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这是庄子在《胠箧》这篇文章里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意思是:春秋有个大盗贼叫柳下跖,就是那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兄弟。孔子在他的文章里曾经不止一次的把他称作恶人,称他为“盗跖”。
     一次,盗跖的门徒或者叫同伙问他:“做强盗讲究道吗?”柳下跖说:“怎么没有道?”不用看就知道屋子里藏的是什么,这就是圣人了,行窃的时候最先进入,这就是勇敢,最后一个撤退,这就是义气,知道能不能做,这就叫经验,分赃的时候,能够公平平均,这就是仁义。想当个大强盗,不具备这五个条件,天下还没有呢。”
     于是我就想,看来所谓的规矩信条,不独是行善的时候能用,做坏事的时候也如此。何况,善恶由于时间,地点,角度,观点等等不同,并没有一定的分别。盗贼若是这样的有道,我看要比不是盗贼的人好的多,好歹他还是能够在做贼的时候,有预先绸缪的智慧,一马当先的勇敢,顾全大局的义气,同工同酬的仁义。就只差个名分的事情了。想那些生意人,合伙经营的时候尚能同舟共济,一但有利可图的时候,相互欺瞒,朋友成仇,兄弟反目,更有那些贪官污吏,以种种合法的掩护中饱私囊,坑害百姓。把你的钱装进他的口袋连个谢字都没有,盗跖的行为比他们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难怪老庄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