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个有好山好水的好地方。山上风光无限,游人尽看在眼里了,无需我赘言。我家在山脚下,我在它身边渡过了三十五个春秋。就说点山下的山水闲话吧。
     

IMG_6804.jpg

   打我记事起就看见山顶上有个金色的亮闪闪的东西,大人们说那不是金的,是铜做的大圆柱子,叫“金顶”。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它就像个圆圆的馒头金光闪闪的扣在山顶上。望着它,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好奇,总想走到它跟前去看看,摸摸。一次朝会上校长说有人把“金顶” 比喻成了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想想也是:云雾缭绕,整个山峰就像飘在天上一样。“原来可以这样想象!” “金顶”一词竟然成了开启我用语言描绘美好事物心智的金钥匙。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青春年月都是看着它飘过去的。也可以说它是看着我长大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一天。
        那天夜里,“金顶”所在不远处的七〇三电视转播台发生火灾,据说是值班人员用汽油洗工作围裙发生了意外。三千多米的山顶,山高风大,旋即殃及华藏寺及“金顶”。没有水源,山上不多的人手救不了。山下仰望的人们纵有千千万万双手也没法去救,光爬山就得一、两天呐!从此那个还没来得及去看看,去摸摸让我景仰了二十多年的圣物果真成了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仙去了。现在矗立峰顶的是耗资2000万“贴金”,通体金光的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四十多年前那场灾难在而今熙熙攘攘的万千游人八方香客眼里已无一丝半点踪迹,大概没多少人在意此间上香的香火为什么被关进了玻璃罩子里。只有坡下那些还默默伫立着,通体炭黑的树才知道那刻骨铭心万劫不复的痛。

 

            改革开放前峨眉人有句司空见惯的话,外乡人是不知道的:峨眉山照远不照近。说的是很多土生土长的峨眉人到死都没上过峨眉山,为什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啊!尽管古往今来墨客骚人为峨眉山留下了许多佳句,却远不如民间传说在我脑海里深刻。
        峨眉山下有个龙池湖,湖里的青龙有九里长,这是我在五岁的时候就知道的。不厌其烦的伸长胳膊比划,向大人们打听“九里”有几个胳膊长?
        其实龙池、青龙、九里是三个镇子,相距百儿八十里,人们把这三个地名串在了一起。小小人儿哪懂这个,一颗好奇的种子植在了幼稚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探究那条九里长的青龙。我家就住在青龙镇上的高家茶馆里,门前一条小渠,清清的渠水缓缓的流过。我居然常常拿着小竹竿到渠水里去搅和,大人们问我干什么,我毫不含糊的回答:“找青龙啊!”
        怕出意外掉到水渠里去,大人们就正儿八经地说:“那青龙在龙池呢!你在这儿哪能捞得着。”
        “我们这儿不是青龙吗?龙池的青龙不是从水渠流过来了吗?”心里一根筋的认为。
        “我们的青龙是镇子,住人的地方。”弄不大懂大人们的意思,只知道那青龙是不会从水渠里流过来了,不再捞了。
        青龙是一个很古老的镇子,古老到千年前的唐代。我记事的时候古老的庙成了戏园子,家人带我第一次去看戏。一进门,无比巨大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把我直接就给吓哭了。
        青龙镇在我印象里很大,以致于我上到小学三年级也没弄清它所有的街巷。其实小人儿上学放学都是一条路线,哪有机会去其他的街巷瞎转悠。三年级后我随父母工作调迁转学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再与青龙镇有关的话题便是一轮甲子后前几天刚过完的中秋节了。
        节前收到我远在家乡的朋友发来的快递,沉甸甸的一纸箱。打开一看,满满一箱当地产手工制作土得掉渣的月饼。简单的油纸包装一封两个,包装纸上简单的印着“洗沙”“葱油”“五仁”“叉烧”字样,再看生产厂家竟然是“青龙糖果厂”。久违了的家乡月饼一下热了眼窝,赶紧拆开尝一嘴,竟然还是六十年前吃过的味。致谢朋友,朋友却发来一个视频。 视频说今年的青龙镇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手工制作土月饼成了网红食品,一饼难求。有人说找了电视台的朋友出面才匀了50个出来。作坊老板说有个北京老板买了几千封回去发员工。订单太多,从早上5点干到晚上12点都赶不完,明年一定要扩大生产规模。有当地居民说“我爸以前是青龙糖果厂职工,每年工作一个月,就只干一件事,加班加点做月饼。”
        峨眉山下这个古老的没有青龙的青龙镇没有沉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让它古老的技艺焕发出了冲天的活力。

