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1512_副本.jpg      时逢立秋,秋老虎依旧袭人,闷热桑拿天没能阻挡住银河悦读网文友们的脚步,一行人中曾经的老兵居多,他们昨日完成太行山作家分站成立,今天的行动由当地文友闫春英和王芳安排,只一天的时间,要游览的地方很多,董事长李玲拍板:仍按既定方案走进向往之地,探寻“得太行者,得天下”的出处,完成一次太行山腹地的红色之旅,打捞民间的英雄故事。

      9人小分队分乘两辆私家城市越野,从冀南名城沙河市出发,向着大山的纵深开进。驾车者是当地女文友“逍遥游”和“清风明月”,敢在悬崖峭壁的蛇形盘山道上疾驶如风,被两车乘坐者称为太行女侠也就不足为奇了。

      驾车女侠自兼导游,顺道览胜太行大渡糟和仰望老子第二故乡——广阳山上的老君台,绕行崎岖山道50多公里的车程后,直抵颠顶之上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沙河市刘石岗乡大坪村。

      大坪,因在大石板上建石房为村而得名,更因刘邓大军的129师挥师太行的先遣支队在此驻扎而名扬天下。村庄往东是太行山以外的平原和丘陵,往西就是巍峨太行深山区。大坪村就处在咽喉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照片 1630_副本.jpg      走进今天的大坪村,蝉鸣鸟吟,家家闭户,车马人稀。一个个精致的石房四合院,虽历经了清初以来的300多年,依然坚固如初。一百多户300多口人的古村,现在却人去楼空,整座村庄在静谧中耸立着。这是因为受饮水、交通、孩子上学等因素的影响,从1990年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坪村村民开始陆续搬离这座与世半隔离的村庄,迁至山下的新村居住,留守村里的大多是那些不愿离开的恋宅老人。

      沿红石路、红石阶、红石巷上行,收入眼底的尽是这里特有的赭红色丹霞石。红石磨、红石墙、红石楼阁、红石房。司机兼导游“逍遥游”轻车熟路,不放过村庄每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大坪村的古往今来和人文故事。

      接近主街安仁阁拱门前的斜坡坪地,女侠“逍遥游”指向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洞口,看洞口勉强能容纳一个大人躬身进入。

      八十年前,八路军129师先遣队进驻大坪村。日寇为了围歼驻扎这里的八路军先遣队,对这个古村落进行疯狂扫荡,一场扫荡与反扫荡的斗争就此拉开。

照片 1520_副本.jpg      一个英俊少年在家中被日寇侵略军抓去严刑拷打,为了掩护八路军和村民,少年被打得死去活来却宁死不屈,不向敌人透露半点信息,敌人恼羞成怒,用刺刀捅向小英雄,千钧一发之际,机智的少年快速钻入这个洞内得以逃生。

      “逍遥游”边走边继续介绍这个地道的来龙去脉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原来这是早期大坪人智慧的结晶,村庄在山巅,房屋依山势地形而建,高低错落有致。早期为了防御土匪强盗入侵,筑村建房之初,家家户户就修筑了居高临下的防御工事,天然地道也成了村子里的防御工事之一。想不到日寇扫荡时,这段村里村外相通的地道派上了用场,既能防内贼,又能防外来侵略者。当年日伪军进村,在儿童团员们的配合下,八路军和民兵对敌人如关门打狗,日军的扫荡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到重创。

      硝烟虽已散尽,英雄历史的画卷却永不泯灭。时空隧道跨越回近八十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从中国滚出去”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影像普及拉近了空间距离,也让英雄历史再现。电影《大坪枪声》的公映让天下人知道了大坪村,也让当年抗战时期的大坪村儿童团员们响誉南北。影片主人公原型就是本村时任儿童团团长、现依然健在的88岁老人彭更新(曾用名:彭志民),听说这位当年见证日军血腥的老人家仍然经常回山上老村小住,不知道今天运气如何,能不能见到这位老英雄?

