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少见的玄妙电影,我不敢说自己看懂了它。

  《巴比特的盛宴》,丹麦和法国合拍。两个温雅端庄的神父女儿,一群盲目而虔诚的教民,一个军人,一个艺术家,一个避难的法国名厨,一顿华美的法国大餐,这就是电影的全部元素。

  年轻的军人,因为一个偶然来到了民风淳朴的丹麦教区,爱上了神父娴静淑雅的大女儿。大女儿基于心中神圣的信仰,拒绝了这份情缘。同样地,一个来自法国的艺术家闯入了她们的生活。小女儿在歌唱学习中与艺术家萌生爱意。在成为歌唱家与成为圣徒两种可能间,小女儿选择了后者。艺术家凄然离去。

  很多年后,神父离世,两姐妹也风华渐失。教民们各自变老。军人成为了将军,艺术家在无望中抱病离世。世事白云苍狗,永恒的却是两姐妹和教民们心中的信仰,他们日复一日过着简朴而安宁的生活。有一天,两姐妹家中来了一个神秘女子,她从法国来,叫巴贝特。女子带来了艺术家一封倾诉爱情的信件,善良的两姐妹收容了无处可去的她。两条小鱼,一勺麦芽酒煮黑面包糊,巴贝特淡然融入了教区物质极其简单的生活。她和法国的惟一联系,只余下朋友每年为她买的一张彩票。

  日子安静从容地又过了十多年,两姐妹华发已现,教民们也更老了。生命无多,到天堂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教民们居然有了些微的恐慌。回首一生往事,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为自己的过失惴惴不安。有私情的,怕天堂里的老公不肯原谅;做生意的,开始相互埋怨对方的不够公平……这样的局面,主持祈祷的两姐妹并无力量消解,她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在胸前划起十字,和大家一起念诵起神父在世时的教导……虚幻而美丽的天堂,再次成为大家迷惘时的彼岸向往。有了它,人们就有了安怡地活到底的可能。

  然而,上帝把人们的生活搅动了一下,巴贝特中了大彩。为了回报两姐妹多年的友爱,她请求能在神父诞辰一百年的庆宴上,请教民们吃一顿真正的法国大餐。两姐妹吃惊之余答应了,然而她们心底却惶惑不安,生怕这是一种邪恶的诱惑。与此同时,巴贝特也开始了繁忙而紧张的宴请准备。日子在教民们的期盼和担心中一天天流过,他们一方面祈祷着神父的原谅,另一方面又在巴望着宴会的到来。

  终于,巴贝特的盛宴开始了。人们小心翼翼地,放下守了一生的清规,开始了一场物质享用之旅,每一道佳肴,对他们都是一场冒险。每一场冒险过后,都是一种极度的喜乐。天堂在哪里他们不知道,但大餐的华美成就了当下的天堂。值得一提的是,成为了将军的那个军人,也来赴宴了。正是见多识广的他,对每一道佳肴的品味和讲解,引导着人们一次次进入俗世的物质享乐之美。

  巴贝特的盛宴终于结束,人们各自散去。但生活开始变样。将军坚定地对姐姐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从此和她在一起;那对有私情的教民,也大胆地相约着共度良宵。生意场上的伙伴在宁静的月光下,牵手跳起了快乐的舞……

  巴贝特的身份终于揭晓,她就是当年享誉法国的名厨。两姐妹终于知道,中了奖的巴贝特已身无分文,一顿法国大餐,花去了她的所有……

  有评论说,电影展示了丹麦民风的淳朴和法国精美的饮食文化。我个人并不满意这种调子。这调子只看到了艺术身上的一件外衣,当然这外衣是漂亮迷人的,但是着迷于这件外衣是远远不够的。

  《巴贝特的盛宴》,它到底想说的是什么?

  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部寓言电影。教民,代表的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巴贝特的盛宴,象征着俗世的日常生活和享乐。将军这个人物的设置很重要,经过一生奋斗,他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将军。该满意了吧?才不。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将军在家中做出发赴宴的准备,将服上身时,他却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对当年的自己说,你想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该满意了。然而我却不满意,我要的东西,不是现在这些。所以,将军代表着一种入世出世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人生的质量。

  巴贝特的盛宴,教给人的是一种生命的艺术。一种轻和重的平衡。只谈精神的人生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这种人生最终也很难给人内心的平和。没有俗世之乐作根基的人生很容易就让人产生怀疑,如那群老去的教民。只有俗世名利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就如那个军人,最终发现精神上的缺憾,并不是“将军”这个名份所能弥补的。老去的他,需要的是精神的皈依和爱情的慰籍。

  如果真有上帝,上帝其实是最有人性的。上帝为了解脱子民们的迷惘,让巴贝特中彩了,然后借她的手,给子民烹调出一顿盛宴。上帝说:

  儿女们啊,我给你们的生命就是一场真正的大餐,倾你所有心力,去享受生命的华美,精神的和物质的,那才是人间天堂。

  好在,子民们是有悟性的,他们懂了上帝的旨意,他们终于放下了心灵的负荷,在月光下快乐起舞……

  那么,让我们也,快乐起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