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我们兄妹领着孩子一行十一人,趁着假期,天气又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前往永年广府古城一游。

  作为成人,走出去我不仅是要欣赏什么山水胜景,更是要看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见识一下别样的人们。

  永年这个地方,工业上标准件绝对是个特色,在来的路上,路两边经营标准件的商铺,生产标准件的大小公司不计其数,蔚为壮观。  

  在由永年县城名关到广府古城的路上,说真的路况不好,柏油路不算很宽广,并且还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两面被拆除的民居,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人一样裸露在外面。路两边可以说没有一片闲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是小麦,还有塑料大棚覆盖着的大蒜。

  他们的旅游业做得怎么样呢,在颠颠簸簸的路上,我对这个古城充满期待。

  车在广府城东门停下了,司机热情地介绍:“旅游,你们就到东门下,景点都集中在东门。”

  下车四下观望,被震撼的首先是那么广阔的水域,整个古城就被这个护城河包围,在一个典型的北方村庄而又有这么大面积的水域包围,实在罕见,无怪乎,人家的广播里介绍广府古城素有“小江南”之称。

  再就是那些雕刻得很讲究横跨在水域上的座座桥梁,总觉得有水没桥不叫景色,水桥相映才是一幅入境的画图。在桥头手扶栏杆做出各种幸福的姿势照相的很多,桥两边买小女孩子饰物,迅速照相取相的,还有买小鸡小鼠小鱼小甲鱼的小商贩,异常热闹。

  古城之古在于城墙,虽然后来修缮过,但是还可以看到沧桑斑驳的痕迹,东门的正墙上有“广府城”三个大字。它是由曾经担任过河北省省委书记的原籍邯郸涉县的邢崇智题写。

  进得古城来,我才发现陈旧也能作为商品来贩卖。穿过外面包着一层铁皮的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城门,老街两边酒旗林立,酒旗就是一面活广告牌,当地的名小吃南糖,缯肘,广府酥鱼,驴肉灌肠就这样被一个个游客认识品尝购买。老街两边的住房都还保留着上一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原貌,一座座门楼就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无声地讲述着这座古城的历史。漫步在这里,好像时间的流逝并没有给这座古城带来侵蚀和改变。

  每人二十元门票,我们都登上了广府古城的城墙上,俯瞰全城,视野很是广阔。我可以看到远处的游乐场,花灯展,摩天轮,可以看到游人摩肩擦踵,可以看到近处水波浩淼,看到人们坐在游艇上,溅起白色的水花波浪的同时,听到他们一声声尖叫。

  感兴趣的是城里的民居,我以为美中不足的是建筑的严重同质化。一样的青砖,一样的房屋布局,一样的不西不洋:外墙清一色的白瓷砖,屋顶铺着清一色的老瓦。再者就是这样大规模的古城,这样多的游览人群,这样多的收费口,怎么在城墙之上的垃圾箱那么少,人们随手丢的垃圾那么多。在这个时候,广阔的水域就成了败笔了。中午天气转热,我们可以闻见水面上隐隐传来的臭水味道,你想临近城墙口看看立即就会被成群的蚊子驱赶回来,我还看见有的人边走路边用随身带着的凉帽拍打嗡嗡聚集在自己面前的蚊子。更有的地方长出了一人高的荆棘,难道那也是古城一景吗,管理者舍不得砍掉?古人给留下这样的一个古城财富,人们在开发的同时,对景区的管理似乎跟不上。如果让我给古城打分,我给古人打八十,给现代人六十分都觉得奢侈。他们为了维持古城的古貌,他们现代的建筑少了许多个性,古城的民居不伦不类,杂乱无章。

  令我惊异的就是这样的个村庄居然就能统一到一块儿,齐心齐力,众志成城共同开发这样大规模的古城。在我们这儿,有许多紧挨着的村庄,人口面积还不如人家古城,但是都分崩离析,各自分治,这是否也限制了他们共同开发一些大手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