20180806_121107_副本.jpg      汽车开到紧临村下的池塘前停下,随着山坡的陡峭,步行从村下往村上走,踏着石板台阶屈膝哈腰,穿过一个个石头四合院,迎接我们的是家家封门闭户的冷落,因为绝大部分村民都搬到山下居住,这里只是被列为无人居住的传统古村落得以保护。不知不觉中来到挂有“八路军第129师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字样的门前,大家驻足仰慕,为了沾点当年刘邓大军的英雄气,纷纷聚集在门前红色字牌下合影,遗憾的是大门紧锁,没能进入院室内仔细观望品读。

      一路上行,路过“129师物资储备库”、“129师先遣支队医院旧址”、“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旧址”、“129师先遣支队监狱旧址”等。伫立于这些红色遗址前,遥想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及多位将领曾短暂居住在大坪指挥千军万马,心情激动不已。“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抗日堡垒村当年迎来八路军的先遣支队,小村沸腾了,大坪村成了山里山外的中转站,大量物资,诸如粮食、弹药、布匹、医药、纸张、煤油、食盐等,都是从这里输送进纵深太行山的各个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八十一年前的今天(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首脑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等决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抗日救国上,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恍若是在当初的静籁之夜,大家发言后,刘伯承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太行山地区我们是必须占据的,这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太行地区是中原的屏障,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而谋取中原,必须首先在太行站稳脚跟。”被誉为常胜将军刘伯承的这段话,原汁原味地再现“得太行者得天下”的真正岀处。

照片 1523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抗战开始,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走马上任,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他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的话语激励部下的将士奋勇杀敌。八百里太行藏龙卧虎,被日寇视为隐患虽恨之入骨,却无能为力。当年正是有像大坪这样的红色堡垒村的配合支持,才得以让我数十万抗日将士隐居太行并取得节节胜利。刘、邓的129师,由初入太行山的9600人发展到后来的30万人。五年驰骋太行山,创造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蚕食”和残酷“扫荡”,先后歼敌42万,三十万大军出太行,取得最著名的百团大战的战役胜利。

      伫望大坪村,一座座留有民族抗争印记的石屋,恍若当年军民共同抗日的画面就在眼前晃动……

      “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刚才打听到电影《大坪枪声》中的那个死里逃生的英雄儿童团长,这会儿就在这个老村他自家的房子里!”

      随着“逍遥游”的这声呼喊,大家喜出望外,紧随其后,抄近路顺一条石壁胡同西去,石板胡同内一路小跑,无暇顾及胡同两边的风景,生怕这位世纪老英雄因事离开而寻觅落空。

照片 1553_副本.jpg      路过一家门前稍微宽敞的石板路时,见一座偌大石磨加石碾叠座在路中央,这物件,随时光更迭虽早已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可山民们视它为情感之物,没有挪动和毁坏它,安放依然如故,因为它记录了大坪村的世代沧桑变化,保留它是对村里几代人情感上的满足,留住,也一定是为了村史传承或某种教育意义。

      绕行大石磨,原来就到了彭更新老人的家。彭更新老人的小四合院大门朝东,老人家听说有人找,慌忙走出大门,乐呵呵地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面前年近九十岁的耄耋老人,身板还算硬朗。相拥着老人家进入四合院,四面房屋没用一砖一瓦,全石头垒砌,小院不大,紧凑而富有生机,两棵种在石头缝隙间的苹果和石榴树茁壮生长,分别位居小院南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大家急切打听老人家当年从日军枪下死里逃生的经过,想听听他当儿童团长时的所见所闻。彭更新老人把我们让进主屋,说是堂屋主房,其实空间小的可怜,两间相通的石砌房,内空前后不足三米,东间为正堂兼客房,西间为大通炕,十来个人一下子拥进小屋,因空间小,一些人只能站立。

mmexport1533587618818_副本_副本.jpg      老英雄被让到炕上,他用特有的太行山地区方言打开尘封的记忆,开始向我们再叙当年。铿锵有力的叙述,我们似懂非懂,好在有当地文友不断地翻译,老人的话我们才听得真真切切:

鬼子进了村庄,见能烧的房屋就烧,见大人就打、就杀,见好东西就抢;他们实行的“三光”扫荡政策,目的是让八路军无处藏身,八路军与老百姓血浓于水的关系,开展游击打鬼子,打得敌人是晕头转向。

