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顺德逢简水乡很美,但没去过。
去年8月18日,由文化站安排,组织一次采风活动,我们来到了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逢简村一天游,我也借此机会同往。
天很蓝,水很清,我和宙叔、婉儿等一行十人坐着一条小木船,在绕村的河道上游览,老艄公是土生土长的逢简村人,他给我们讲解逢简的故事。我们坐在船上,沿着碧绿的水道顺流而下,细细品读水乡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已经有人在逢简定居。到了唐朝,逢简那时的名字叫逢浒,即是河涌多的意思。逢简是珠江水乡,标志性景观都是船、河涌、水岸和桥梁,逢简村河网如织,桥梁在村中交通的地位非常重要。
老艄公告诉我们,村内共有石桥30多座,其中最能见证当年水乡集市繁华的三座石拱桥为明远桥、巨济桥和金鳌桥。明远桥为顺德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拱桥,桥面斜道不砌石级。巨济桥工艺精美,桥上有雕花石栏。村口还保存着另一座命名为“金鳌桥”的红石桥,传说中它是康熙御赐所建,全桥以红沙岩砌成。
说话间,我们看到了逢简村的第一座古桥——巨济桥,这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下有三个桥拱,桥上的栏杆上有着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桥上铺砌成条的石条,古时可以通车马,即使放在现代,也能够感觉到这座桥当年的气派。
“为什么起名巨济桥?”宙叔问。
“据说是造桥者期望这条桥起着巨大的济世作用,也是我们村现存的三座古桥之一。”老艄公说。
船慢慢地在碧绿的河水中滑动,令人不得不惊讶于珠三角仍然有这么碧绿的河水,河岸的古树倒影在水上,绿影婆娑。
沿河而下,穿过氨氢的水气,缥缈的诵经声时高时低,船寻声绕过几间古屋,一间清清静静的觉妙净院兀自矗立。庵里十位尼姑常年在此诵经,梵语绕梁,神秘而悠扬。
艄公轻轻地划着桨,小木船静静地摇曳水面,船舱中,我们悠闲地嗑着瓜子,品着茶,述说着……岸边,游客欢笑着不断地按下快门,将眼前美景定格在镜头里面,忽然传来一句声音奇大无比的流行歌曲:“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这是老杨在用力喊、在用力唱,还随着节拍用木浆“哗哗哗”地划着水面。
大家兴致颇高,跟着老杨唱了起来。老杨坐在船头,时而拿起相机拍照,时而奋力划着小船,船后留下一串串浪花。
桥是固定的船,船是移动的桥。坐在船上看水乡又是另一种风景,纵横交错的河涌,奔涌着盈盈的清水,流淌进远景碧绿的田畴。密密的水道将可爱的街巷一块一块地分割开来,居民房屋临水而筑,前街、后河、街巷、河渠、桥梁互相连接,形成水陆交通网络,一派水乡风光,让人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
当蓬船驶到明远桥时,水乡游船快要结束了,但明远桥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在这座桥,艄公指着水下的桥墩让我们看,藏在水下的桥墩前方有一个三角形的石墩,石墩上立着一只神兽石像。此桥共四个桥墩,每个桥墩水下的前方则各有一个神兽。曾有考证此神兽为貔貅,貔貅有辟邪、招财的寓意,这里则作为镇桥的作用。
从水道的游船上来,在村里信步游走,写意逛来,反正也不求尽看,能尽兴也就好了。但见村里的河岸两旁,古榕、蕉林、石榴等林木一字排开,河道步道一侧是由民居、宗祠等乡土建筑组成的聚落群体。溯河而上,周边桑基鱼塘,一派水乡风光。
村子里,有的房子已经没有人居住了,残缺不全,经过的时候瞥一眼,里面空荡荡的,野草从容地窜出一人高。有的房子上,文革时期的标语还依稀可见,村路的拐角处赫然立着一尊还供着香烛的土地公公。
在逢简穿街走巷,会发现很多卖美食的小吃店,如双皮奶、姜撞奶、龟苓膏等等,炎炎夏日,随便在一家小吃店坐下来叹一份冰冻甜品,直爽入心扉。
“贞姨芝麻糊,不贵,3元一碗,帮衬一下吗?”在金鳌桥旁边的双桥美食店,有一位阿姨在这里买芝麻糊,我们每人要了一碗。我吃了一口,口感特别,香味浓稠,一口吃下去,感觉像吃棉花糖,一点颗粒感都没有,就是那么细滑轻盈。
在街与街的行走中,时间一点点溜走了,但逢简却如美丽的图画,越来越清晰、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