IMG_6811.jpg

        探寻龙池湖中那条青龙的念头不知为什么打小就一直盘桓于心挥之不去,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小升初,龙池中学录取我了。我可以走近龙池湖,走进龙池湖去看,去捞那条青龙了。
        峨眉山下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天然湖泊,犹如一条晶莹剔透的游龙,人们管它叫“龙池”湖。一个有教堂的古镇坐落在湖畔,镇的名字随了这个湖泊。
        走进龙池中学,民间传说细化了版本:
        龙池湖是龙的化身,湖底锁着一条蛟龙!这是祖祖辈辈老人们口口相传下来,刚记事的孩子们都知道的事。
        传说从前湖边的三峰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个小和尚。一天晚上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明天他要下山去赶场,叮嘱小和尚千万不要打开鸡笼门。第二天清早师傅走后,小和尚趁机又睡了个回笼觉。然而笼里的大公鸡不耐烦了,大声的啼鸣起来,被搅了好梦的小和尚迷迷瞪瞪早忘了师傅的嘱咐,随手打开了笼门。大公鸡扑扇着翅膀昂首挺胸地又大声“喔喔——喔”起来。一条正从阶沿下爬过通体红光、尾巴上拖着一条银线的大蚯蚓不禁身子一颤,急速往庙门爬去。大公鸡猛然发现了这个尤物,一拍翅膀飞扑上去张嘴就啄。只见大蚯蚓就地一滚立马变成了一条张牙舞爪的大蛟龙,尾巴一扫,那条银线就变成了滔天洪水。瞬间,小和尚、大公鸡和整座庙宇都被卷走了。三峰山下出现了一个蜿蜒的湖,湖水浊浪滔天,多少时日以后方才平静下来。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在山顶俯瞰,隐约可见湖底有座庙,还能看见庙里的灯火。传说,那条要奔东海的蛟龙被锁在了湖底。
        湖畔依山脊而建的镇子从高到低,由上而下犹如一艘要飞离山体的船。在“船”头有块平坦的地方,早年间在这里竖有一根高高的灯杆,这块地方就叫了灯杆坝一直延续到现在。灯杆坝的灯杆上从来就没点过灯。传说:不能点灯。因为一点灯,湖底的蛟龙以为天亮了,就会飞奔大海,山脊上这条住着全镇人的“船”就会翻沉到湖里去。
        和许许多多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一样,我相信了这个神奇的传说。我确信在那万顷碧波下锁着的就是我从小就心心念念想要探寻的那条有九里长的青龙。龙池湖好大呀,岂止九里!绕湖一周一天也走不过来的。一天暴雨过后的午间,实在按耐不住的好奇心驱使我邀了三个同班同学——刚上初一的小女生,把不许私自下湖的校规扔到脑后,偷偷溜出大家正在午睡的寝室,跑到湖边。解开了岸边木船的缆,争先恐后地往船上跳。每跳上一人,船便离岸远一点。胖莲最后一个,“扑通”一声,她直接就跳进了水里——船与岸的距离超过了她胖腿的跨度。双手紧攥着船帮的她惊恐万状地在水里扑腾着,说不清满脸的是泪还是水。我们三个在船上七手八脚地拉、扯,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把她弄上船来。除了惊恐万状的哭喊,我们已经什么办法都没有了。终于,一位老乡连奔带跑地赶了过来。他连衣服也没脱,直接跑进水里,走到胖莲身边让她松开攥着船帮的手。水,刚没过胖莲的肩。他一手牵胖莲,一手薅着船帮把我们带回了岸边。后来学会游泳了才知道这一片是没入水里好几十米的平地,也就一米左右深。初学者都在这里扶着竹竿练“狗刨沙”,脚下的沙子相当温柔。
        龙池湖非常秀美。清晨,薄雾像轻纱一样绕着青翠的山峦,罩着湖面。山朦胧水朦胧,飘渺而又神秘。泡在夏日的湖里,被柔柔的波拥着,被轻轻的浪摇着,被落日的余晖抚着,腿儿悠悠地蹬着,我便盼着金秋的来临。湖畔的菱诱得我早早的借了木盆,尽管娇嫩的肌肤被菱角划出过好多的伤痕。冬日的湖面被野鸭子装点,密密麻麻的一片,一会儿飞起几只,一会儿又落下一片。黑色的区块一会儿东,一会儿西,飘来荡去。而不甘寂寞的斯们肆无忌惮的大声喧哗嘎嘎声闹腾得湖都不安分了起来,其实是坐在教室里的有些人眼睛不安分了。偶有枪声响起,便有人起哄老师讲的那句“思援弓繳而射之”。
        从初中入学到离开校园上山下乡,我在龙池湖畔度过了整整六年。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龙池湖。她装着我少女的梦,青春的回忆。
        这个非常梦幻美妙的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被毁灭了。没人在旗杆坝的灯杆上点天灯,而是成千上万人参与的声势浩大的围湖造田用炸药豁开了龙口,养着龙的水流干了。

IMG_6821.jpg


        湖底没有庙,湖底没有龙。龙池没有了湖,龙池湖没有了那神奇的传说。千百年的厚积龙池湖真的成了万顷良田。庄稼长势喜人,正当人们翘首以盼开镰吉日时,那条没了影的龙尾巴搅动了起来。一夜雷电交加暴雨滂沱之后,一条浊浪滔滔的游龙又回来了。无数的财力、物力和成年的劳作在老天爷的弹指一挥间蒸发了。破坏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招致的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2008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同学们一起去了龙池。昔日低矮的平房校舍已寻不到一丝踪迹,在拔地而起的教学大楼和校门前,我们留下了早已不年轻的身影,只为我们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改革开放后被炸开的龙口闭上了,龙池又有了湖。我们重新漫步湖边重温当年的韶华,多了好多的温馨,好多的感叹:
        人与自然共生存是用惨痛的教训诠释的。保住我们的绿水青山就是抱住了金山银山,就是保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我的家乡峨眉山,一个有好山好水的好地方!

                                                                                2018.9.29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