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辽宁省阜新市公安局筹建警史馆,需要一个能人,既能张罗又能干事的人,市局指挥中心副主任、警史馆筹建办公室资料组组长周存光首先想到了建设派出所民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翁少波。

      翁少波从基层派出所被选调到市局后,立即马不停蹄走遍市区分局所有派出所的仓库,挖掘历史资料,进到管仓库的人都多年没有进过的仓库,去挖掘发现宝贝。在消防支队,仓库是利用一个铁板做的油罐模型改的,时值七月酷暑,罐内温度近50度,库管员都不敢进去,翁少波毅然钻进去,开始搜寻有价值的老物件。白天,他也随身带一个照明利器:警用强光手电筒,这样,无论多黑的仓库,在强光的照射下,“宝贝”都一览无余。因为每天都要进多年没人进过的遍是灰尘的仓库找宝贝,他的警服一天一洗也不干净,半袖T恤第一个洗掉色露出了红色。平时在档案室,他把大量的历史图表翻拍成照片,生成电子版文件。在他的努力下,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收集到各种警史文物1660余件,为警史馆下步开工建设打下了基础。

仓库.jpg

      翁少波,这个走进警营已16年的退伍军人、省劳动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热情,不断实现着人生角色的华丽转身。

 

        一、昔日的辉煌


       1978年12月,翁少波光荣入伍,成为了一名汽车兵。连里老兵经常告诫新兵的六个字“多干活、少说话”成为了翁少波的座右铭。凭着下乡时打的好底子,他早操后抢着打扫旱厕所、打开水,饭后一顿不落地在炊事班帮厨、周末给战友理发,还“晚上临睡前藏起扫把”,怕早晨起来抢不到工具打扫卫生。几乎每周,翁少波都是连里晚点名时表扬的好同志。

     (右图:翁少波在登记警史文物)

       1981年,翁少波考上了“大连陆军学校后勤训练大队”,很快提了干成了军官。一开始,当了高炮连8个月的司务长,接下来,被团运输股抽调帮助工作,翁少波每天都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把整个后勤处的走廊,拖得能照出人影来;汽车连的车场日,他每次都会去检查车辆保养情况。他还制作了一个手风琴式的工作日历,每月一折,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他的点滴付出和军旅收获。从那时起,他开始学会了“ABC时间管理法”:重要又紧急为A类、紧急不重要为B类、重要不紧急为C类,并经常提醒自己“要把重要的事当成紧急事来办”。

       不到一年,他又被师里后勤部选调去任综合仓库主任,手下有3名战士。他到任不到两个月,就基本上实现了业务上的“摸得准”和“一口清”,两个保管员的业务分别算,他主动要求合起来一同参加竞赛 ,还比第二名高了20多分。2年后,仓库被集团军评为红旗达标仓库。

        1986年,翁少波又回到了团里后勤处,继续当助理员,一直到当运输股长。期间,他三次获得团学雷锋标兵奖章,两次当选团年度新闻人物。

       1987年对越侦察作战,翁少波经过一再申请最终如愿赴边参战。他所在的40集团军奉命组建第14侦察大队,他被推荐任大队后勤处油料助理。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选调原则,经过2个月的集训后,他以基层干部队伍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最后确认。他1987年1月25日结婚、10月份临战训练、12月奔赴前线,他妻子得知后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军令如山倒”,还有一句是“我们要个孩子吧”!翁少波说,他一辈子也忘不了妻子说这两句话的表情:最高的理揉杂最深的情,都写在那张美丽的脸上。他在云南扣林山附近地区,与战友们一起,与敌交火28次,所在大队抓获俘虏10人。1989年1月返回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枚还有温度的战时三等功奖章挂在妻子的胸前。

       1998年黑龙江肇源抗洪,是翁少波脱军装前划的一个精彩句号。翁少波当时是运输股长,统管团汽车连和所有抗洪车辆。由于对当地多平原、沼泽地的地形环境不熟,在最危险的时候,他们差点被水冲走:修坝的速度赶不上水涨的速度,每摞上一个沙袋都岌岌可危。那一天,他直接“越级”受领师副参谋长的后撤命令,边报告边指挥,第一时间“哨令和旗语一起用”,急令车队后队变前队,“原地掉头”,一面收容本团的送饭人员、一路“捡起”友邻炮团的一个连,空车一律到500米外公路上散开。他临危不乱、“以时间换空间”,为全师零伤亡完成任务作出了贡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欲动,车辆先行”。翁少波的这个运输官当得非常有“先行官”的荣誉感。

