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选择了去济南。


  感受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一座城市,离开了文化就失去了灵魂。来济南,多半是奔着文化来的。李白杜甫苏轼曾巩李清照辛弃疾,历代多少文人学者都与济南有不可分隔的渊源。老舍对济南的描述,温晴而安适,多可爱!


  大巴车驶进了济南老城区,沿黑虎泉西路向前,一路上左手边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浓郁;右手边古色古香,白墙黛瓦,宛如旧时江南。泉城标志处处可见。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享有这样美誉的大明湖,怎么能错过呢!进入大明湖,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看水,这由诸泉汇流而成的湖水,清,凉,无风也在汩汩地流动。给孩子说:“这里有‘蛇不见,蛙不鸣’之说,且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孩子的那种惊奇,为我们的游览平添了乐趣。是啊,因为湖底是石灰岩,湖水不会渗下去,故不涸。而久雨时,湖水又出护城河进小清河,注入渤海,故不涨。“蛇不见,蛙不鸣”至今仍是自然之谜。


  跟随着游人前行,脚下是方方正正的青石道路,那光滑的石面和斑驳的小石凹都在诉说着这大明湖久远的历史。而随意摆在道旁的层石上,藤萝覆盖,再衬上几株古树,在秋阳的斑驳光影中,随随便便就美丽成一处风景。


  最先游览的是老舍纪念馆。这里竹树环抱,青砖小巷,让人顿感幽静,小巷的墙壁上刻有老舍散文《济南的秋天》。迎面是高大的老舍铜像,铜像旁是一座小巧的四合院。大门的匾额上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的题词:“老舍与济南”。走进小院,北上房迎门的展板是一件木雕工艺品。有老舍的头像和文章《大明湖之春》节选。东西厢房陈列着老舍的著作,以及老舍与济南朋友的一些照片。展板内容足见老舍与济南交往之深。是啊,上世纪30年代,老舍受齐鲁大学之聘任教,在济南居住四年多,把济南当成了第二故乡,说,哪里的水比济南的水好喝?且把济南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大量有关济南的散文,是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还是济南与老舍天生有缘?游览时,正有几个小学生朋友背着书包,从纪念馆走出来,对一代大师的仰慕,于济南人是多么自然。


  纪念馆南侧的竹林和形如火炬的太湖石,是济南人对老舍先生的另一种情感表述吧?


  出了老舍纪念馆,对面是明湖居。


  明湖居是清朝末年济南的一处曲艺场,相传为梨花大鼓艺人郭大妮所建。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详细描写了他到明湖居听曲的情况。曾重修。看着那些斑驳的浮雕画,仿佛听到梨园弟子那天籁般的歌喉,珠圆玉润或甜美清冽,与大明湖水浑然一体,再加一杯香茗,似远远的回到了清代……


  三步一桥,五步一亭。误打误撞地进了明昌钟亭。沿着藤萝掩映的小台阶,拾级而上,两面是光滑的石墙,很有“密雨斜侵薜荔墙”之感,再下点小雨就是了。登上亭子,迎面一口巨钟挂于亭中,钟身铸有八卦图案,顶有龙形钟钮,每年春节人们都会来这里撞钟祈福。该钟一直被视为“齐鲁第一钟”,两侧有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壁月升时客梦清”。


  明昌钟亭下来是雨荷亭,曲廊荷花,画舫茶楼,自不必说,人们从各个角度取景拍照留念。“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一个夏雨荷,牵动着多少痴情女子。


  看图标,前面是天香园,它的外门被竹子遮挡,不细看很会被忽略的,里面松木,芭蕉,奇石,藤架,小巧玲珑,自然之香弥漫。园外,一座小桥坐落在水流之上,两岸是屈曲自然的河岸,绿树桥边合。坐于树下石上,赏静流悠悠,那滋味,难以用语言尽叙。


  再往前,是南丰祠。南丰祠,原名曾公祠,是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因曾巩是南丰人而得名。


  祠堂为大厅三间,厅内立有曾巩木雕像,峨冠博带,手持书卷,儒雅潇洒,是以曾巩故乡江西南丰的一棵千年香樟雕刻而成。曾巩继承了欧阳修的事业,为推动诗文改革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堂内门前有抱柱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


  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曾巩极受齐州(今济南)人民爱戴,在他调离齐州时,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挽留。曾巩走后,百姓仍不忘记,择址建祠以纪念。“恒雨不涨”原来是曾巩的功劳啊!


  怀着深深的仰慕,走出南丰祠。再往前是铁公祠,是为纪念忠义不屈的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的祠堂。园内花木葱茏,芭蕉尤其为茂盛。


  湖中心是千年古亭历下亭。是郦道元《水经注》中所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其中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在大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可惜没时间去一游了。不过人生本多憾事,不妨多此一件吧!


  沿湖岸而行,一路垂柳掩映,碧水相随,遐园,浩然亭,稼轩祠。匆匆游玩,皆小巧玲珑,文化气息浓厚。稼轩祠旁是国学堂,济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见一斑。


  湖中长廊的石头墙,摸起来冰凉冰凉,可冰冷的石头却能筑起温暖的家。曲曲弯弯的小路上,随处点缀着湖石,湖石与山石不同,山中长大的我,见得多的是山石,它木讷坚韧温暖,而湖石,它灵秀奇异冰冷。


  半天的时间徜徉于大明湖,被垂柳荷花包围,被历史人文浸润,不禁留恋往返了。


  出大明湖在济南的街道走一走,穿过曲水亭街,去面馆尝山东的特色面,是放慢脚步的享受。这家小面馆一进门就是一口水井,井旁放着锅碗瓢盆。汲井水而饮,食,蒸,涮,大自然之厚赐啊!不为吃,只为享受那店内泉水的乐趣。


  很多店的名字很有创意,“日光倾城”,是说冬天的济南吧!


  “后来”“向水东”“问泉”……目不暇接。


  贡院墙根街,沿街墙上是济南状元榜,上书历代状元的名字,济南竟有这么多的学士名人啊!穿过后宰门街,处处泉水,人们依泉而建了各种精巧的雕塑,玲珑可爱。


  再往黑虎泉,那从三个虎口中喷出的泉水,清澈湍急,注入一个方形潭中,往南流入护城河。黑虎泉曾养育了这一带人,现在,附近人们提着水壶,水桶,来这里接水,饮用食用,悠哉悠哉,我仿佛看到了济南人的淡然,仿佛看到济南人的肥袖马褂。这是泉城人的幸福。


  黑虎泉往回走时,又见沿路有医学馆,原来,中医学奠基人扁鹊诞生于济南。又从导游那里了解到,济南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现在济南有舜耕路,就是来纪念舜当年在济南耕作的事。心中又叹,济南不仅仅是名士多啊!


  由济南,我想到了我们中国。


  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从远古至今延续发展,从来没有间断的文化。它延续了5000年。其他很多文化各有特色,但都有过断裂。人们说,现在的希腊不是古代的希腊,现在的埃及不是古代的埃及,现在的罗马不是古代的罗马。但是现在的中国是古代中国的延续,所以中国文化非常有生命力。济南文化也是一样。人们常常通过一条小小街道和别致建筑物就能识别它的特征,岁月的变迁只会磨损它的容颜,而不会消蚀它的魅力。


  我又想起来那句话,“济南像一个穿着肥袖马褂的男子”。它虽不时尚,但魅力丝毫不减。


  只可惜,没能欣赏明湖秋月。向晚,就回家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