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202919676115.jpg        正月十四,有幸与同事四人骑车周游了一趟隆尧,感受颇深。

        隆尧这块唐侯故土,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典籍,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交相辉映而又互为补充地再现了隆尧历史的英貌雄姿。

        与内丘多样的地形地貌不同,隆尧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华北平原上,海拔低于200米,境内有五条河流纵贯东西南北,隆尧民谚说:两山夹一川,不出皇帝出神仙。”以尧山为代表的隆尧县的山虽不高大却典籍有名。五山同出一脉,崛起于冀南大平原上,也称得上是鹤立鸡群,一方独秀了。有专家称其为“北干龙脉”,就是说这儿是出皇帝的地方,确实自陶唐氏柏人始,至隋唐五代,确实出了五个皇帝,即建都柏人的尧帝,李唐先祖宣皇帝李熙和光皇帝李天赐,后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还有一仙便是王子乔,中国神话传说:柏人县令王子乔曾在宣务山修行,得道乘白鹤升天。 

         我们从内丘出发,过南光、河渠等村庄,我们到达隆尧县双碑乡,再向东便到了我们行程的笫一站一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柏人城。远看,城墙拔地而起,犹如山峦起伏,颇为雄伟壮观,近看,黄土直立,荆棘茂密,城墙布满多处蜂窝状孔洞,尽显历史沧桑。它是隆尧最古老的城郭遗址,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各城,是赵国第二大都城,也是北方军事文化经济重镇,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尧帝所建的唐国都城。

        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泜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向为历代兵家所看重,城墙全长八千多米,城郭面积约四平方公里,墙体厚度为十五米,夯土层每隔六十厘米铺就一层横木,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刚才看到墙体上大量孔洞,便是当年的横木腐朽后所留。

         登临气势磅礴的柏人城垣,一览平畴大平原,烟村雾树,如锦似画,使人顿赏心旷神怡,志壮气豪。 

        我们沿保存较为完整的南城墙缓缓而行,经过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所做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积量就达110多万立方米,完成如此浩大之工程,在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不仅如此,柏人城还出现一个和大唐皇室有关的著名人物,这个人就是柏人侯李昙。李昙,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是战国思想家李耳(老子)的笫11代子孙,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柏人侯。

        据史料载,秦兼并六国后,被封为御史大夫,后升为司徒。《唐山县志》载“战国柏人侯李昙墓,在县城西亦城村西,按郡志卒葬柏人。”近来李昙墓在亦城村西双碑村北的发现,充分证实了史料的记载。现已在李昙墓地建立供李家祭祀的李昙墓园,已初具规模,有李氏后人捐资的李昙雕像,以及几十米高的李昙墓封土堆,周围松柏掩映,交通便利,巳成为隆尧为数不多的上档次的旅游景点。 

        柏人城中有一横贯南北的新修柏油路,沿路一直向北,便到了横贯隆尧东西的著名河流一一泜河,此河发源于内丘县獐么乡黄岔村,流经内丘、临城、隆尧,古泜河坐船可直通天津港,是隆尧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带有神秘光环的一条河,这里是帝尧的始封之地,在15岁就封为唐侯,后来建立了唐国,都城就是南岸的柏人城,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也出生在泜河岸边。过泜河折向东,便是隆尧最高的山一一尧山,由于前几年的疯狂采挖,东半部已变成悬崖和深坑,只有西半部还保护完整,上有盘山路直达山顶,山顶险峻秀丽,山上山下庙群林立,佛教盛行,每年四月初一为盛大庙会,历时半月余,可与内丘扁鹊庙会相媲美。

        上古的尧山并非现在模样,而是林木茂盛,百鸟鸣唱,山下是碧波荡漾的大路泽,以前叫大改山,尧以前在此活动几十年,率领群众在这里治理洪水,奖励农耕,之后到现在已有4300余年,为了纪念尧,改为尧山。中国历史有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在尧山发生的,尧对舜进了三年的考验,认为其非常合格,就在尧山这个地方将重任禅让给了他,产生了以后尧天舜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