       1998年底,翁少波赶上军改——部队调整改革,他所在的师改旅,他随之军装换警服,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二、军变警的华丽转身

        翁少波刚转业时,被分配到阜新市公安局煤海派出所当民警,不久又被安排到太平公安分局当了一年多督察。2002年10月,不甘心在机关按部就班工作的他被调到建设派出所当片警,派出所有1万多户居民,3万多人口,共分6个社区。

盲人.jpg

       (左图:翁少波与民警为盲人送春联)

        初到玉龙社区走访时,翁少波为了尽快了解社区的区域特点和治安状况,每天早晚骑个自行车在社区的每个胡同都走两遍,自行车前面挂个牌子,上面写着“名号、警号、手机号”。这个广告很新颖。翁少波的解释是,要尽快提高辖区群众的“见我率”。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居民都认识了这个有创意的“翁子”片警,记住了他的警号。有位阿姨说:“他像75年出生的小伙那样有激情、有热情。”

      夏天,他建议居民阳台安装感应灯、挂风铃,防范入室盗窃;街头诈骗多发,他隔一段换个主题,张贴一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民警提示;每年高考一结束,他就进行一次重点家访,告诉考生家长千万提防“有指标直接录取”的诱惑。

       2011年11月15日,在翁少波的协调努力下,阜新市太平区红树街道玉龙社区老年义务巡逻队正式成立,翁少波和巡逻队的大爷大妈一道,巡家庭防盗、说电信诈骗、宣“捡便宜吃亏”、印“打架成本”单子,紧盯“常”“长”二字开展工作。翁少波还经常走进管区最大的红树农贸市场,举起大喇叭喊来喊去,提醒居民保管好财物、搞好消防检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责任区连续多年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居民满意的目标。

      “派出所有时像民政所。我们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都是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翁少波每每说起自己的工作,都象介绍自己简历一样、娓娓道来。从餐桌保卫战、春耕保卫战、治安防范、消防管理到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等等,这些工作,琐碎、重复,翁少波自己评价“最高层关注、最接地气”。社区居民每天都能看到翁少波陀螺式忙碌的身影。冬天,他帮助盲人们挂窗帘;夏天,他帮助安纱窗;买米买菜、收拾卫生、修房砌墙等活儿更是经常不断。居民楼地下管网改造,垃圾堆在了居民通行的过道上,给残障人员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老翁得知情况后,立即主动帮助清扫,给残障人员铺开一条方便通道。盲人宋云霞为外孙子办理户口迁移犯了难,老翁知道后,二话没说帮着办,不到3天就把户口本送到老人家里。19岁的艾依德,父母离异,没人管他,和盲人爷爷在一起生活,生活学习非常困难,老翁得知此情况后立即与民政局取得联系,争取到了临时性救助这一政策,使艾依德渡过难关。他还与所里民警们捐款捐物给予资助,让他顺利完成学业。2010年一位居民不小心掉进下水道马葫芦里,翁少波得知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二话没说,借来梯子,跳进又脏又臭的下水道马葫芦里,把这位居民安全救了出来。

       多年来,老翁义务助残的行动融洽了警民关系,在社会上引导起强烈反响,一些群众也自愿加入到了治安防范工作中。近年来这个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成为全市平安社区。

       在建设派出所,翁少波每天都是来得最早的一个人,别看他的“官”不大,每天的事情却不少,一年365天,老翁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这天,他要去医院给一位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办一件事情。刘宝贵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变成了植物人,如今为了办理事故之后的一切手续急需要更换二代身份证,而办理身份证需要本人到公安机关采集图像信息,这个在常人看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却愁坏了刘宝贵的家人。多亏翁少波上门服务,才化解了这个难题。