      彭更新老人拍拍自己所坐的炕继续说:那年鬼子又一次进村扫荡扑了空,他们就是从这个炕上把我抓走的,逼问我八路军和村里大人们的去处,逼问我129师先遣部队司令员张先耀(实际叫张贤约)和本村村长的下落;其实他们去的方向我都知道,我是这一带的儿童团团长,儿童团就是张司令一手建立起来的,敌人大规模扫荡前,八路军就得到了消息,提前就让部队和群众都转移了,留下我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判断敌人也不会把我怎么样,没想到敌人扑了空却恼羞成怒,抓到我后就往死里打,还把我拉到村里安仁阁拱门前,打得我遍体鳞伤后还扬言要割下我的头示众;我主意已定,说出真相也得死,不说也是死,就是割头我也坚决不说。后来趁鬼子不备,我快速跑向距离很近的那个暗道。敌人不敢钻地道追我,他们怕地道里有机关要他们的命。没想到那一次能死里逃生,更没想到我还能活到今天……照片 1573_副本_副本.jpg

      说到动情处,老人眼里闪动着泪花,叙述者和听者一起感动着,感动于老人不屈不挠和机智勇敢精神,感动于大坪村群众一致对外、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抗争精神。

      彭更新老人还向我们讲述许多,讲述他儿童时代给八路军当交通员,讲述他抗战期间不怕艰难困苦跋涉于崇山峻岭为八路军根据地传递情报的经历。

      鲜为人知的往事永远留存在老人家的记忆里。

      老人有个儿子叫彭玉章,今年六十岁上下,早些年因病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好在孙子孙女都已成年,有病的儿子有人照料。彭更新老人恋宅之心浓郁,不愿意去山下和儿子一家居住,按他的说法是不拖累儿子一家人,坚持在山顶的家孤身坚守,自己做饭,乐在其中。儿子因病对彭老无赡养能力,当地政府根据老人的家庭情况,特事特办,把本不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彭老列入五保之列,从2013年第4季度起就开始享受农村五保待遇,现在每月可领取400元的供养金,有病时可免费住院就医。老人对政府给予的特殊供养非常满足和感激,说到今天,老人布满沧桑的脸上泪光盈盈,直夸新中国好,夸习近平领导的好……

1537308875111271.jpg      环顾老人的屋内屋外,“老”“旧”充斥,老条几、老土炕、老风箱、老灶台……旧门窗、旧板凳、旧水缸、旧衣服……这些在老人家看来可能都是怀旧或满足的象征,但在我们一行人中,眼睛接纳着这些老物件,再看老人家对现状十分满足的表情,心情不是愉悦中的享受。农事一生,朴素一生,对这位当年在老八路面前有功的少年英雄倍加敬仰和一丝怜悯。

      心随景动,善为情动,李玲、希萍、小月等纷纷拿钱给彭老先生,可老人家说啥也不接,直说自己“我有钱、我有钱!钱够花……”不得已,在推让中董事长李玲继续劝说:“我就是当年八路军的后代,今天专程来看望您老人家,给您这点小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若不接,我们心里就会难受!”据此,老人家才极不情愿地把500元现金收下。

      在老人家的案头,散乱地摆放着几幅“书法”,说是书法,其实是写在旧挂历、旧本子和旧报纸上的毛笔字,不过字迹还挺工整,本以为是彭老后代的练手习作,没想到这是他本人的真迹,他说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运动时认识一些字,现在老了,拿来练练不寂寞。真没想到,年近九旬的彭更新老人也这么闲情雅致,老有所乐,他是在寻觅追求,也是在寻找健康和快乐啊。

20180806_125713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从屋里来到老人家的小院,就着这石头小院的风景,大家纷纷与当年老英雄合影,在本网站老兵部兼外联部部长、曾任沈阳军区某部政委、网名“紫气东来”的导演下,除了集体合影外,大家分别与老人家合了影,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英雄刘英俊所在连第四任连长洪浙宁,还有我这个曾经参加南疆自卫还击战的老兵,也与抗日老英雄合了影,不同的合影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我悟出了“紫气东来”的用意。

      就要与老英雄分手的时候,双方依依不舍,老人家拖着不太灵活的双腿,坚持送我们出村的举动,着实让我们感动。村口大石坪广场上,大家在二层石头楼房前站成一排,完成最后一个集体定格。

      离开大坪村从车窗里回头,远远看见彭更新老人还在长时间地向我们挥手致意,再次引发我们的感动。

      汽车驶离太行山时天将黄昏,朱德元帅当年那首讴歌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岀太行》的韵律在耳边萦绕回响: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大坪村,千百万个抗日英雄村之一,是全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缩影;再见吧,太行山!再见吧,抗日堡垒大坪村!再见吧,俺心中的抗日老英雄!串串太行英雄故事将永留心间,后世永远传承!


1537322839328375.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