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按计划要到先农坛拍照,因为从网上知道,这里供奉着清永陵的启运山,今天要一揽究竟。

  先农坛是古代帝王们祭祀先农神的地方,先农是最早教会人们耕种之神。中国古代基本是农耕社会,每到春天,皇帝都要到先农坛祭祀先农。古人认为太岁星君主宰着人间的吉凶祸之主,祭祀先农时要祭祀太岁殿。大海大江大山也影响是年景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在重要的祭祀之列。祭祀之后,皇上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装模作样的耕地播种,以示天子不忘稼穑,更有鼓励农耕之意。北京先农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大清定鼎中原,顺治时,朝廷在先农坛建了几座神坛:神祇坛、天神坛、地祇坛等。

  先农坛中的神祗坛中供有九座神龛,正面五座,排序主:五岳、五镇、五陵山、四海、四渎等神位。东侧是京畿内名山、大川神位,西侧是天下名山、大川神位。

  启运山就是清永陵后面的靠山,小小启运山,长仅一公里左右,也不高,然而竟与五岳五镇并驾齐驱,可见其地位之显赫。《清世祖本纪》 载:“冬十月乙丑,封肇祖、兴祖陵山曰启运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业山。是日,启运山庆云见。”昌瑞山是遵化的清东陵,永宁山即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五山排序,启运居中。可见启运山在清王朝君臣心中的地位。

  抚顺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打启运旅游牌。说起来这件事还真有点玄秘,2002年冬,时任抚顺旅游局局长的王咏一直在苦苦思索抚顺旅游的突破口,一天晚上,正在大连开会的他脑际中突然闪过两个字~~启运,而这时他还不知道有顺治敕封启运山的史实。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呼唤吧,“启运之旅”这一抚顺旅游主题概念由此拉开了序幕。王咏的这一闪念,意然与历史惊人的相同。

  2003年,王咏交给我一个任务,写一部《启运传说》,在创作时,我在网上搜索资料,发现了先农坛供有启运山的图片,我便将这张图片用到了我的一本书中。但心中一直忐忑,因为毕竟没见到实景,于是就有了今天下午的行程 。

  从天坛东门打车到先农坛体育场,问及路人,都说这不是先农坛公园。几经周折才弄明白,先农坛公园现在叫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看网上介绍,该馆上午九点开门,下午四点闭馆,而这时已五点多了。大病初愈的我此时大汗如雨,当时想,已经到了眼前了,一定要过去看看,万一侥幸能进去,也就了了一份心愿。来到门前,果然已经闭馆。我跟保安诚恳的说了我的心愿,屋里几位都摇头。唯独坐在窗口的一个小伙子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主动为我引路。路上闲聊得知,小伙子姓孙,铁岭人。当时我差点没惊叫起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苍天不负有心人,天下大多好心人。精请所致金石为开,我的真诚感动了上苍,冥冥之中,竟让这位小老乡出现在了我面前。在这位小老乡的引领下,我终于来到了供有启运山的地祇坛前,亲眼见证了这一真实。

  天下之山,千千万万,启运山长一公里左右。小山不大,然而这样一座小山竟然和五岳五镇并驾齐驱,位处极尊,可见其在清王朝统治者心中的地位。清朝君臣们认为,启运山是大清王朝肇兴的根基,是第一风水宝地。清世祖福临于顺治八年(1651),敕封此山为启运山,将永陵视为第一风水宝地。第一风水宝地之说源于鳌拜的一篇奏折。《世祖章皇帝实录》载:“顺治十三年六月癸巳,议政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等议奏:‘兴京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自克取辽东后迁至东京,原以便展谒伸祭享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兴京皇陵风水系第一风水宝地,请仍迁景祖、显祖陵于肇祖直皇帝陵旁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祥攸萃,宜如所请。”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努尔哈赤的曾祖、祖父、父亲原本都葬在永陵,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攻占了辽东,将都城迁到了辽阳。有一位风水家说辽阳的阳鲁山是风水宝地,为了祭祀的方便,天命九年,努尔哈赤将祖父、父亲、兄弟、福晋们的灵柩迁到了辽阳。

  迁到辽阳后,清皇室也没有忘记祖陵,顺治八年(1651年),封尼雅满山岗为“启运山”,设官兵守护陵寝。顺治十年(1653年),始建享殿、配殿、方城门墙。顺治十二年(1655年)立肇、兴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

  在鳌拜等人的建 议下,顺治十五年(1658年)将景、显二祖陵及礼敦、塔察二墓迁回永陵。

  祭祀启运山是清帝们的重大国事。顺治在位时间很短,活了仅仅24岁,他在位期间,清王朝刚刚进入北京,各地抗清浪潮汹湧,江山尚未坐稳,因此没时间祭祀祖陵。康熙上台后,清王朝又经历二十余年政治风浪的颠簸,终于坐稳了天下。于是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第一次返乡祭祖。从此,返乡祭祖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一项制度,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论政务多么繁忙,祭祖之事绝不能耽误。进京后的清朝十帝中有五位共九次到过永陵,他们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其中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陪着康熙来的。

  北京距沈阳一千四百余里,沈阳距新宾还有三百多里,加在一起就是一千七百余里,那时候可没有火车,一路走来,全是坐轿,一天走不了几十里风餐露宿,颇为辛苦。皇帝出行,兴师动众,耗资巨大。但清朝皇帝们却一直坚持这样做。乾隆的一段话,道出了清朝皇帝们谒陵祭祖的目的,他说:“后世子孙,当览原谳而兴诗,拜松楸而感悟,默天眷何以久膺,先泽何以善继,知守成之难兢业无坠。庶熙洽之盛亿万斯年。不然,轻故都,惮远涉;或偶诣祖陵漠不动心,视同览古,是忘本也。盛京根基重地,发祥所自,后世不可不躬亲阅历。其勿忘朕言。”这段话的大意是通过祭祖,警告众子弟、众大臣不要忘记祖宗缔造之艰。

  谒祖的皇帝在永陵共留下了十四篇诗作,其中属康熙的一首写得最好:

  峰峦叠叠水层层,王气氤氲护永陵。

  蟠伏诸山成虎踞,飞骞众壑佐龙腾。

  云封草木乔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

  一自迁岐基盛业,深思遗绪愧难承。

  诗的大意是:群山拱卫,众水萦绕,霭霭的王气护卫着永陵。启运山如一条蟠龙横卧于祖陵之后,一座座起伏的山峰恰如一条条猛虎为祖陵站岗。一条条河流奔腾欢跃,辅佐着龙脉。远远望去,祖陵的草木被云烟笼罩着,皑皑白雪中的松楸挺拔屹立。我的御辇一路攀升,终于来到了祖陵跟前。瞻仰祖陵,我想起了几经迁徙的周王朝,我大清也正如周朝一样,几经辗转,方在赫图阿拉城奠定了鸿基伟业。令人惭愧的是,我能继承祖宗的遗志,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吗?一句“深思遗绪愧难承”道出了清王朝统治们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

  站在神祗坛五陵山神龛前,我感慨良多。这样一个极重要极有份量的标志性文物抚顺人知道的极其有限,来此拜谒的我或许是抚顺第一人。以后,我会围绕着这一值得抚顺人骄傲的标志性文物多做些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