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百草衰落,随着寒冬逼近了门槛,北漂族倍感思亲!

       这时候,偶然读了哥哥写的关于牧者与羊群的关系,特别是春天里一群群的小羊羔,在屋里热炕头上蹦高撒欢的欢快劲儿,那是何等美好的牧家乐生活啊!

       记得那还是八十年代初,家乡裕泉隆山村的后岇包太阳一冒红,村民正要下地耕田,父亲就站在高处向全村人大声吆喝“撒-羊-了!”

       说也奇怪,家家户户的羊潮水一样从各家大门涌出,齐刷刷奔向父亲行走的方向。我从上学的路上,老远还能看到那一群羊如一片白云渐渐飘向高山,小山后面那高大巍峨的山,好似父亲的背影,其黑漆漆的轮廓至今还刻在记忆深处!

       父亲是一位牧羊人,他对自己的羊群训练有素,十分熟悉每一只羊的情况。他特别训练出了一黑一白两只领头羊。羊群每天早晨出圈上山后,他不用步步紧跟,而是远远地在山下望着,需要改变羊群的方向时,就对着走在羊群前面一黑一白那两只形影不离的头羊大喊几声,这两只头羊就带领羊群从山上折返到另外一个洼地继续吃草。到了中午休息时,再喊一个口令,头羊就带领羊群慢慢走下山来喝水,然后牧人把它们赶到阴凉地午休。冬天下雪了,山上的羊群不容易找,但那只黑色头羊在雪地里十分显眼,找到它就找到了羊群。

         “羊性好群”,所以,裕泉隆山村张姓的家族文化里,几百口人“行散而神不散”,许多很好的传承可能与大爷、父亲等几位牧羊人不无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忠孝节义的民族文化,农耕与牧业为主的家族文化,渐渐孕育了我们的价值观。我忘记了自己那时的样子,只觉得那时候的世界热气腾腾,一切都充满了朝气。早晨,随着太阳从山中升起,课堂里的我情绪高涨,看到一幅彩画,就想写一篇热情似火的赞美诗;听到一句哲言就心潮澎湃、以为把握住了绝对真理。但放学回家,帮助父母喂牛喂羊是经常的。渐渐熟悉了六畜,当时还在日记中写了这样较幼稚的句子:

       《耕牛》:一茬茬庄稼成熟/一层层老毛脱去/黄牛的大角又多了一层年轮/牛只记住辛劳岁月/人只记住囤满仓溢/生来是活的机器/把节节干草加工成力气/有谁可怜过它临死时的眼泪?/血与肉全被主人瓜分。

       牛如此,羊何尝不是?

       无论山羊绵羊,它们洁白、干净、漂亮,温柔敦厚,辛苦劳累,奉献一生。甚至到了人宰杀它们的时候,也是一直顺服到底,成为沉默的羔羊!

        百度百科里记载,羊是一种本性驯顺的动物,自出生起,便知“跪乳”。《说文解字》说:“羊,祥也。”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甚至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为岁首吉祥之语(“羊”在古代与“阳”通用)。不仅如此,“鲜”这个字是鱼和羊的组合,表达了口福的营养莫过于海里的鱼与陆地奔跑的羊。古代皇家总是把治理视为烹调,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三字经》开头说“人之初,性本善”,其中的“善”字从羊,这表示古代统治者冀望人性如羊,便于管理。个体的羊很难管理,但集群起来的羊就很好管理。

       倒嚼的羊,在幼儿时期的我看来十分神秘。它们安静地趴在四面透风的羊圈里,不紧不慢地咀嚼,莫非它们在吃空气不成?趴在羊圈门口一直看个不停。“黑灯瞎火的你在这干什么?”爸爸的一句话吓了我一跳。我问:“这些羊白天上山吃了一天的草,晚上为啥一刻不停地也在吃,它们在吃什么?”“哈哈,小子,它们在倒嚼,白天储存在胃里大量的草,晚上吐到嘴里继续咀嚼,吐液和嚼碎的羊草充分混合才能产生营养,变成羊奶给羊羔吃,变成羊肉准备给人吃。”

       听到这里,我如梦初醒,唉呀,这些羊真是太可爱了!老师在语文课文里讲了蜜蜂采百花辛勤酿蜜的故事,那时才知道对眼前飞来飞去的小东西肃然起敬,如今听父亲一说才明白,和我躺在一个院子里的羊更值得爱护,它们奉献的一生真是太可爱了!

  羊的倒嚼,又叫反刍,白天漫天奔波吃草,晚上再疲劳也要连夜加工,把双岔沟吃的草纤维辛辛苦苦加工成羊奶,加工成骨头和鲜肉。

       消化和吸收的好,这是羊不断反刍的结果。羊的倒嚼让我思考良久。如今,与食品短缺时代比,人的肥胖病竟然悄然兴起。“消化”是个大问题,不仅指食物,更要害的还是文化。现在是商品及文化快餐过剩时代,似乎什么都过剩。自己还没有消化的微信就转来转去。有时候想:这是否也传播了某些谬误,甚至误人子弟?我们有了微信,快餐文化完成了知识的普及,但也是泥沙俱下。岂不知,不知不觉中我们转发了投机商人的广告?   

       如今在首都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氛围里,我们有些变得不知所措。忙、茫、盲,这三个字可以概括一切!

        蓦然回首,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只建成了物质家园,公路、楼房、私宅、家电、汽车、还有剩余的衣食百货。我们也不甘心,也知道还有一种坚守,那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以文“化”人,是文化。“文”,是规矩、规则、技术、智慧等的总和。“化”,是进化、转化、变化、深化、教化—达到改变。以文育人,改变人,发展人,文化话题大于海。如何让文化成为一条清清亮亮、轻轻松松、温温柔柔、人情味强烈的链子?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对比羊的奉献,我们及后代似乎在走向索取的一生,那也是浮躁的一生!人不如羊?倒嚼的文化,是能消化、有营养的文化!

       回忆是美好的!尤其是回忆裕泉隆真山真水的慢生活岁月。父亲训练了羊,羊也多少改变了父亲的品格性情。也许大自然的沉默注入了父亲的血液,他说话不多,但每说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思考过。

  现今,羊肉看涨,羊皮也随着羊肉卖了个好价格!有一次,父亲看到大孙子的公司正经营“食花百草羊”品牌,他大为惊诧:这不是我年轻时的梦想吗?

       是的,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许多人一样,我们正在不断传承中讲述着,一粒麦子最后长成一片麦田的故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