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也称正楷,真书,正书,产生于汉,《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也有人说是东汉末年的刘德升,有人说是三国钟会的父亲钟繇所创,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次仲所创)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

  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脱化出来的,她或多或少带有隶书的意味,直到唐初的一些书家,还喜欢用一点隶书的笔法来写楷书的某些点画,所以楷书在历史上也曾被人称为“今隶”。楷书的字体不像隶书比较圆润,多呈长方,比隶书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点画,而且每个基本点画的“个体特征”都比隶书鲜明。

  楷书除了波磔,掠,点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外,其他的基本笔画如横,竖,依然不同程度的沿用着篆书的线条形态,只不过是把篆书的圆润变为方正罢了。楷书端庄工整,又比隶书便于书写,点画稍加变动或连笔,还可以成为日常最习用的行书,经过长期试用,证明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较好,是用作官方最为合适的字体。一直到现在,楷书都作为书法最正统的字体,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楷书的黄金时段是在唐朝,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谡号称初唐四大家。其中欧阳询所写《九成宫醴泉铭碑》、《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虞世南夸奖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唐高祖李渊也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在我的老家怀远,有位张家治老师便是以欧体为范本,习练多年,其字体法度森严,且渐入自由化境,在当地广受大家好评。

张家治和谐.jpg

  中唐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时人说他“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他早期代表作品《多宝塔碑》规范端正,后期作品《东方朔画赞》严整凝厚,丰茂壮实。《麻姑山仙坛记》则被人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晚唐的柳公权集楷书结体法则之大成,代表作品《玄秘塔碑》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世人评价他们的书法为“颜筋柳骨”。他们的书法历来被公认为是楷书的典范。

  唐以后的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也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各有独到之处。学习楷书的人大都先以唐宋以来这些大家的作品为范本。我省著名书法家潘成华老师便是初学颜柳,多年钻研后,又加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楷书作品独树一帜,在省内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很 多 朋 友 的 喜爱。 

天道.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