       2010年的一天,翁少波接到岳父病危的电话,在赶往医院的途中,遇到一位病危的病人,他没有犹豫,立即将这位病人送到了医院,病人得救了,他却没能看上岳父最后一眼。介绍到这里,一脸阳光的翁少波脸上忽然现出了悲伤难过的表情。几年来,为了给辖区内的特殊人群采集居民身份信息,老翁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阜新市的各个医院、敬老院、精神病院,200多名病人在他的帮助下办下来二代身份证。

       但老翁最关心也最常去的地方是一个叫做盲人楼的小区。这里过去是阜新市的一个福利工厂的集体宿舍,聚集了几十名盲人。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们走的走,搬的搬,只剩下了不到十名的盲人,可老翁对他们的关爱却不曾间断。

       

      为了体验盲人的不易,接手盲人楼一开始,翁少波每天晚上回家,都用毛巾把眼睛蒙上,客厅、厨房、卧室,慢慢地手脚并用,练习“盲走”,不断地尝试方向、步幅,每次都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不到十分钟下来就是一身大汗。他感到,最大的问题是心里恐惧、害怕,不敢迈步。这样的体验之后,让翁少波更多地走进了盲人的生活。判断时间对盲人来讲是个难题。翁少波发现这个问题后,就上网查询哪有盲人使用的那种手表。尽管工资不高,他还是自己出钱,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块“电子语音报时表”,一按就能报出现在的时刻,彻底解决了盲人不好掌握时间的问题。

      盲人走路,离不开棍。这个棍是用来探路的,就象是延长了的手臂,来探究、摸索前方的情况。翁少波结识了市太平区残联理事长冯秀兰后,争取了一些专用盲杖的支援。当他把这些可折叠的金属盲杖送到盲人手里时,他们感到很新奇和亲切,盲人耿万和接过盲杖后首先用舌头舔了舔,想弄清楚是什么材质的。

      任盲人楼管片民警的时间久了,翁少波对那里的盲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无权无势、与世无争,生活却过得平淡快乐;他们眼睛虽然看不到精彩世界,但他们听力超强,收音机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渠道;他们热爱新中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知道现任和往届国家领导人是谁;他们的家也收拾的干净利索,常用的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给客人的水杯续水。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牢骚和抱怨。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耿大爷高兴时还会和楼上的贺大爷一起拉二胡演奏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翁少波总结说:盲人们教会了他人生必备的八个字“向上、向善、乐观、感恩”,这八个字对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握手.jpg

       2011年8月,翁少波应邀到煤海派出所为年轻民警授课,题目是“如何做好社区民警”,他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很多内容有独创性、接地气、有针对性。从信息的采集录入、社区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方面与派出所民警进行了互动。煤海派出所民警小张至今还记得翁少波总结的“小事小处,换位思考”;引用的曾国藩的一副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并且还强调“很多做人做事的学问,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在对联里面了。(右图:副省长、原公安厅长薛恒与翁少波亲切握手)

       有一次,阜新市汇友旅行社开展献爱心活动,为容易走失的老人免费发放可记载老人信息、子女或救助机构电话的“黄手环”。翁少波听说后,很快就找到了这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请求支援,要来了50个“黄手环”,以备送返走失老人的不时之需。当天,他就邮寄给一名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赠送给了2个家有患病老人的社区居民。

       有一年“5.17世界电信日”前夕,翁少波真诚地跑了几次市里电信部门,电信公司的老总被感动了,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为盲人送上了免费的专用手机:具有语音拨号、语音报号功能,键盘上带有盲文,是为盲人打造的专用手机。

       就这样,翁少波和战友们的常来常往、常问常帮,让“盲人楼”里的盲人们的生活不断地走向了“高大上”。

       2014年“6.1”儿童节和端午节前夕,翁少波和同事相约带盲人去户外闻花香、荡秋千,去矿山公园摸火车;国庆节和重阳节前夕,翁少波协调市残联理事长赵作奎为5位失聪盲人申请的6万余元助听器到货。戴上助听器后,那些盲人居民不仅能闻到花香,而且也能听到鸟叫了。

