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小朋友是不开心的离开幼儿园的。放学时家长多,孩子乱,没有顾得上和家长交流,今天早晨来后,向家长讲了昨天事情的前后经过。

  我说,孩子昨天离园的时候不开心……

  话没说完,家长接话道,何止是不开心,是哭着出来的。

  看得出家长的话里是带有情绪,和看法的。

  为此,我说出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和观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昨天晚饭后玩“送信”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孩子当送信的人,一边说儿歌,一边寻找收信的人,找到后,互换角色,寻找下一个收信的人,游戏周而复始。整个游戏的自主权在接力的孩子身上,老师没有支配权。

  大门打开,家长来接时,游戏宣告终止,这时一个小朋友开始哭起来,问他怎么了,他说,我还没有玩游戏。看他不开心的样子,也是想安慰他,便说,那赶紧过来,还能玩一局。这一哄,哭的声音更大了,很委屈的样子。看到他这样,我反而不哄了。告诉他,在这次游戏里,还有好多孩子没有参与,因为时间太短了。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哭鼻子……话没说完,妈妈来接了。

  说到这里,旁边一位家长说,主要是孩子想玩这个游戏。

  接着她这句话,我阐明我的观点。在幼儿园,老师可以为了照顾你的情绪,开个特例,但走出校园,到社会上,没有谁会为了你特殊照顾。这个心理建设,是应该从幼儿园开始的。幼儿玩游戏,要遵从游戏规则,事实上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我们在社会上行走,每一步都不能全由了自己的,在一个集体里,更是。所以在幼儿园不单是学习知识技能,还有学习礼仪,规则,培养行为习惯等。

  另外,如果一哭鼻子,便能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么孩子会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且不说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对性格的塑造更是不利。他会觉得,眼泪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长此下去,结果不言而喻。

  不要觉得夸大其词,幼儿期正是性格的塑造,定型阶段,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潜移默化成为催化剂。教育无小事,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孩子性格这座城堡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

  而昨天那件看似不开心的事,若是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在这件事中知道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等待”,我想这样才会让他的泪水没白流,也比单纯的安慰更有意义。

  处理完第一件,接着处理第二件。

  昨天班级群里,有一个小女孩的家长发照片,说一个小男孩掐了小女孩的手。这件事属于两个孩子玩着玩着玩恼了,发生了不愉快。

  男孩家长今晨表示在家里已经说了孩子,但孩子性格内向,不让家长说,说了就发脾气。听家长的意思,是让老师在处理这件事上要委婉些,也就是尽量照顾男孩的情绪,最好别说他,免得发脾气。

  听了家长的意思,我并不苟同她的看法。所以和她进行了沟通,我认为,一个孩子从小应该培养有担当的品质,尤其是男孩,不能因为性格内向,不乐意听不入耳的话,就应该得到迁就。恰恰相反,应该抓住每一个契机,让孩子塑造勇敢,乐观,有担当的性格。不能怕说了不高兴,就不说。如此,不但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对性格塑造没有一点好处。

  最后表示,老师会处理这件事情的,第一是杜绝以后此类事情的发生。第二,让男孩学会担当。

  上课后,没有马上开课,而是把两个孩子叫上台来。让他们面对所有孩子陈述一下昨天事情的经过。

  先让女孩来说,她连说了两个“不知道”。

  那就让男孩来说,没想到的是,一向被妈妈说是腼腆的男孩,口齿清晰地讲了事情的经过。他说,昨天他们俩一起玩,后来他玩累了,不想玩了,女孩还非拉着他玩,他生气了,就掐了女孩的手。

  问女孩是这样的吗?

  女孩点点头。

  然后我这个“法官”开始理“官司”。对女孩说,首先,人家不想玩了,你非拉着人家玩,这是事情的起因,是不对的,知道吗?

  女孩点点头。

  又对男孩说,女孩拉着你想接着玩,你不想玩,可以和她说,还有,也可以和老师说,但是决不能动手,动手是错误的,你看她手上的红印子,如果别人掐你的手,你会乐意吗?

  男孩摇摇头。

  然后接着对他说,动手不对,既然做错事了,是不是应该向女孩道个歉呢?

   男孩马上转身向女孩说了声“对不起!”

  接着对女孩说,这件事的起因在你,以后小朋友不想玩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意愿,既然做的也不对,那么你应该向男孩说一声什么呢?

  女孩转头向男孩说了一声“对不起!”

  好像缺少一句什么,转身向全体小朋友问了一句话:当别人给你说对不起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说?

  台下异口同声喊出一句话:没关系。

  当我把目光投向台上的两个孩子时,他们看了看我,转向对方,同时说了一句:没关系!

  最后蹲下对他俩说,以后要好好玩,有事情要用嘴巴说,不要用手说,解决不了的事情,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忙解决,千万不能动手。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你们两个以后还是好朋友。

  两只小手马上拉起来,看着对方,翘起了嘴角。

  看着他们手拉手回到座位上,那萌萌哒样子,不由莞尔一笑。

  最后向全体孩子们重申,有事情,好好说,不能动手,解决不了的事情,老师来帮忙。在大二班,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最亲的一家人。

  这两件发生在课前的事,就这样结束了。我不知,两位妈妈对我的观点和处理方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单纯的想让老师去哄孩子,迁就孩子,给孩子一个特权,如果是这样,我想我让她们失望了。

  个人认为,在幼儿园这一阶段,性格的塑造,规则意识的培养,文明礼仪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是重点。孩子走向社会,妈妈的宠爱能替他遮风挡雨吗?能替他披荆斩棘的是他的性格,和处理事情的方式,能保护他的是对规则的遵守。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有人说,在社会中闯荡久了,便磨去棱角,让人变得更适应生存环境。那么,在幼儿园,就是磨去棱角的第一步。你要扔掉在家唯我独大的“我想”“我要”“我必须”,而要去适应集体生活,把自我中心,变为以集体为中心。

  在这个再次塑造的过程,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家长,有一种教育叫“5+2=0”,意思是5天的幼儿园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结果为零。原因是,家园教育的方向是相左的。

  通过十几年第一线的观察发现,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孩子在外表现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与人交往的方式便不同。

  有一句话叫,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但凡孩子大方,懂事,乐观,不用猜,家长也是这样。这是多年来观察到的经验。反之,家长斤斤计较,太过注重自己,做事总是以我出发,孩子在平时与人交往,处理和小朋友关系上,也会斤斤计较,一点点事情都看的很重。

  家长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有样学样,这是亘古不破的道理。

  对于老师来说,有一句话叫“老师是天底下,唯一和你没有血缘关系,而盼着你好的人。”我们希望走进大二班的每一个孩子在这三年得到的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未来能是一个善良的人,有同情心的人,乐观,勇敢,有担当的人,而做到这些,需要平时抓住教育契机,在每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上,进行苦口婆心的指导,和纠正。

  前几天天晚上遇到之前的一位家长,孩子已经上三年级。谈到孩子她很欣慰,她说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放学按时完成作业,很省心。听了,和她一样感到欣慰,但我知道我的欣慰和她的欣慰不同。因为她知道的是结果,而我知道的是原因。

  从事教育,其实很多付出,领导不知道,家长不知道,甚至同事不理解,但唯有自己知道,一切只是为了不辜负。

  始终相信,所有的相遇,皆因有缘。既然有缘,就当倾心相教,倾囊相授。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妈妈希望你遇到一个手持戒尺,眼中带光的老师》,这篇文章是我喜欢的观点,也是所秉持的原则,也许无人理解,也许会有误解,但我坚持,既然我们有缘相遇,我就要对你负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