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丘县城西北十公里处,有一242户千余人口的自然村庄,它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景色秀美,物产丰饶,人杰辈出,它便是我美丽的家乡一一演武川村。
只知演武川村有悠久的历史,但何时建村已不可考,有史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末。秦末以前,村本名杨胡川,可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村庄安详,杨柳成阴,四周被青青山冈环绕,村前河水淙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这一恬静的生活环境被秦末的农民起义所打破,关键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秦末汉初人物张耳。张耳(前264年一前202年),大梁(今开封)人,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被封常山王,定都襄国(今邢台市),后归刘邦部属,封为赵王,曾为魏国公子无忌(信陵君)的座上常客,秦始皇灭魏后曾悬赏千金捉拿。公元前209年,张耳投奔陈胜吴广的起义军。 前204年张耳与韩信,统兵数万东出井陉击败赵军,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张耳:“世所称贤,其宾客厢役,莫非天下俊傑。”从张耳的经历来看,张耳的主要活动地带为今邢台市范围内的内丘和临城一带,三国时赵云被称常山赵子龙,被认为是临城人,张耳被封常山王就印证了这一点。汉三年(前206年),韩信、张耳背水一战,在泜水河畔(流经内丘临城)斩杀拥兵自立的陈余,如今内丘丘陵地带与临城交界处有张耳沟(屯兵地)、马庄(喂马地方)、紫草沟(产饲料紫草)、田庄(屯田地)等村名,更因张耳在杨胡川村东安营扎寨,以村北山川为校场练兵演武,此后,杨胡川改村名为演武川,一直延续至今。 张耳活动的年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随着汉朝建立,张耳被封赵王,汉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演武川村出现了十分繁荣的景象,人口增长,生活富裕,村民安居乐业,又现往日生机,这可从前几年的考古发掘得到证实。据前几年的考古发掘看,在村北喽啰冈,村南南平冈以及西南冈东南冈均有大量汉墓,墓葬排列整齐,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从出土情况看,大部分墓葬陪葬基本相同,多为汉五铢钱一枚及部分精美陶器。从墓葬的数量可以看到当时人口的数量。从陪葬品来看,这一时代应在张耳之后百年左右。因为象征天地乾坤的五铢钱发行始于公元前118年,历经约400年,是使用最长的货币,而张耳生活年代在公元前200年以前。再看出土的陶器,十分规整精美。陶器是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的器具,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多用于储藏的容器或作为随葬品。公元前206年一一公元220年,制陶业在汉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泥料的选择和配制越发精细,成形规整、实用,器物上或刻或划,装饰相当精美,以后历史时代的日用陶器很难与汉相比,汉代日常用陶多为灰陶,灰色浅淡而均匀,质地坚实耐用。从出土陶器看,非常符合汉陶特征:制作精细,装饰精美,呈浅灰色,坚实耐用,这也与五铢钱发行的年代相符合。由此可见,在演武川的村史上,汉朝是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衣食无忧,除农耕外,还有规模很大手工制陶作坊,制作的陶器多为罐,瓮,缸,还有烧制的狗猪等动物,也烧制院落,猪圈等场景,除自己使用外,还拿到市场出售,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由于张耳的原因, 村里的古迹名胜也多与他有关。现存遗迹多处,村南屯兵处,现已形成一个小的自然村一一张耳沟,村北山川的校场一一喽啰冈,村东一座扎营驻兵的山寨以及张耳将士的饮用古泉一处。历经两千余年岁月沧桑,村北村南的遗迹已存甚少,已难现当日的辉煌,只有村东的古寨仍有当年之雄伟,古泉也还汩汩而出,显现当年之生机。
千年古寨位于村正东500米处,一条宽二百余米的河道到山寨西边分成寨北寨南两个河道,到寨东又汇合到一起,这样一来,山寨四面就被河水包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远看山寨拔地而起,高五丈有余,四周是斧削刀劈的悬崖峭壁,直入河中,犹如一座孤岛,四周河滩,绿柳成阴,芦苇层层,古寨耸立于绿阴丛中,若隐若现。这便是张耳扎营驻兵之处,我们不得不佩服张耳军事眼光的独到,选择一处易守难攻之处来安营扎寨。 让我们近距离走近山寨。四周河流已近断流,当年的芦苇荡也已远离我们而去,虽历经风雨剥蚀,仍现当年之气势。西南北三面仍然高耸难攀,只是东面变成了梯田,沿着后来人们开辟的羊肠小道登上寨顶,上面是足有五个足球场大的平整土地,现在看仍是扎营的理想场所。在山寨西南角是当年进寨入口,为当年所开凿,入口设计非常合理,先在绝壁上横向凿洞,再从寨顶上挖一个斜坡,车马进洞再沿斜坡向上便到了寨上,再在洞口安一寨门,有敌来犯时,只要派人扼守住洞口,便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张耳的军队正是凭借古寨险要地势才战无不胜。现在的洞口,经岁月浸蚀,已日益狭窄,荒草萋萋,但行人仍可通过。这一古寨最初是作为军事设施出现,后来又做为民用避难设施,明清以来,由于战事频仍,匪患猖獗,山寨变成村民的避难所,遇到战火匪盗来袭,村民便搬到入山寨避难。解放前,寨上还有庙宇,曾有石碑记载修建经过。另处遗迹千年古泉,位于山寨东百余米处,在一处沟壑的绝壁之上,被称为绝壁圣泉,相传为张耳将士的生活饮用水。秦汉时期,人们已十分重视用水卫生,一般河水不作饮用水,只喝井水或山泉水,圣泉离营寨较近,每天有士兵专门接来圣泉水来饮用和做饭,保证了将士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圣泉能治百病的消息已传遍内丘,每天来接圣水的人络绎不绝,内丘在线媒体报道:自早4点至晚上24点,人们排队接水,场面十分壮观。本村诗人爱民曾赋诗曰:内丘县城西北边,二十里路演武川。村东沟壑有圣泉,生在绝壁半腰间。相传泉边有庙观,曾有灵蛇来修炼。如今接水人不断,医治顽疾四乡传。可见圣泉名气之大。由于文化底蕴深厚,演武川村完全可评为县级乃至省级文化古村落。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那脏乱差的环境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街道整齐,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阴,成为太行山脚下的一片净土。如果你喜欢寻古探幽,如果你想喝纯天然圣泉水,如果你想吃内丘美食,那么演武川一定是你理想之地。演武川人民欢迎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