       由于经常去“盲人楼”,几家盲人的出行规律翁少波都摸透了:盲人耿万和大爷出门若是由她女儿耿凤云领着的话,耿大爷一定是用左手挽着女儿,走在女儿的右边;而盲人李铁山大叔出门由老伴领着的话,一定走在老伴的左边,不这样的话,谁都会感到不自然。翁少波这一“心”发现,被所里的年轻民警悄悄验证过,渐渐地,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地传诵着。

       2013年,翁少波去大连参加“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当代雷锋”郭明义、高玉宝先后为翁少波亲笔赠言:“盲人的眼睛,群众的贴心人”。同年底, “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团队”给翁少波寄来了贺年卡,编号是00002153,翁少波一直珍藏在自己最大影集的第一页。

 

        三、警营文化传播者

        翁少波业余时间喜欢搞摄影,早在1988年就买了号称“机皇”的理光10,花了1500多元。到现在,他已经换了七八个相机了,正在用的是一款佳能60D。他说,虽然是“基本款”,但也够用了。一开始,他买相机纯粹是为了外出旅游留念用,后来是社区居民拍身份证照片用,再后来是讲课作报告拍图片作课件用,再再后来是作为随身“标配”及时宣传警察、报道警察用,实现了兴趣和工作的融合式发展。

     

    王大伟.jpg  最近几年的很多时候,翁少波是被报道的对象。学雷锋典型、助残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直至2012年5月参加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亲切接见。那一次,他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一等功。“全国159人、辽宁6人、阜新唯一”。每每讲到这些,翁少波总是很自然地复述这几个数字,仿佛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

      《人民公安报》摄影部主任赵飞最早认识翁少波时,是在2010年一组报道盲人楼的图片中,当时,翁是关爱盲人的主人公民警。不久,赵飞又听说翁少波参加了公安部组织的英模休养活动。后来,赵飞又突然发现翁少波在中国警察图片网上申请注册,赵飞当即就审核通过,心想:“一位老同志了,又是英模,给他提供个阵地,让他发点花鸟鱼虫类的图片”。(左图:副省长、省公安厅长王大伟到建设所调研合影。)

       一开始,翁少波的“新闻”图片很难获得通过,但是他从不气馁,“屡败屡战”,图片质量在一点一点地进步。2011年11月,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全国摄影家协会举办了“平安大运 精彩瞬间”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赛,翁少波以一幅《大手拉小手》获得了优秀奖。2013年12月24日,翁少波的图片新闻《阜新交警开展“美好梦想、安全起步”为主题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月活动》登上了《人民公安报》的一版。

       此后,赵飞在微博上介绍翁少波的结束语是:“一个我们曾经报道过的人物,现在成了我们的通讯员,而且所拍的图片还上了本报的一版”。

       作为央视网第258期的“中国好人”,翁少波是个“潮人”。他的“爱民模范”民警翁少波的新浪微博于2011年3月12日通过了新浪V字实名认证,并且很快就被辽宁省公安厅评为“明星微博”。2012年6月,翁少波在“派出所的一天”微博直播活动中,发布了一条“民警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照身份证相”的微博。很快,网友“油菜赵”回复说: “感谢您 !照片中的老人是我的姥姥!瘫痪快10年了!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真的感动了!”翁少波说:“这种流淌自内心的真诚回应,反过来又成为我继续前行的亲切召唤!”

        翁少波记性好、讲诚信。3年前,他去给97岁的社区居民李洁昌上门照相,当时说等老人100岁时再来给照相。为了这个3年前的承诺,2016年2月6日,腊月二十八,翁少波又一次给老人拍了张百岁寿星照。这个1916年出生的裹过小脚的老奶奶,第二次享受了一等功“摄影师”的上门VIP服务。

       2015年9.3北京大阅兵,翁少波策划的“隔屏受阅”一直被阜新民警上下津津乐道、被很多战友在朋友圈疯传。他说:“我们虽然体会不到现场的震撼,但我们一定要当好京城的护城河,全力做好本职安保工作,在荧屏外接受祖国的检阅。”这条“隔屏受阅”的图文并茂微博,先后被浏览8553次。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现在,翁少波每天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正能量,并且用自己的相机、手机和键盘在弘扬和传播着正能量。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高春占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