“怒放”着,很雄壮,很有力,像一匹野马,恣意纵横,奔放驰骋。水中的岩石奇形怪状,横斜于水中,水流撞击发出哗哗的声响,形成一道道一圈圈一波波的水花。已没有清泉石上的温柔,而是肆意纵横的狂野。雅鲁藏布江的水浑浊奔涌,那轰鸣的声响在山谷里回荡。而到了然乌,高峡平湖夺目闪现。水与天在这里相依,那盈盈的蓝是从颜料中提炼出来的最纯净的颜色,望着这天之蓝,水之蓝,心中没有了一丝芜杂,沉静如玉,放下了身外的一切,只有眼前的明朗。

      斑斓色彩的尽头就是雪山,那皑皑白雪诉说着千年的风霜。雪山、雪山、雪山,环绕着的全是雪山。会有审美疲劳吗?不会的,当然不会的。在我的眼里,读上千遍也不厌倦。这是我的梦,如今,它就在眼前,真真切切。天依旧湛蓝着,云依旧雪白着,路依旧弯曲着,坡依旧横斜着。而我,依旧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想出来,也不要出来。和漫长的天路相比,车轮的距离真是太短了。可是就在一圈一圈的滚动里,目标越来越接近了。不管什么事,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

      就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吧,尽管步子只有蜗牛的速度,心中却有着雄鹰的矫健。所有的坡总会到了身后,一座座山终将踩在脚下。每一次爬完坡俯瞰来时路都有着难以置信的感觉,心中的小骄傲也会顿时萌生。大家眼里也许只有自虐,殊不知,爱自己就是不断给自己惊喜,在逐渐的行走里去寻找并发现那个更加完美的自己。

      每天重复的都是上山、下山,前方路漫漫,身后路悠长。当无数个转弯之后再去回望,那曲曲折折的来路尽收眼底了,如同一条柔软的带子盘在山间。云天、山野,无尽的寥廓,这是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神光,用心去贴近,是会聆听到来自天地的声音。爱,只有爱才是走下去的理由。  长长的下坡要开始了,就在风中自在的飞吧!平滑起伏的山峦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沙丘。五色的经幡在空中飞,和白云一起舞动。坡道弯弯,一路风光,山石的嶙峋怪异,树木的色彩多变,沟谷里水流淙淙,远山下阡陌纵横,一切皆可以入画。

DSC_7037_副本.jpg

      值得一提的是鲁朗小镇的美,真的惊艳到了我。抵达是在夜里,撩人的夜色和精美的建筑让我一时错乱,不知身至何处。一早醒来再看窗外,雨已停歇,远山上薄雾轻纱,随风轻舞,山上的雾霭流岚变幻莫测,树木也在流淌的云里时隐时现。草场油润碧绿,还有那些房屋在雨后也多了几分油画的浓郁色彩,一切都是新的。四周那连绵起伏的雪山,山下一波又一波呈弧线自然起伏的辽阔草场,或集中或分散点缀其间的房屋,三三两两零落的牦牛……这一切组成一幅完美的田园风光图,让我们感到像是置身异国他乡,很有欧洲风情啊!美,可以如此至纯至简,可以如此动心动魂。

      一直都知道林芝的桃花美临天下,走在这里才发现,路边、村口、山野、地头,哪哪儿都是姿态万千、风情万仪的桃树,树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没有了娇柔,只有扭曲而向上的韧性。相伴的还有一样令人惊叹的柳树,我就在想,初春时节,柳吐嫩芽,桃花初绽,那是怎样一幅绝美画面。原来桃红柳绿这个大俗的词语却是如此大雅的画风,怎一个绮丽养眼了得啊!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读万卷书难抵行万里路。起起伏伏的山路啊,一直绵延而去,我们就是在这里飘游来找寻那个丢失的自己。灵魂一直在路上,这次,身体跟上了它的步伐和节拍。上坡,已习惯了上坡,习惯了这样的慢节奏里听听心的声音。一路上静默无语,可是大山能听到我与心灵的对语,白云可触摸我挚爱的情怀。我对每一个下一站都充满了期待,我不清楚,我将会与什么景色相遇,我也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怎样的风光,但是我知道,每一寸土地都将不同于先前走过的路。

      在路上,我的心永远是饱满的,喜悦的。每一天都在享受不同的路途与风光,每一天都怀着无限的欣喜与期待,每一天都收获着外在的锻炼与内在的修炼。不为证明什么,做,只是喜欢去做。因为喜欢,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因为喜欢,所有的艰辛都成为笑谈;因为喜欢,所有的高山都踩在脚下;因为喜欢,所有的风雨都不忧不怨。

      回过头来去想,个中艰险也是时时处处的。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第一座具有挑战性的高山,被称为折磨多多的山,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弯,更主要的是会出现高反。很多人在这里会头痛欲裂,后悔此行。至于路上擦着身边疾驰的大车,几十公里的长下坡,急转弯,从早至晚的风雨交织,还有半路突然杀出的群狗围攻……这些都不是一个难字可言。这条路教会了我以一种欣赏、包容、淡然的心去接纳。无论晴雨,无论起伏,无论顺逆,都需要朝前行进,没有退缩的理由。

      这个年龄的心是平和的,是包容的,是悦己的,懂得什么是自己的想要。所以一样的318走出了不一样的风光和体验,收获了不一样的精神与灵魂。行走的目的不为终点,而是享受沿途的风光;不为迎合他人,而是满足自己一颗自由的心。我是自由的,如风一般的女子。我不喜欢条条框框,也不追寻轰轰烈。这貌似有点“彪悍”的所为,不为他人眼里的自己,只为老来有忆可回,有念可想。总有一天会要老去,总有一天会腿脚无力,总有一天无法再也无法去走外面的世界……趁着可以跑就尽情地跑吧,莫负生命这一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很禅意很高深的话题,千人有千个答案。于我而言,活着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经营,随心而行。

      这是一次骑行,一段旅行,一场修行。骑行在路上,旅行在眼中,修行在心间。行走路上,阅尽盛景,却能守得一方净土在心,我想,这才是这次骑行最大的收获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